在大唐的屁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寻找刘三亮(下)

却说这高履行回府后立即去找其父亲高士廉的师爷公孙先生,这位公孙先生算是对高家的旧人,当年高士廉被贬之后,他在长安寻了一处私塾,做起来教书先生,与高家一直保持联系,现在也算是熬出头了。

高履行见到了公孙师爷之后,将李逸的请求和刘三亮的相关情况详尽地说了一遍。

公孙师爷是个年过五十的老者,眼神沉稳,思虑缜密,听完高履行的叙述后,微微一笑,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若是其他人,确实需费一番精力去查,但刘三亮这人嘛,怕是不用去翻什么档案了。”

高履行有些疑惑,问道:“师爷此话怎讲?这刘三亮在档案中已有记载不成?”

公孙师爷抚了抚胡须,缓缓说道:“刘三亮这个名字,老夫倒是有印象。我随老爷上任之后,这半年即盘点雍州的各个官吏。在万年县中,有一狱卒,正是此名,而且此人正是前隋之人。我唐军入城之时,此人本是长安县的牢头,而且原待遇颇高。后来唐军入城之后,接管了各个府衙,对府衙中的人员,少数为恶过多的处置了以平民愤,其他大多留用了,只是人员打乱重组了,而且待遇重新核定。此人当时虽是牢头,但是没有恶行,所以调到了万年县下做了一名普通狱卒。按照年龄推算,应该四十左右,还在万年县牢中服役。”

高履行一听,眼睛一亮,惊喜地道:“如此说来,年龄也算接近,所寻之人很可能便是此人!若真如此,那倒省了许多周折。”

公孙师爷点了点头,笑道:“若要确定是否是此人,倒也简单。可以通知刘三亮明日下值之后,前去秦王府一趟。若他真是李逸兄弟的所寻之人,他们自然能识别;若非,则只当是一场误会罢了,对他也无甚妨碍。”

高履行听了师爷的安排,心中颇感钦佩,拱手道:“多谢师爷指点。这事我去办妥,明日便请刘三亮到秦王府见一见。”他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这刘三亮位卑职低,不知会不会因我等的召唤而疑惑?”

公孙师爷淡然一笑,道:“狱卒不过是个微末小吏,接到通知去秦王府一趟,他自然会战战兢兢,必不会有任何怨言。便是错了,对他也不过是辛苦走一趟,能见到秦王府的风采,或许还会感到受宠若惊。”

高履行笑着点头,随即便请府中一名家丁去万年县通知刘三亮。家丁接到命令,立刻前往。

此时,万年县牢中。刘三亮正在狱中值班,却被人告知,明日自己需得前往秦王府。此话一出,刘三亮先是愣住,随即露出一丝惶恐之色。他曾是前朝兵卒,但是归顺之后,并无不良行为,现在不过是个普通的狱卒,竟然会被召往秦王府,这在他的眼中是从未听闻的事情,难道与自己在隋朝时候当兵的经历有关,当时跟随将军,将军顶天立地,自己在将军麾下所做之事自觉并无大错,唯独有一事,让他心有忧虑,如果真是此事发作,怕是要了命了。

就这样,刘三亮在浑浑噩噩中到家。他推开家门,见妻子正哄孩子入睡,孩子已经睡熟了,小小的身影在薄被下安静地蜷缩着。妻子听到门响,抬头看向他,见他脸色凝重,微微皱眉,低声问道:“怎么了,三亮?今日看你脸色不太对,发生什么事了吗?”

刘三亮沉默了一会儿,走到桌前坐下,缓缓说道:“今日有人来通知我,让我明日去秦王府一趟。”他顿了顿,又接着道,“我虽只是个小狱卒,按理说不该被秦王府召见,实在不知道是何缘故。这秦王府可不是一般地方,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妻子的脸色瞬间变了几分,虽然对朝廷事务并不熟悉,但她知道秦王府乃是皇族所在,凡事都牵涉重大。她低声问道:“那……你怎么办?真要去吗?”

刘三亮点点头,叹了口气:“不去是不行的,秦王府召见我,若抗命不去,恐怕就是大罪。只是万一我真有去无回……”他忽然沉默了,心中一阵酸楚。

妻子听他这话,脸色愈发苍白,眼中带着担忧和不安。她低下头,哽咽着问道:“那我们怎么办?你若真不回来,我和孩子可怎么过活?”

刘三亮抬手轻轻握住妻子的手,神情坚定但带着一丝愧疚,说道:“我早有打算。若真是有什么不测,你将这房子卖了,带着孩子回你娘家吧。这些年攒下的钱都在家中的暗格里,记得藏好,留作以备不时之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虽然过得辛苦,可这些年我也没怎么亏待过自己,多少还是有些积蓄的。这些钱留着,够你们在娘家过些安稳日子。”

妻子闻言,眼眶渐渐泛红,她知道丈夫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里既不舍又无奈。她哽咽道:“三亮,咱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你我本想就这样过一辈子。没想到竟会有这一日……”她不敢再往下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刘三亮沉默片刻,轻轻拥住妻子,说道:“事到如今,咱们也只能听天由命。我会尽力保全自己,万一出了事,你也莫要太过伤心。只是记得好好带着孩子,咱们的血脉总不能断了。”

妻子点点头,抹去泪水,强忍悲伤说道:“我记住了。明日你若能平安归来,咱们再也不提这些不祥的话。若你真有什么意外,我必会好好抚养咱们的孩子。”

两人静静相拥,夜色深沉,仿佛这平凡的夜晚笼罩着命运的无常。

次日,刘三亮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秦王府的别院,向守卫说明了来意。守卫查验后,领他入内,直奔李逸的小院之中。最终在一间布置雅致的房中见到了两人——其中一人是个英气勃发的年轻人,正是李逸;另一人年纪略长,面容沉稳,双眼透着几分亲切,正是他的侄子刘文享。

刘三亮刚跨入门口,便愣在了那里。他惊讶地发现,刘文享的面容竟隐隐与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相似,这让他心头一震,隐隐觉得眼前之人或许与自己有某种血缘关系。

李逸见此人,眉眼之间与刘文享确实有几分相似,开口问道:“可是刘三亮?”

刘三亮不敢多想,上前拱手见礼道:“公子,小人正是,听闻是秦王府召见,不知小人有何能为,竟惊动了各位大人。”

李逸笑道:“无需多礼。今日相邀,是这孩子的缘故。”说罢,他看了看刘文享,示意他上前。

刘文享会意,取出一封家书,缓缓递到刘三亮手中,低声道:“叔父,您还记得这封信吗?”

刘三亮接过信封,细细端详。那是他年轻时亲手写下的家书,曾托人带给他在远方的兄长刘大亮。当年他在军中打拼,与家中联系寥寥,只有偶尔托人捎带一两封信。眼前这封信虽已泛黄,但笔迹和内容都熟悉得令人心颤。

“这……这是我写给我兄长的家书。”刘三亮声音有些哽咽,目光在刘文享脸上流连,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你是……你是我大兄大亮的孩子?”

刘文享重重点头,眼眶微红,道:“是的,叔父。我父亲去世前,将这封信交给了我,并告诉我您的一些事情。我一路找寻,幸得遇上李逸大哥,才得以见到您。”

刘三亮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他轻轻叹息,拍了拍刘文享的肩膀:“原来你就是我的侄儿,家中竟然只剩你一人了。”他看着眼前的刘文享,心中既欣慰又难过,不由得怅然若失。

李逸见状,笑着插话道:“刘叔,如今您与文享相认,也算是团聚一场。只是,文享如今跟着我,有些事务需要处理,暂时无法与您一同回去,不知您意下如何?”

刘三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他想到如果让侄儿跟着自己,顶多保他衣食无忧,而看到侄儿如今有了李逸这位贵人相助,比跟着自己更有前途。而且跟着自己说不得以后可能会受到连累,他犹豫片刻,正要开口,却见李逸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仿佛早已料到他的心思。

李逸此时已经看出来,这个刘三亮似乎有话要说,对于带侄子回家的想法并不坚定,但是当下并不打算直接问出来,而是打算稍后单独询问。所以继续说道:“刘叔,文享虽是您的侄子,但他也是我的兄弟。我会尽力照顾他,让他有更好的前途。若有机会,我自会让他多回去探望您。”

刘三亮终于点头,叹息道:“既然如此,便有劳李公子了。只是文享,你可要好好跟随李公子,不可懈怠懒散。”

刘文享深深地点头,感激道:“叔父放心,我一定会听从李大哥的教诲,将来有机会再去看望您。”

随后,李逸与二人告别,去了书房,让刘三亮和刘文享独处一会。但是告知了小厮,待刘三亮离开之时,把他带到书房。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