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书往右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中原地区动乱已现

隐公登基的这年六月,周平王在朝堂议事,讨论鲁惠公葬礼的事情。

宰咺上奏说:大王,鲁侯弗皇薨了已经六个月了,王室一直没有派人参加葬礼,不合礼法啊,按照周王室的礼法,诸侯薨逝五个月,王室应该派人参加。

周平王怒道:弗皇藐视王室,目无王法,擅自以天子之礼祭祀天地,寡人还没处罚他呢。

宰咺:是不是因为大王允许允许秦文公以天子之礼祭祀天地,让鲁侯感到不满呢。

周平王:秦文公帮助王室东迁洛邑,鞍前马后,立功颇多。鲁侯有什么贡献?连基本的支持都不表示。还敢藐视王室,僭越礼数。寡人就是要借着鲁侯弗皇的葬礼杀鸡儆猴。他的葬礼按照周礼应该在五月下葬,你带着礼物就在七月去参加,故意延迟两个月。另外再带着他夫人的送葬礼物一起。

宰咺:鲁侯夫人仲子还在世,这......不妥当吧。

周平王:就这么定了。

七月份宰咺带着送葬礼物来到了鲁国,朝堂一片哗然,大臣们说天子七个月下葬,诸侯都来参加葬礼;诸侯五个月下葬,同盟的诸侯参加葬礼;大夫三个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士一个月以后下葬,亲戚参加葬礼。现在我们国君已经下葬了,而且国君夫人还没有去世,就送来下葬的礼物,是羞辱我们来了。

隐公:先君惠公和周王有些过节,如今周王室天下共主,我鲁国开国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建立,和周王室的关系算是最亲密的了。诸位觉得应该怎么做?

朝臣:王室原在镐京,接近戎狄,周幽王昏聩,轻信小人废嫡立幼,破坏礼法,致使戎狄肆虐,王室崩塌。申侯联络犬戎攻破镐京,如今周王室的力量如今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后来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袭,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外患并重建周王朝。由于大片的领土丧失,周王朝仅仅拥有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如今郑庄公担任王室的卿士,周郑国土相接,两人又都是强横的人,他们肯定会生出矛盾,暂且看看吧。但是要把王室的无礼记载在史册上,宰咺无礼。

隐公刚即位的第一年里,鲁国四周的国际局势并不安定,为了营造和平的国际氛围,隐公分别和邾、宋、戎族几国举行了会盟。邾国在鲁国的东边,是一个小型国家。宋国是这个时期的大国,实力雄厚,隐公父亲惠公晚年的在一个叫黄的地方打败了宋国,隐公和宋国会盟以后,两个国家的关系,才开始缓和。

隐公三年春季周王室周平王崩,也就是逝世了。此时的周王室实力弱小,很多诸侯不再按时朝贡,周平王葬礼花费巨大,周平王派遣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关于这个事情,周王室做的有点掉份,其一是别人不主动贡献,反而降低身段去要。其二是此时的鲁国也有丧礼,隐公的生母声子去世了。其三是武氏的儿子也在服丧期,因为父亲死了,儿子继承接着当周朝的大夫,但此时还没有任命,所以称为武氏子。

此时的周王室和郑国关系逐渐冰冷,因为郑武公和郑庄公长期担任周王室的卿士,郑国国力强大,周平王任用虢公,将朝政分给虢公。郑庄公心里有怨气,和周平王对质,平王说没有这件事。周王室王子狐和郑国公子忽互换人质。周平王死的时候,周王室想将朝政交给虢公。郑国派祭卒割取周王室领地的麦子。从此周郑交恶。

宋国此时也有动乱的迹象出现了,起因是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嘉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宋宣公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请事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大司马孔父嘉说:但是群臣都愿意事奉您的儿子公子冯啊。宋穆公感激先君宋宣公舍弃儿子立自己的恩情,执意要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让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公子与夷即殇公即位。

起初卫国的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孝伯,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石碏规劝庄公道: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那这就是导致祸乱的阶梯了。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此时卫国的国君恒公和公子州吁存在内乱的趋势。

郑国和齐国会盟,寻求合作。

隐公四年春季,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鲁隐公和宋殇公会见,寻求合作。

当时宋殇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人想送他回国。等到州吁立为国君,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以此对诸侯讨好,安定国内人心。他派人告诉宋国说:“君王如果进攻郑国,除去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一道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这时候陈国、蔡国正和卫国友好,所以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进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去。

鲁隐公向众仲询问说:“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群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

隐公四年秋季,诸侯国再次攻打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隐公因为之前和众仲的谈话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公子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自行领兵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父亲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了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年纪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搞掉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个人抓住,而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处理。九月,卫国人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君子石碏真是个忠臣。大义灭亲为卫国止乱,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卫宣公即位。

隐公五年,曲沃庄伯带领郑军、邢军进攻翼地,庄伯贿赂了周王室,周桓王派尹氏、武氏帮助曲沃庄伯。在翼地的晋鄂侯逃到随地。关于此时的晋国,介绍下,晋国始封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传到晋穆侯的时候,生了两个儿子,嫡长子仇和嫡次子成师。一个叫仇,一个叫成师,当时的朝臣就有人说,这是动乱的迹象。后来在翼地(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的是长子仇这一系的传承,在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的是次子成师这一系的传承。六七十年间,曲沃历经桓叔、庄伯、武公三代,杀五位晋君,驱逐一位晋君,取代了翼都的晋国正统。姬成师一系打败姬仇一系,曲沃武公变成了晋武公,这就是“曲沃并晋”。

宋国人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人告诉郑国说:“请君王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我愿意做向导。”郑国人带领周天子的军队和邾军会合,进攻宋国,进入了外城,以报复去年的战役。宋国人进攻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攻进外城这一战役。

面对国际形势恶化,郑国人来鲁国要求弃怨结好,为的是重新和好,结成同盟。

隐公六年夏季,在艾地和齐国结盟,开始和齐国结好。

五月十一日,郑庄公入侵陈国,得到全胜。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答应。

秋季,宋国攻占了长葛。

郑庄公去周都,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隐公七年夏季,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

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陈国与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与结盟。初二,和郑庄公盟誓,歃血的时候心不在焉。谢伯说:“五父一定不免于祸,因为他不认为结盟是国家的利益。”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结盟,十一日,和陈侯结盟,看出了陈国将要发生骚乱。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于是就订了婚。

隐公八年,齐僖公准备要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有了结盟的日期。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请求,希望先行见面。卫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举行非正式会见的仪式。

郑庄公为了下一步进攻许国进行战略布局,以不祭祀泰山改为祭祀周公为理由,请求用泰山旁的祊和鲁国许田做交换,同时也挑战了周王室的权威,按照周朝的礼法制度,只有周天子才能决定诸侯的领地变更。在没有周天子的允许下,诸侯之间是不能私自交换领地的。

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成周做卿士。前面周平王一直想要虢公分走郑庄公的权利,还发生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这个时候才实现,现在周王室就是有两个卿士了。

郑国在周王室做人质的公子忽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两人回到郑国后先结婚而后告祭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了他的祖先,这不合于礼,怎么能够使子孙繁衍兴旺呢?”这是个预言。能否应验呢?

秋七月,齐僖公做到了让宋卫两国与郑国结盟,而且地点选在周王室的地盘温地,温地还记得吗,就是隐公三年的时候,郑祭足帅师割取温地麦子的那个地方。(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讽刺意味十足。

齐僖公想做大哥,主持三个国家讲和,郑庄公为了找回场子,在八月的时候,他带着齐国人朝觐周王。

其他国家在结盟,鲁隐公也没闲着,经纪国的调解,最终鲁国与莒国在浮来山签订了结盟条约。两国实现了和平友好关系。浮来山在现在的日照莒县,莒县距离曲阜200公里,那个时代的交通条件,鲁隐公不辞劳苦的过去结盟,也是诚意满满了。

冬季,齐僖公派人来报告他主持宋、卫、郑三国讲和的事,这其实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功绩,鲁隐公很礼貌的派人回复: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安定他们的百姓,这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王的恩德。

无骇去世,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鲁隐公根本没有考虑谥号的问题,直接问众仲族氏的事,众仲说如何确定族氏,隐公给无骇以展作为族氏。

谥号是死后才有的,春秋时期本来只有国君有谥号,后来卿大夫的身份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功绩都是卿大夫做出来的,所以要考虑给卿大夫一个称号,但是无骇并没有特别大的功绩,鲁隐公直接跳过了谥号的问题。无骇是鲁孝公的曾孙,当时还没有氏,国公的儿子叫公子,孙子叫公孙,曾孙就要自立门户,重新立族,用字来做族氏,名不能拿出来用。无骇是公子展之孙,所以以展为氏。以祖父的字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