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是明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2/52552042/b_52552042.jpg)
第86章 传授三系法,天授之稻
午时。
皇帝一行人身着便服,悄无声息地出了南京城。
郊外。
一处大户人家稻田。
朱厚熜站在田埂上,他看了一眼这片刚刚春播的稻田,开口问道:
“去岁收成几何?”
“回...回大人话,这丘田亩产六石二斗。”老地主的额头几乎要磕进泥里,“可旁边那丘田……”他颤抖着指向西侧,那里稀疏的稻穗在热浪中耷拉着。
“我们问你什么,你只管如实回答便是。”陆炳忽然插话道。
“你起来说话吧。”
朱厚熜看了一眼老地主,又看了一眼稻田。
他注意到两丘水田中间隔着条浅沟,东侧田里的稻株明显矮壮,叶片也更为宽厚。
“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我了……”
目睹此景,朱厚熜心有所感,一段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想起前世身为高中生时,曾遇一道地理难题,说是道路两旁灌木丛为何有所差异。
当时,老师所给答案是因为其所处行政区各异……
“西边田里种的是本地黄壳籼,东边是湖广来的白脚粳。”老地主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去年大风,怕是两种稻花吹混了。”
“应该是风媒授粉……”朱厚熜低声呢喃道。
恍惚间。
他不禁忆起刚刚穿越的时候,在安陆王府书房内,那些被自己翻得破烂不堪的《齐民要术》抄本,在记忆深处沙沙作响。
还有正德十三年,钦天监进呈给明武宗的《泰西农书译注》中提到“雌雄同株”,“异花结实”。
此刻眼前景象不就是“雌雄同株”和“异花结实”么?
“陛下当心!”
眼见皇帝大步跨过田沟,靴底带起的泥点溅在蟠龙纹衣摆上,陆炳正要跟上,却见皇帝突然俯身扒开稻丛。
此刻,他也顾不得暴露皇帝的身份了,径直跟了上去。
“陛下…”
只见朱厚熜指尖在微微颤抖——
一株矮稻的雄花花粉沾了满他的手,而旁边高秆稻的雌花正在晨露中绽开柱头。这个发现让他喉咙发紧,仿佛看见大明朝万千百姓吃饱饭时的阖欢。
“…草……草民…拜见圣上!”
老地主再次跪地叩头,身躯微颤。他岂能不颤栗,眼前之人竟是当今天子……
“平身罢,平身罢。”朱厚熜无暇顾及老地主。
他直起身子时,陆炳瞥见他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陛下小心。”
“传应天府所有庄头即刻来到此处。”朱厚熜看着几个小太监下令道,“再取笔墨来,朕要写《御田耕作要术》。”
……
一个时辰后。
当附近的所有地主和老农跪满田埂时,日头已经西斜。
朱厚熜握着紫檀狼毫,在澄心堂纸上勾勒出稻花结构图,墨迹未干就递给战战兢兢的庄头和老农传阅。
“雄花午时采粉,雌花辰时授粉。”他用笔杆敲了敲田边的水车,“每授粉三次换种一次,朕称之为‘三系法’。”
说罢,他拿起稻穗,亲身示范“雄蕊点粉法”。
暮色渐浓,锦衣卫的火把在稻田四周燃起。
朱厚熜解下羊脂玉环佩扔给老地主:“这片御田免赋十年。”
言罢,他转头看向陆炳:“留一总旗在此,凡偷换稻种者…杀无赦!”
“是。”
……
入夜。
客栈。
盐一般的月光撒在了朱厚熜手中的稻穗,在窗边投下细长的影子。
历史长河中,饥荒事件屡见不鲜。
譬如洪武三年,河南、山东等地便因水旱之祸致使粮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
正统年间亦曾遭遇一场规模颇大的饥荒。
更有崇祯年间那毁灭性的灾荒!
“大哥…”
“夜色渐深,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起程返京呢。”陆炳趋近前来,沉声道。
“嘿嘿嘿。”
朱厚熜忽然轻笑一声:“炳啊,你说这‘天授之稻’,能养活多少张嘴……”
“这…我也不知。”陆炳支吾道。
朱厚熜转身看了他一眼,沉声道:
“天授之稻不过是靠着老天爷吃饭罢了,说难听点就是欺人的鬼话。今日过后,朕才是真正的‘天授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