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把车开上了家门前空荡荡的车道,熄火后我却并不想立刻就从车上下来。我坐在车里,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凝视着面前这栋砖砌小屋的阁楼窗户,想起了我第一次进入阁楼寻找父亲遗物时的情景。我觉得自己就像年轻的克拉克·肯特[15],正从死去已久的父亲的全息影像中得知自己的真正身世。不过,我现在想到的却是一个名叫卢克·天行者的年轻见习绝地武士,他正站在达戈巴星上的一个洞口前朝里张望。一旁的尤达大师说出了今天的课程内容——“那里面充满了原力的黑暗面。你一定要进去,孩子。”[16]
于是我进去了。
我打开屋子的前门,走进客厅,我家那只老比格犬“小松饼”躺在地毯上懒洋洋地看着我。几年前,它只要听见开门的声音就会跑到门口迎接我,还会欢快地吠叫。但它现在已经是一只半聋的老狗了,我的到来已经引不起它的兴趣。“小松饼”翻了个身,四脚朝天,我上楼之前替它挠了几下肚子。它看着我走上楼梯,却没有跟来。
我终于来到了阁楼的门前,站在楼梯口,用手握住了门把手。我没有立即开门走进去,我需要准备一下。
我父亲的全名叫泽维尔·尤利西斯·莱特曼,他十九岁就离开了人世。我那时还只是一个婴儿,因此我对他没什么印象。长大之后,我不断告诉自己那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不会想念一个全无印象的人。
但事实却是我真的很想念他。我搜集一切能找到的关于他的信息,来填补他的形象。有时候我觉得,我这是在尽力获得想念他的权力,让我能像妈妈和爷爷奶奶那样去怀念他。
十岁的时候,我进入了青春期。就在那段时间里,我对父亲的好奇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痴迷。
直到那个时候,我脑海中模糊而又理想化的年轻父亲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不过实际上,关于他的基本情况,我还是只知道四点——这四点从我记事起就听祖父母说过无数遍:
1.我长得和他像极了;
2.他十分爱我和我的妈妈;
3.他死于当地污水处理厂里的工伤事故;
4.貌似这起事故并不是他的错。
随着我长大,这些模糊的细节已经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了。自然而然地,我每天都会缠着妈妈问她许多关于父亲的问题。那时的我真是太年幼无知了,我不知道这种拷问对于妈妈来说是多大的痛苦。那时,我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还不知道怎样为他人着想,所以我继续一刻不停地追问着,而坚强的妈妈则竭尽所能地回答我的问题。
终于有一天,妈妈交给我一把小小的黄铜钥匙,让我去看看阁楼上的那些箱子。
在那一刻之前,我总以为妈妈已经把老爸所有的遗物都捐给了慈善机构,这才是一个年轻的寡妇,一个想要开始新生活的单身母亲应该做的事。但在那个夏日,妈妈说不是这么回事,她把爸爸所有的东西都打包装进了几个纸板箱里。当我们搬进现在住的这栋房子时(房子是用老爸的事故赔偿金买的),她就把这些纸板箱锁进了阁楼。她说她是为了我才这么做的,如果我长大之后想多了解一点自己的父亲,那些箱子就能派上用场了。
那天,我打开门走进阁楼,它们就在那里——一束明媚的阳光照着十几只黄色的纸板箱,整齐地堆在倾斜屋檐下的角落里。像是等着被打开的时光胶囊,我呆呆地盯着它们看了很长时间。
那个夏天剩下的日子,我都是在阁楼上度过的,我就像一个发掘古墓的考古学家,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分类整理了一遍。这花了我不少时间,对于一个只活了十九年的人来说,我爸爸还真是收集了不少东西。
大约三分之一的箱子里都是他收藏的电子游戏——与其说是收藏,不如说是囤积。他有五台不同的游戏机,每台游戏机都配有数百款游戏卡带。在他的旧电脑里,我找到了更多的游戏。那里面储存着几千款经典街机以及家用游戏机的模拟器和游戏包——一个人在有生之年里是不可能把所有这些游戏都玩一遍的。不过我父亲可能是尝试过的。
在另一个纸箱里,我找到了一台古老的上开门录像机。我花了些工夫把它和我卧室里的小电视机连接了起来,开始一盒接着一盒地看他收藏的录像,从纸箱里找到什么就播放什么。大多数录像带里都是老旧的科幻电影和电视剧,还有许多从公共电视频道上录下来的科学节目。
有几个纸箱里面是父亲的旧衣服。这些衣服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儿太大了,不过我还是照着阁楼上布满灰尘的镜子,把它们都试穿了一遍。
当我找到一盒明信片和信件的时候,我兴奋极了。鞋盒里工工整整地叠着妈妈在课堂上给他写的情书,我厚着脸皮把它们从头到尾都读了一遍,贪婪地吸收着每一条关于父亲的信息。
最后一个纸箱里装满了各种桌游道具,有规则手册、几袋多面骰子、人物卡和一大沓战役记事本,每一本上都写着游戏架空世界中的故事细节,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父亲的想象力实在是过于丰富了。
其中一本蓝色的笔记本看上去有点儿与众不同,它的封面中间印着一个神秘的单词——法厄同[17]。
泛黄的内页上写着一长串日期和游戏的名字,接着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日记。日记里父亲写道,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一场全球性的大阴谋——美国军方制定的一项绝密计划。日记中声称美军的四个分支[18]与娱乐和游戏产业串通一气,联合国的主要成员国也参与其中。
起先我以为这是父亲编出来的角色扮演游戏的剧情,或是他没来得及完成的短篇小说大纲。不过我越往下看,越觉得不是这么回事。这些文字不像是小说,而更像是一个严重妄想症患者所写的一封杂乱无章的长信(我的DNA里就有他一半的功劳)。
这些日记彻底粉碎了我心中理想父亲的形象。我发誓再也不看它。
但是如今,同样的事情找上了我,游戏侵入了我的现实。难道我和父亲一样产生幻觉了吗?难道我们俩都得了精神分裂?我必须深入他的幻觉才能了解他的想法,才能找到他的幻觉与我之间的联系。
我终于再次鼓起勇气打开门走进阁楼,第一眼看到的还是那些纸箱。上次整理完之后,我已经把它们堆回了角落里。纸箱上没有任何标记,我花了几分钟才找到那个装满角色扮演游戏的箱子。
我把它放在地板上,开始翻找。我先翻出了一堆游戏手册和附录。光看这些游戏的名字就让人头疼——《专家级龙与地下城》《泛用无界角色扮演系统》《冠军骑士》《星际前线》《空间大师》。接下来就是那叠笔记本了,我要找的那本就躺在箱子的底部——八年前,是我亲手放在最下面的。我把它抽出来,捧在手里。这是一本普通的一百二十页横线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我用指尖轻轻地抚摸着封面上的那个词——法厄同,从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起,它就驻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希腊神话中,法厄同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私生子。太阳神对他心存愧疚,为了满足他的愿望,就让他独自驾驶太阳车出去兜风。法厄同连实习驾照都没有,太阳车很快就失控了。为了避免地球被太阳烤焦,宙斯不得不用一道闪电把法厄同劈死。
我盘腿坐下,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仔细观察它的封面。封面的右下角印着几行细细的小字——“属于泽维尔·莱特曼”,下面还有家庭住址。
这个地址又勾起了我的另外一些回忆,这是我的祖父母在橡树公园街上的房子。在我长大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那所房子里去探望他们。坐在那张老旧的沙发上,吃着奶奶亲手做的花生饼干,投入地听着他们俩一搭一档地说着爸爸生前的故事。说起唯一的儿子,他们的话语中总会带点儿失落和悲伤,可我依旧每周都回到那里,一遍遍地听着这些故事——直到有一年他们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妈妈就接下了这份痛苦的任务,维系着我对父亲的那份憧憬。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翻开笔记本。
在封里上,父亲制作了一张极为详尽的时间表,还在标题处写了“年表”。表格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称和日期,而且这些名称和日期都是在不同时间段里填上去的,用了不同颜色的钢笔、铅笔和记号笔(谢天谢地,没有蜡笔),跨度可能有几个月甚至几年。有些条目上还画了圈,并用线条连到了其他条目,重叠交错的线条和箭头让整张纸看上去不像是一张时间表,倒像是一张流程图。
年表
1962年——《太空大战》发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游戏(出现在OXO和《双人网球》之后)
1966年——《星际迷航》在NBC电视台开始播放(播放日期从1966年9月8日至1969年6月3日)
1968年——《2001:太空漫游》上映
1971年——《电脑空间》发布——第一台投币式街机——街机版的《太空大战》
1972年——《星际迷航:文字游戏》发布——早期家用计算机上用BASIC语言编写的游戏
1975年——《拦截者》发布——Taito游戏公司出品——第一人称空战模拟游戏
1975年——《豹式坦克》发布——基于柏拉图电脑系统的第一款坦克模拟游戏?
1976年——《星际战队1》发布——最早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受到了《星际迷航》的启发
1977年——《星球大战》于5月25日首映,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外星侵略者到达前的第一波洗脑?
1977年——《第三类接触》上映。用来消除大众对于即将到来的侵略的恐惧感?
1977年——雅达利2600游戏主机问世,捆绑销售的游戏是《战斗》,从此战斗模拟训练游戏进入了千家万户!
1977年——《星际战鹰》问世。受到《星球大战》启发而制作的众多游戏中的第一款
1977年——《安德的游戏》短篇小说出版。第一次在科幻小说中出现了用游戏作为实战训练模拟的情节。与《星球大战》同一年出现,难道只是巧合吗?
1978年——《太空侵略者》问世——受到《星球大战》的启发——第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
1979年——《尾炮手》《行星射击》《小蜜蜂》《星火》发布
1979年——《星际掠夺者》随雅达利400/800型电脑发布——衍生出其他系统的版本
1980年——《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上映
1980年——雅达利的《战争地带》发布——第一款写实风格的坦克模拟游戏
1981年3月——美国陆军与雅达利公司签订合同,打算把《战争地带》改编成坦克训练模拟器“布拉德利模拟机”。陆军声称这个模拟器只生产了一台原型机,然而它的控制器的设计被应用于许多未来的游戏之中,其中包括了《星球大战》和《法厄同》!
1981年7月——中旬,有人在比弗顿的MGP游戏厅里第一次见到了街机游戏《波利比乌斯》
1982年——《E.T.》上映——票房超越《星球大战》
1982年——《怪形》和《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上映
1983年——《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上映
1983年——《星际大师》发布——雅达利2600主机上的太空战斗模拟游戏
1983年——雅达利公司出品的《星球大战:街机游戏》和世嘉公司出品的《星际迷航:策略模拟》同时上市——这两款都是座舱式街机模拟游戏
1984年——《精英部队》于1984年9月20日发布
1984年——《2010:太空漫游》上映——《2001:太空漫游》的续集
1984年——《最后的星空战士》于7月13日上映。同名游戏发行计划被取消?
1985年——《冲向天外天》和《第五惑星》上映
1985年——《安德的游戏》长篇小说出版——由1977年的短篇小说扩展而成
1986年——《铁鹰战士》《异形2》《领航员》《火星大接触》上映
1987年——《隐藏杀手》《铁血战士》上映
1988年——《异形帝国》《极度空间》上映
1989年——《深渊》上映
1989年——街机游戏《法厄同》出现在MGP游戏厅,但以后却再也没人见过它
1989年——《机甲战士》上市——这是另一款军用训练模拟游戏吗?
1990年——由起源系统游戏开发公司出品的电脑游戏《银河飞将》上市——这也是训练模拟器吗?
1991年——《银河飞将2》上市
1993年——《星球大战:绝地大反攻》《X战机》《星际私掠者》《毁灭战士》相继上市
1993年——电视连续剧《X档案》开始播放——想用科幻电视剧来掩盖真相?
1994年——《星球大战:钛战机》《银河飞将3》《毁灭战士2》上市
1994年——《异形杀机》《星际之门》上映
1995年——《绝对零度》《冲击波》《银河飞将4》发布
1996年——《陆战队毁灭战士》上市——《毁灭战士2》的海军陆战队改制版
1996年——《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独立日》上映
1997年——《黑衣人》《星河战队》《超时空接触》上映
1997年——《X战机对钛战机》上市
1998年——《移魂都市》《老师不是人》《迷失太空》上映
1998年——《银河飞将:秘密行动》《星球大战三部曲街机版》上市
1999年——《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上映
1999年——《惊爆银河系》上映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的上映似乎是整个年表的中心。我父亲把它圈出来好几次,另外还用十几个箭头把它和其他一些条目连接了起来——包括了《星球大战》所有的衍生游戏和其他受到它启发而制作的游戏,例如《太空侵略者》《星际战鹰》《精英部队》和《银河飞将》。
《无敌舰队》没有出现在我父亲的年表中,当然了,近十八年来所有的游戏都没有。年表中的最后一条是1999年的电影《惊爆银河系》。我是在这部电影上映几个月后出生的,到了我一岁生日的时候,可怜的老爸已经长眠于墓地的水仙花之下了。
我对着年表冥思苦想了十几分钟,觉得毫无头绪,索性开始看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面用铅笔画了一台我从没见过的老式投币街机。它的控制台上只有一个白色按键和一根独立的摇杆,整台机箱是纯黑色的,两边没有任何装饰和商标,只有在显示器上方用绿色的大写字母印着游戏的名字——波利比乌斯。
父亲在铅笔画下面还写了几条注释:
·机箱上没有任何版权或生产商信息。
·据说,该游戏于1981年7月在MGP游戏厅里只出现了一到两周时间。
·游戏操作方式类似《骚动》,采用矢量图形。可能有十关?
·游戏的最后几关会使人产生痉挛、幻觉和做噩梦的现象。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使游戏者产生杀人或自杀倾向。
·每晚会有“黑衣人”来下载游戏数据。
·也许是军方用来训练游戏玩家的早期试验设备?
·可能与“布拉德利模拟机”出自同一个隐秘计划?
想当年刚发现这本日记的时候,我就上网去查了《波利比乌斯》,这个都市传说已经在因特网上流传了几十年。1981年夏天,这台奇怪的街机出现在了波特兰的一家街机厅里。据说,玩过这个游戏的几个孩子都发疯了。后来这台街机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些传说中还提到有“黑衣人”会在街机厅营业结束之后,打开《波利比乌斯》的机箱下载游戏数据。
但根据网上的报道,《波利比乌斯》的传说已经被辟谣了。这个故事的起源是1981年夏天的一起事故,它发生在比弗顿一家如今已经停业的街机厅里(街机厅的名字叫作“马里布大赛车”,简称MGP)。一个孩子在冲击《行星射击》最高分的时候晕倒了,被救护车送去了医院。《波利比乌斯》的故事中明显还混合了当时流传很广的另一个传说——几个孩子在玩过雅达利出品的街机游戏《骚动》之后癫痫发作了。这个传说后来被证明是真实的。
故事中“黑衣人”的部分也是有现实出处的。20世纪80年代早期,政府在波特兰地区的多个街机厅中进行过一次整治非法游戏赌博机的行动,因此当时确实有人看见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在街机厅关门之后出入其中,他们确实打开了一些游戏机的机箱——不过那只是在检查赌博设备,而不是下载游戏数据。
显而易见的是,我父亲画这张图的时候还是在90年代初,《波利比乌斯》的真相还没有被公之于世。那时,《波利比乌斯》还只是比弗顿当地的传闻——流传范围仅限于MGP游戏厅附近。我父亲小时候就是这家游戏厅的常客。
笔记本的第二页上,父亲画了另一台传说中的街机《法厄同》。这张画稿比《波利比乌斯》要精细得多,也许是因为他自称亲眼见过它。在这页的顶端,他写下了这样一行字:“1989年8月9日,我在俄勒冈州比弗顿的马里布大赛车街机厅里亲眼见到了这台游戏机。”
随后他还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父亲的画稿上看,《法厄同》的机箱是座舱式的,形状就像一个胶囊,也有点儿像电影《创战记》里的光影摩托。两侧装饰着道具激光炮,使整台机器看上去更像是一艘飞船。最奇怪的是,这台游戏机居然有门。画稿中的机箱上有两扇用茶色有机玻璃做的蚌壳式翻盖舱门,活像兰博基尼跑车的上开门,玩家在游戏的时候是被封闭其中的。父亲还画了一张控制面板的草图,上面有四个飞行控制开关,两边的扶手上设置了几个按键,座舱顶上也有一排开关。对我来说,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台军用飞行模拟器。除了侧面印着白色的游戏名称“法厄同”之外,整个机箱都是黑色。
七年前,我没有在网上搜到任何关于这台街机的只言片语。如今,我拿出手机又搜索了一次,还是一无所获,全世界所有游戏平台上都没有发布过名叫“法厄同”的游戏。其他产品倒是经常采用这个名字,比如汽车和漫画角色等等。然而没有任何一台街机叫过这个名字,看来这只能是出自父亲的幻觉,就像我自己半小时前看见的天刃战机。
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父亲的画稿上。他在“法厄同”中间大写字母“E”的元音变音符号[19]上画了一个箭头,箭头旁写着一行字——“变音符号掩盖了下载游戏得分用的数据端口!”
这张画稿也如同《波利比乌斯》一样,下面注释着几条所谓的“事实真相”:
·仅见于1989年8月9日的MGP游戏厅——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没有任何版权或生产商信息。纯黑机箱——与他人目击到的《波利比乌斯》一样。
·第一人称太空射击游戏——游戏操作类似《战争地带》和《尾炮手2》。彩色矢量图形。
·“黑衣人”在营业时间结束后用一辆黑色货车运走了《法厄同》——也与《波利比乌斯》的故事相符合。
·《布拉德利模拟机》《波利比乌斯》与《法厄同》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它们都是为了把游戏玩家培养成军事人才的试验设备吗?
我仔细地把《波利比乌斯》和《法厄同》的画稿对照研究了一会儿,随后就直接把笔记本翻到了描述《战争地带》的那一页。
“1981年——美国陆军与雅达利游戏公司签订合同,委托他们把《战争地带》改造成‘布拉德利模拟机’——布拉德利步兵战车的专用训练模拟器。这项计划在1981年3月的国际陆军训练会议上被公之于众。第一台原型机出厂之后,雅达利公司就宣布‘放弃’了这项计划。然而原型机上的新型六维控制杆出现在许多以后的游戏机中,例如《星球大战》。”
在我父亲的阴谋论中,至少这一部分不是虚构的。根据我从网上得到的消息,美国陆军的一家顾问公司向雅达利支付了《战争地带》的改造资金。早在1980年,美国陆军就对把游戏改造成军用模拟器的想法很感兴趣。我父亲的年表中也提到,1996年,海军陆战队也开发过类似的项目,他们把具有开创性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毁灭战士2》改制后用于训练士兵。
如果我父亲能活得长一些,他的年表里一定会加上2002年上市的《美国陆军》,这是一款免费的电子游戏,它被称为美国陆军历史上最成功的募兵手段之一。当我们被迫完成了军队兵种倾向选择测试[20]之后,一位征兵官甚至还让我们在学校里玩了半个小时《美国陆军》。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测试完兵种倾向之后,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玩战争模拟游戏呢?
我继续浏览着父亲的笔记本,可想而知,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研究和揭发这个巨大的阴谋上。每一页纸都写满了游戏名称、上市日期、电影片名以及半吊子的阴谋理论。十岁的我把这些都看作是父亲的胡言乱语,不过现在我意识到,在他看似疯狂的表象之下也许有那么一点点条理。
《布拉德利模拟机》和《陆战队毁灭战士》的真实存在似乎印证了父亲那含糊不清的阴谋理论。经典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和另两部老电影《最后的星空战士》以及《铁鹰战士》也在他的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父亲用记号笔标出了它们的放映日期,随后他用了满满几页的篇幅来阐述和分析它们的故事情节——仿佛其中有关于大阴谋的重要线索。
阅读父亲的日记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铁鹰战士》这部电影。上次我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盒《铁鹰战士》的录像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部电影立马就变成了我的最爱之一。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住在空军基地的少年道格·马斯特斯,他逃课去玩基地里的飞行模拟器——其实就是一台昂贵的游戏机,并在模拟器里学会了驾驶F-16战机。他是一个天生的飞行员,不过只有在聆听喜爱的摇滚乐的时候才能自如地驾驶飞机。他父亲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时候,所驾驶的飞机被敌人击落,人也被俘虏了。在退休飞行员卢·戈塞特的帮助下,道格偷了两架F-16战机,带着他的随身听还有扭曲姐妹和皇后乐队的磁带去营救父亲。
《铁鹰战士》是电影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可悲的是,只有我是这么认为的。克鲁兹和迪尔都发誓再也不看这部电影了,只有“小松饼”蜷缩着身体陪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妈每到圣诞节就会播放那盘叫《史努比大战红男爵》的唱片。反复地看《铁鹰战士》加上反复地听那张唱片催生出了我在《无敌舰队》里的飞行员呼号:“钢铁猎犬”。(我在《无敌舰队》论坛里的头像就是史努比身穿一战王牌飞行服的形象。)
我把注意力拉回到年表,老爸在《铁鹰战士》《安德的游戏》和《最后的星空战士》上分别画了好几个圈,还用线条把它们互相连了起来——现在我终于知道是为什么了。这三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个孩子用游戏模拟器来学习真实战斗技能的故事。
我把笔记本翻到了倒数第二条,在这页的中心,我爸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假如他们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用电子游戏来训练我们战斗技能呢?就像电影《空手道少年》中,宫城先生让丹尼尔粉刷屋子、打磨家具、给汽车打蜡那样——宫城就是在丹尼尔不知情的情况下教他练武!如今光打蜡可不行了,这回是全球性的危机啊!”
最后一篇日记上没有标明日期,整整四页纸上用潦草的字迹写满了漫无边际的话语,爸爸试图在本子的最后把所有的线索都串起来,找出阴谋的意图所在。
“整个电子游戏产业都被美国军方秘密地控制着,”他写道,“甚至可能就是军方发明了电子游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除了他虚构出来的《波利比乌斯》和《法厄同》之外,父亲从没有给出过任何确凿的证据,只有那些疯狂的推论。
“军方——或是军队中某个影子部门——正在用各种方法追踪和分析世界上的顶级游戏玩家。”随后,他详细地写下了其中的一个例子——动视公司的高分徽章。
在20世纪80年代,动视游戏制作公司曾经搞过一次促销活动,玩家可以把游戏中取得高分的画面用照相机拍下后寄给公司。参加活动的玩家都会收到漂亮的布制刺绣徽章作为奖励。我爸认为这是游戏公司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目的是轻易获得顶级玩家的姓名和住址。
在这四页纸的最后,爸爸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如今用网络来追踪玩家中的精英简直是易如反掌!网络是不是因此而诞生的呢?”
当然了,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具体说明军方招募顶级玩家的真正目的。不过,他在年表和日记中所提到的游戏、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关于外星访客的,友善的和凶恶的都有——《太空侵略者》《E.T.》《怪形》《冲向天外天》《第五惑星》《异形2》《深渊》《异形帝国》《极度空间》……
我用力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疯狂的想法甩出自己的脑袋。
距离父亲第一次在这本日记上落笔已经过了快二十年,在这期间,并没有什么政府的秘密游戏阴谋被揭露出来。因此,整个长篇大论的阴谋只能是我父亲那过于旺盛的想象力的产物——说得难听点就是妄想症。他一心想成为卢克·天行者、安德·维京或是亚历克斯·罗根[21]那样的宇宙英雄,因此在无意识中编造了日记中的一切。
我告诉自己,也许正是那些对宇宙英雄的憧憬让我以为自己看见了天刃战机,也许正是这本日记里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幻觉。或许老爸的阴谋理论一直留在我大脑里的某个角落,它们就像是一箱被废弃的炸药,滴下的硝酸甘油不断地侵蚀着我的潜意识。
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地把它吐了出来,蹩脚的自我安慰起了作用——这只不过是遗传精神病轻轻发作了一下,可能是由于我对从未谋面的父亲的向往,也可能是看了太多科幻小说。
最有可能的是因为我在游戏上花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无敌舰队》。我每天晚上都玩《无敌舰队》,周末的时候则要玩上一整天。我甚至为了到亚洲服务器上去玩精英任务(由于有时差,任务开始的时候我正在学校上课)还逃了几次课。毫无疑问,我过度玩游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只要能暂停一段时间,我就会冷静下来的。
坐在积满尘土的阁楼里,我暗暗下定决心至少要摆脱《无敌舰队》两个星期——当然要先做完今晚的精英任务。一年里只会出现为数不多的几个精英任务,错过的话就跟不上游戏剧情了。
实际上,为了给今晚的任务做准备,我过去的一个星期里花了更多的时间玩《无敌舰队》。也许我已经梦见过天刃战机了,今天醒着的时候再看见它也不足为奇。休息一阵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会没事的。
我像念经一样不停地对自己重复着这些话,就在这时,手机发出了提醒铃声。糟了,我在阁楼上待得太久了,打工要迟到了。
我站起身,把父亲的日记扔回纸箱。我已经受够了,不能再活在过去了,尤其不能活在父亲的世界里。楼下我的卧室里有太多他的遗物,快变成他的纪念馆了。是时候长大了,我要把这些垃圾都搬回到阁楼上,这里才是它们应该待的地方。
今晚开始,说干就干。我边告诫着自己,边关上了阁楼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