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拖下水
既然要上朝,该早起的时候就早起。他这样的武将骑马,文官可以乘轿。
骑着马的马寻不慌不忙的来到了皇宫前,验过宫符后顺利入宫。
还是乱糟糟的没有秩序,这些文武百官在鼓声响起后一窝蜂的朝着内城走去。
马寻忽然觉得自己‘势单力孤’,因为没有什么熟人了。
尤其是看着被百官簇拥的杨宪,和几个人凑在一起的胡惟庸,还有皱眉的汪广洋、刘伯温等人。
这么一对比,马寻孤零零的站在武将这一队的队首,想要和他攀谈的淮西人还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分量,有没有足够的交情。
也要担心皇帝和皇后等人先后传达的意思,没事不许去骚扰国舅。
等到上朝的时候,马寻跟着众人乱哄哄的一起进了奉天殿站好,开始上朝。
进宫上朝的时候乱糟糟的,早朝开始后各种奏事也是乱糟糟的,开国之初规矩不多的不足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武将班首的马寻很是无奈,他的这个小舅子就是不务正业。
这可是开国初年,很多骄兵悍将手里兵权很重。得了天下之后,很多文官也有了不少心思。
他希望马寻能够对朝堂上的事情多花点心思,可以帮他分忧。可是现在倒好,这个小舅子好像很想当个工匠。
朱元璋等到礼部尚书陶凯奏完事就开口问道,“国舅,你以为怎么样?”
马寻愣了一下,连忙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兹事体大,当慎重。”
文官队列里的刘伯温微微摇头,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这个女婿知不知道陶凯刚刚说了些什么。
其实朱元璋也怀疑,就继续问道,“哦?既然你也知道这件事情重大,那朕就问问你的意见。你是国舅,当建言献策。”
马寻就继续说道,“回陛下,臣一向愚钝。骤闻此事,心中尚无对策,恕臣不敢妄言。”
不要说朱元璋了,其他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实在是这位国舅爷有些时候油滑的厉害,你最多能找到他的‘中庸’,几乎看不到他出头。
其实马寻哪里不知道陶凯说什么呢,他开小差归开小差,可是该听的还是在听。
对于陶凯说的制军礼、定科举式,这都认真听着呢,只是听起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已。
这位礼部尚书饱读诗书,在礼节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也遵循朱元璋的意思在恢复一些汉族传统礼制,那就更没必要反对。
这个时候侍御史刘炳忽然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国舅不远千里送徐王归乡,朝野上下无不称颂国舅至孝。臣以为国舅之孝举,当旌表天下,以正国朝孝道。”
这个忽然间冒出来的家伙一下子成为所有人注意的焦点,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刘伯温忍不住皱眉,刘炳是侍御史。这就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佐贰,这是他的下属。。
可是现在的御史大夫是邓愈,刘伯温这个御史中丞实际上管着御史台。而现在呢,刘炳直接越过他这个上司了。
刘炳这时候继续说道,“陛下,臣弹劾中书右丞汪广洋事母不孝。”
马寻忍不住看向刘炳,而其他人忍不住看向一脸错愕的刘伯温。
刘炳这个马前卒弹劾汪广洋,大家肯定都觉得这是刘伯温的授意。
汪广洋有些慌,不孝在如今这个年代不只是道德上的谴责,会让人直接社死,也可以直接定罪。
这就开始了吗?
李善长才刚刚告老,杨宪就要开始不断的排除异己,要在中书省大权独揽了?
朱元璋表情严肃的问道,“哦?真有此事?御史中丞,你有何说法?”
刘伯温赶紧出班说道,“回陛下,臣尚且不知此事。”
刘伯温的话让不少人都愣住了,御史台的实际当家人不知道手下人打算弹劾中书右丞,这谁信啊?
朱元璋有些不高兴了,“汪右丞如今执掌中书,如此重臣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就来弹劾,那可是诬告!”
刘炳看似不慌,连忙说道,“陛下,臣忝为御史,听闻百官有不法事,自然当奏报、弹劾。”
这就是风闻奏事,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
这也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政策,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而皇帝却在一旁偷着乐。
朱元璋一时语塞,这个刘炳说的也没问题。
而马寻忍不住皱眉,不拿出证据就来举报,以后说不定要形成党争,或者是让一些言官、清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胡来。
不过一想也不对,明朝开国初期可不会任由一些文官乱来,清流更没有生存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皇帝为了收回权力,对于一些事情可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效就行。
朝堂上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朱元璋也不关心马寻有没有在早朝上开小差了,而是关心汪广洋到底能不能再中书省。
文武百官也关心这件事情,毕竟汪广洋是开国功臣之一,是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这也关系着很多人的利益,多些关心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汪广洋此前被李善长压制的厉害,不过到底有些根基,和一些江南文官走得比较近,和浙东人也有一定的往来。
现在牵扯到汪广洋,这些江南的文官们肯定要着急。
而杨宪看似按兵不动,但是也有胡惟庸暗戳戳的在指使上煽风点火。
这两位刚刚进入中书省的新贵不能小看,他们看似形成了默契,先斗倒了汪广洋,然后再继续斗,三方势力要变成一家独大才好。
这一下好了,朝堂上已经不是暗流涌动了,而是已经开始将一些矛盾和冲突直接摆在了明面上。
等到下朝,马寻第一时间找到刘伯温,“岳丈,那人真不是你指使的?”
刘伯温笑着说道,“我还是小看了杨宪和胡惟庸。”
马寻也笑了起来,“这么说来也是,他们两个这么急着出头做什么,他们在中书省的根基本来就不深,就急着斗倒汪广洋这个老人了?”
刘伯温笑着说道,“正是因为他们是新人,才急着斗倒老人。老夫现在也是给拖下水了,你也逃不掉。”
马寻愣了一下,随即也反应过来了。
刘炳带头弹劾,刘伯温说他不知情都没人信。而作为刘伯温的女婿,马寻想要独善其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马寻忍不住吐槽起来了,“我就是不想沾惹这些事情,这些人还非得将我卷进去。”
刘伯温打量着马寻说道,“你能明白这些事情,那也不简单。”
对于马寻的谨慎、独善其身,刘伯温一直都是欣赏的,他也知道马寻有些时候会藏拙。
现在再看看更加能明白这些事情,有些局势马寻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哪怕是对朝堂看似不了解,可是很多事情心中有数呢。
“这就好。”刘伯温有些欣慰的说道,“老朽宦海浮沉这些年也不怕这些人,就怕你初来朝堂被这些人诓骗。”
马寻也笑了起来,“我可不是傻小子,想要让我出头、想要拖我下水,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