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茶树王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野生大茶树或古茶树的考察和论证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各地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情况,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考察和论证活动。

1.邦崴大茶树

1991年3月,思茅地区经贸局何仕华根据群众反映,实地考察了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一株大茶树。4月,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肖时英和何仕华对邦崴大茶树采集蒸青样进行分析(水浸出物47.07%、茶多酚36.74%、儿茶素总量13.83%、氨基酸2.1%、咖啡碱3.55%)。5月,肖时英、何仕华对邦崴大茶树进行了第二次考察。11月,由地区茶叶学会组织肖时英、张木兰、邱辉、何俊、何仕华等人对邦崴大茶树进行第三次考察。12月,地区茶叶学会、地区经贸局、地区农牧局联合召开了“邦崴古茶树新闻发布会”,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思茅电视台、《中国科学报》、《中国食品报》、《中国文物》、《中国文物报》、《云南日报》、《文摘周报》、《思茅报》等做了相关报道。1992年10月,云南省茶叶学会、思茅行署、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思茅茶叶学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同在澜沧县召开“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浙江农业大学,安徽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牧渔业厅,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思茅、西双版纳两地州的专家刘祖生、王镇恒、虞富莲、唐明德、郑永球、李华钧、张芳赐、丁渭然、金鸿祥、张顺高、王海思、陈理华、苏芳华、王淑贤、张木兰、邱辉、肖时英、杨德兴、曾云荣等人参加了现场考察和论证。在思茅茶叶学会多次考察的基础上,经过现场测量、取样观察、茶样分析,得出以下考察论证意见。

第一,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m,树幅8.2m×9m,根茎处干径114cm,最低分枝高0.7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

第二,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起、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

第三,鳞片、芽叶、嫩梢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

▲澜沧邦崴大茶树

第四,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有微毛,平均2.3cm×1.5cm,雌蕊高于雄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片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平均长1.34cm,苞痕2~3个,茶果径2.8~2.5cm,茶果呈扁圆形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第五,抗逆性强,现场只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未见有冻寒和旱害发生。

第六,当地群众常年采制红、绿茶,品质良好。经对绿茶春茶样品品尝,滋味鲜浓。

综合树型、叶片和花果形态,邦崴大茶树既具有野生型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的芽叶、枝梢特征,初步认为是野生型和栽培型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关于邦崴古茶树的树龄,多数专家估算为千年以上。邦崴古茶树是我国稀有的古茶树之一,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应加强茶树起源进化和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2.千家寨大茶树

1982年,镇沅县茶叶农技站技术员杨钊了解到九甲区千家寨有大片野茶树林,随后县里组织调查,发现千家寨有大茶树居群。1993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何仕华等发布了这一消息。199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把千家寨大茶树作为《今日云南》系列片之一做了相关报道。1996年1月,由思茅行署、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县政府组织在镇沅县召开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参加论证的有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地区对外贸易经济局、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茶叶机械总厂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张芳赐、虞富莲、张顺高、李远烈、李光涛、杨柳霞、何仕华、黄桂枢、陈亮、何俊等。考察活动有现场调查、观察记载、标本采集、资料分析、讨论研究等。得出考察论证意见如下。

▲千家寨大茶树

(1)千家寨野生大茶树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

野生大茶树生长在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原始森林中。该原始森林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呈北南走向,长40km,宽4~6km。这片原始森林是以茶树为优势建群树种的植物群落,地处101°14′E, 24°7′N。东接新平县,北接双柏县,西连景东县,为四县接壤地带。茶树群落以千家寨为中心,分布在海拔2100~2500m处。大茶树位于保护区北端10km处,哀牢山主脉西侧,南临大磨岩主峰(海拔3169m),年平均气温10℃~12℃,降水量1500mm以上,霜期为11月到翌年3月,降雪期为12月到翌年2月,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区。植被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山地森林黄棕壤,腐殖质层30cm,土壤肥沃。根据对1000m2样方的调查,高25m以上的植物有9种9株,其中茶树1株,占11.1%;高10~25m的植物有10种22株,其中茶树4株,占18.1%;高2~10m的木本植物有11种96株,其中茶树17株,占17.7%;高大藤本6株。样方内共有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桦木科等植物127株,其中茶树22株,占总株数的17.3%。原始森林中有茶树群落280hm2,直径在30cm以上的茶树随处可见,1m以上乃至3~4m直径的其他树种也很普遍,林冠覆盖度85%以上。根据分析,茶树为该样方的优势建群树种。该群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原始茶树植物群落。

(2)千家寨1号、2号大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①千家寨1号,所在地海拔2450m,地名上坝。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生长正常;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高3.6m,第二分枝高7.3m,基部干径120cm,胸径89cm;叶片平均14cm×5.8cm,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脊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5.7cm×5.6cm,花瓣白色,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3~1/2,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别多;萼片5枚,大小为0.5cm×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当地从11月到翌年3月有霜雪,茶树不发生冻害,现场也未见有病虫危害。

②千家寨2号,所在地海拔2280m,地名小吊水头。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稀,生长正常;树高19.5m,树幅16.5m×18cm,最低分枝高10m,基部干径102cm,胸径86cm;叶片平均12.8cm×5.9cm,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6.5cm×6.6m,花白色,11(10~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4/5,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别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为0.5cm×0.5cm;花梗长1.1cm。现场未见有病虫危害。

综合千家寨1号、2号茶树的树型、叶片及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它们的植物学主要性状相同,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根据勐海南糯山大茶树已知的确切树龄(800年)和已有的生理生态研究资料,结合千家寨古茶树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光温水湿等资源条件进行类推测算,1号古茶树(上坝)的树龄为2700年,2号古茶树(小吊水头)的树龄为2500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型大茶树。它对论证茶树原产地,对茶树的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4月9—11日,参加第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美国、荷兰、韩国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国内外专家张顺高、张芳赐、夏德瑞、汉斯等63人到千家寨举行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的揭碑仪式,并考察了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居群。

▲“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

3.普洱县古茶树资源

2004年11月,由普洱县政府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世雄,云南农业大学蔡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平盛、张俊,思茅茶树良种场杨柳霞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黎明乡杨家寨社茶源山野生型茶树进行了考察。这次在箐沟和坡脚发现有零星的大理茶分布。

2005年6—7月,由普洱县农牧局组织县茶叶研究所李振平、张勇、陈虎、陈朝岗等人,对把边乡、德安乡、黎明乡、勐先乡、磨黑镇、梅子乡、宁洱镇的古茶树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分布在4个乡镇:宁洱镇困鹿山万亩古茶树群落;德安乡兰庆村茶树地、新厂河、黄草坝、摒栊山万亩古茶树群落,初定为大理茶和普洱茶;黎明乡杨家寨社茶源山万亩古茶树群落,属大理茶;磨黑乡新寨白菜地(木浆子林)古茶树群落,种待定。

第二,过渡型古茶树群落分布在3个乡镇: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包括雅鹿菜子地铁厂、板山;梅子乡干坝子古茶树群落;宁洱镇白草地梁子豹子洞古茶树群落。

第三,栽培型古茶园(树)分布在4个乡镇:宁洱镇困鹿山古茶园,西萨和谦岗古茶园、清真寺院古茶树;新平办事处小新塞刘春波家古茶园;德安乡大黑山古茶园;磨黑乡新寨古茶园。

2005年12月,由普洱县政府再次组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普洱茶研究院、思茅市商务局及县茶叶研究所等的专家张顺高、张芳赐、蔡新、王平盛、许攻、杨柳霞、何仕华等,对县里上半年摸底调查的部分地区,做进一步实地鉴定。鉴定结论为:普洱县的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黎明乡、宁洱镇、梅子乡,位于101°02′~101°3′E, 24°46′~23°31′N,海拔1800~2400m。茶树分布面积约3400hm2,其中栽培面积1134hm2

其分类如下:

①宁洱镇白草地梁子豹子洞发现的野生大茶树(1号、2号)属大理茶。

②梅子乡永胜村罗东山发现的野生茶树居群中的5号大茶树属大理茶。

③梅子乡永胜村上旧芦栽培古茶园为普洱茶。

④宁洱镇困鹿山古茶园为普洱茶。

⑤宁洱镇清真寺内栽培的古茶树为普洱茶。

⑥梅子乡永胜村大平掌古茶树是大理茶。

4.古茶树资源普查汇总分析

2006年1—4月,对10县(区)90个乡镇495个村1166个社组同时进行普查。此次普查共考察记载了648个样株,压制蜡叶标本567份;征集活体材料495份,采集和分析生化样195份(包括2006年秋茶样23份)。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10个县(区)共有野生茶树居群和栽培型古茶树面积83187hm2,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hm2,古茶山12123hm2

第二,野生茶树居群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700m的无量山、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多呈带状或区块状分布,相对集中在景东、镇沅、宁洱、澜沧、西盟5个县,可划分为19个居群。其中,最大的是景东县锦屏镇到镇沅县勐大镇的无量山居群(16534hm2),最小的是墨江县芦山居群(473hm2)。

第三,古茶山多为栽培型茶树,多呈区域性集中分布或零星分布,海拔在1500~2300m的红壤、黄棕壤山区或农作区。主要集中在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澜沧等产茶历史悠久的县,可分为26个古茶山,最大的是景谷县文山古茶山,面积1112hm2;最小的是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山,面积77hm2

第四,发现了奇形野生型大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例如,景东县锦屏镇凹路箐奇形大茶树,树姿直立,3个分枝成一个“山”字形,树高14m,树幅7.2m×4m,最大丛围(指3个分枝的围径)7.83m,最低分枝高度0.3m,为国内外罕见。孟连县勐马镇腊福野茶树,树高27m,树幅10m×7m,基部干围2.01m,最低分枝高度4.4m,是此次普查中发现的最高大的野生型大茶树。孟连县勐马乡东乃大茶树,树高21m,树幅9.7m×9.4m,基部干围2.4m,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高的栽培型茶树。景东县太忠乡丫口大茶树,树高8.9m,树幅7m×6.6m,最大干围285cm,是此次普查中发现的最粗大的栽培型茶树。

第五,绘制了普洱市和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各类规格分布图62幅,同时绘有MapGIS格式的数字化图光盘25张。根据野外普查资料建成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数据库”,共输入信息4万余条;建立了“影像资料库”,保存有茶树照片2005张,制作考察影像资料DVD光盘8张、VCD光盘7张;在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建立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圈”,保存普查征集的495份活体材料,共测定生化样19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