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古文(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古文,大历史

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家。甲骨文上的占卜、《诗经》里的诗歌、秦简上的公文和你现在捧起的这本书,用的都是同一种文字。

想来真是令人诧异,我们目前都在使用的“现代汉语”,其实才诞生了一百多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人才开始“放弃”文言文,转向现代白话文。所以,中国人使用“古文”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学了古文,你就可以直接阅读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和苏东坡的作品,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可是你可能会说,学古文好难啊。中小学生中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现在小学课本里要学的古文少之又少,到中学却突然加量加难度,这是同学们对古文有畏难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如果你从小就开始接触古文,慢慢进阶,日积月累,学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就是博雅小学堂创作《成语小古文》的初衷。

那选什么样的小古文作为你练习“古文童子功”的开始呢?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里有一个“日积月累”栏目,给出了四十多个成语和古文名句,我鼓励你课后去了解。这本书就从这里入手,把“日积月累”里几乎所有的成语都收录了进来,还增加了难度相当的十几个成语,并从古典文献中找到这些成语的出处——一小段古文,然后进行讲解。

本书中引用的古典文献,范围广博,包括《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战国策》《后汉书》和《山海经》等,在内文中提到的就更多了。

对这些小古文中的重点汉字一个个“说文解字”,是语文教育应有之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书中讲解字形、字音和字义,全面展现汉字与汉语、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象形文字,所以字形特别重要。比如“明”,我们是这样展示字形及其演变的。

“明”的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金文字形是这样的:

小篆字形是这样的:

这个字右边是一个“月”,表示月光,左边是窗户。所以“明”就是月光照到窗户上,把窗户给照亮了。一直到隶书中,“明”还是这样写的:

后来为了书写方便,人们把左边改成了“日”,所以楷书里的“明”写成了这样:

字形,藏着一个汉字的象形起源和本义。比如“月光照到窗户上”的明,其本义是“亮”。我们也会在杜甫写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和诸葛亮《诫子书》中写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继续拓展“明”这个汉字的意义,还会介绍《百家姓》里“明”这个姓氏,以及和“明”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朱元璋开创的明朝。

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明”字,居然可以串联起这么多文化历史知识。事实上,这就是我们这本书不一样的地方,除了对汉字进行字形、字音、字义上的讲解,我们还会花不小的篇幅去介绍这个汉字所涉及的中国历史、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

那《成语小古文》里小古文的选篇会不会很难呢?

来看看成语“精卫填海”,它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又如成语“渐入佳境”,出自《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怎么样?有点难,但多读几遍又能看得懂,是不是?先从这些简单的古文选段入手,再慢慢增加一点难度。这样,一本书读下来,相信你的古文水平也会“渐入佳境”的。

这本书的出版凝聚了好多人的心血。博雅小学堂内容和动画团队当初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打磨成品;总撰稿人楚怡老师更是对内容条条考证,字字推敲;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又花心思设计了很多小版块,才把它变成了你手上这本素雅的书。这本书不仅排版美观雅致,里面的插画也有一种古朴之美,与我们想要给读者传达的内容相得益彰。对了,本书插画师是孙晓睿,他在绘制插图的时候也参考了博雅小学堂的《成语小古文》视频。当时我们做这个视频课,从编写分镜头脚本,到绘制一张张原画,再到确保画面中的建筑、食物、服饰、用具、车马、兵器、城池、战场、军队、集市、船只等都基本符合当时的历史时代及环境,整个过程可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呢。

好了,亲爱的同学,中国的汉字和用汉字撰写的古文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你准备好跳进这历史的长河中去探索了吗?祝你旅途愉快!

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 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