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
“你天生就不是弹钢琴的料。还是应该听我的,去学架子鼓。”
“你才多大?我告诉你,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不听我的,你就等着吃亏吧。”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谁啊,还不都是为了你好,谁让你不听我的呢?”
大部分中国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些话。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把握好爱孩子的度。比如,有一些父母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帮助孩子规避掉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让孩子少走弯路。
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却无法接受呢?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在引导孩子时用错了方式,只想行使自己作为父母的“强权”,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内心也不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一天接到一位久未联系的同学打来的电话。她给我打电话主要是希望我能够帮她出出主意,她说:“是不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说什么他都不会听了呀?我孩子现在整天和我作对,我说东他偏要往西。我现在真是分分钟都想把他塞回到我的肚子里去,这样的话我想去哪里就能把他带到哪里,我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反抗。”
凭着经验和我对这位同学的了解,我试探性地问她:“你是不是对孩子管控太多啦?”她告诉我:“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难道不应该事事都管控吗?要是什么都不管,那不成了不负责任啦?再说了,他现在这个年纪哪里知道什么好坏啊,还不都得我帮他鉴别吗?说白了,还不都是为他好,可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
这样的回答,我并不奇怪。因为在当前的中国式家庭中,有非常多和她相似的父母。这些父母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教育孩子,认为自己帮孩子把所有事情都一一规划好是爱孩子、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但这些父母没有想到过多的管控和干涉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会让孩子越来越疏远自己,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怨恨的心理,让孩子变得不会感受爱、释放爱。
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家庭中,父母极少干预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只要孩子的决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父母就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做。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大部分孩子都非常有想法、有主见,更重要的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都很亲密、和谐。
虽然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允许父母采用完全的“放养式教育”,但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万不可以。父母需要记住,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这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归根结底,这部分父母还是缺失爱的能力,所以他们只有通过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来向外人证明自己是爱孩子的。事实上,真爱里没有控制,而且在很多时候控制代表了恐惧,当控制成为习惯时,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之中,这对于构建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不利的。
思考片刻后,我对同学说:“你之前看过演员黄磊的一段采访吗?他在采访中谈到和女儿的关系时说道:‘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她就要承担不做的结果,为自己负责。’父母可以为孩子引路,但不能替孩子走路。当父母越界,代替孩子去走路时,两代人的观念就会产生冲突,由此就会使得亲子关系越发恶劣,不利于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