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秋闱
八月初九终于到了。
这天凌晨,天还未亮,林瑾便挥手告别了目光中带着期盼、担忧的父母与黛玉,带齐随身物品,朝神京城贡院赶去。
虽然大约辰初(早上七点)才会开考,但乡试考生众多,入场搜查颇费时间,故而需要提前几个时辰赶到。
贡院是各省城专门用来乡试和会试考试的地方。
以林瑾现在前往的神京城贡院为例,建筑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整体沿中轴线对称分布。
林瑾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了,此时考生们正分成多个队列接受检查。
检查程序自然很是严格,但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要脱光衣服,而是“解发袒衣,索及耳鼻”。
即解开头发、敞开衣服,甚至要检查耳朵和鼻子。
经过一番搜查,林瑾方才入场,他被分配的号房是玄字十六号。
号房内空间狭小,条件简陋,考生们要在里面完成答卷、吃饭、上厕所等事宜。
林瑾又等了一会儿,终于,辰时到了,考官们开始正式发放考卷。
今天是第一场考试,考的乃是八股文章和一篇五言八韵诗。
拿到考卷,他先是大致翻看了下,然后心里便有了数。
林瑾最先作答的是诗歌部分,只见题目“晴天养片云”,仅此五字。
出自唐代杜甫的秦州杂诗,完整的一联是“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考生需根据这半联诗的主题作一首十六句的五言诗,并且中间几联需对仗工整。
沉思片刻,林瑾动起笔来。
“《赋得“晴天养片云”得晴字》
养得氤氲气,东柯暮霭生。云飞留片影,天迥喜新晴。
翻墨千峰扫,铺蓝万里清。淡和花酝酿,远映水孔明。
山净蝾痕现,烟消雁路平。三霄同皎洁,一抹自轻盈。
缓缓为霖势,依依出岫情。梯升应有自,翘首仰蓬瀛。”
然后便是八股文部分。这部分题目较多,按大周朝惯例,乡试时一般会考七篇八股文,每篇大概五百到六百字即可。
其中四书选其三出题,五经选其四出题,《论语》一般而言必考。
其实四书五经的原文一共就那么多句,从隋朝开始到现在,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句都已经被考过了。
所以对考生们来说,背熟经义原文只是第一步,理解其内涵是第二步。
而真正想要科举拿到高分的人则需做到第三步,即跳出前人窠臼,从新的角度破题,且言之有理,逻辑自洽。
此刻考卷上的第一篇八股题目出自《论语》,依旧只是一句话,“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意思很简单,即:“当社会需要我时,我就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社会不需要我时,我就选择隐退。
这种进退自如、随遇而安的态度,也就只有我和你(颜渊)才能做到吧。”
看着题目,林瑾在脑海里思索了番,然后便有了想法,下笔如有神。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
墨汁于宣纸上浸染,留下一列列端方工整却又不失灵气的字迹,散发出阵阵墨香。
林瑾觉得自己完全沉浸到了这种答题的状态之中,大脑运转丝毫不见迟滞,作答顺畅无比。
距离交卷还有两个时辰左右的时候,他便已经答完了全部题目,并仔细检查了番。
“如此,第一场算是稳了。”林瑾在心里想着。
乡试不允许提前交卷,他遂又在号房里枯坐了半天,边吃着娘亲为他准备的糕点干粮,边悄悄观察对面考生的答题状态。
他们中最年轻的大概只比林瑾大一两岁左右,但这终究只是极少数,最常见的仍是及冠之龄的读书人,甚至还有满头白发的考生。
此刻他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静心答题,有的呼呼大睡,甚至有的人与林瑾一样,正于号房里胡吃海塞着,只是不知他答完了没有。
就这样,终于等到了考试结束。
学渣们考完一科之后自然是最好不要和别人对答案,否则容易影响下一场的考试心态,但学霸们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回到林府,林瑾休息了片刻,便去林如海书房里和他讨论了下今天所答题目。
听着面前儿子的回忆,林如海满眼赞叹。
就算以他挑剔的眼光来看,林瑾对这几篇八股文的破题也都是极好的,后续的承题、起讲乃至入手也都没有问题。
诗歌方面虽答得略有匠气,但也不失为一篇佳作。
整体而言,今天的第一场肯定没有问题。
听到父亲的肯定,林瑾这才彻底安了心,回房间继续为后续的两场考试做准备。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八月十二。
第二场考试考的是官场应用文,包括上下往来的公文、撰写的判文等等。
一般是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出仕的基本条件,以及他们对官场应用文的熟悉程度。
作为国子监学子、林如海之子的林瑾,自然是没少接触这些公文的,故而这场考试对他来说更加简单,只半天便答完了。
然后便是八月十五的第三场。
这场考的是策论,一共五道题。
策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多以当前社会现实问题或历史重要事件为切入点,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第一题考的是“法先王”与“法后王”。
“法先王”指学习尧、舜、禹等古代圣明君主,主张对古代理想政治的回归,注重传统道德和礼义的传承。
“法后王”指学习近代、当代的贤明君主,主张更关注时代变化和现实需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其实也就是传统与创新之争,考生需二选一,或者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进行讨论,整体上这道题还是更加务虚一些。
后面四道则分别考的是黄河治理、海禁开放、人才选拔,以及北境军事,与第一题相比更加贴合实际。
林瑾先于脑海里打好了腹稿,然后才动起笔来,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一气呵成,倒也没遇到什么太大的问题。
如此,隆治十五年的秋闱这才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