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脂麻
一名芝麻,一名油麻,一名胡麻,一名巨胜,一名方茎,一名藤弘,一名狗虱。沈存中《笔谈》云,胡麻即今油麻。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巨胜即胡麻之角巨如方胜者。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脂麻以多油名。曰藤弘者,弘亦巨也。隋大业中又改为交麻,今俗作芝麻者非。陶弘景曰:“胡麻,八谷之中,惟此为良。”李时珍曰:“脂麻有早、晚二种,黑、白、赤三色,茎皆方,高者三、四尺,叶光泽,有本团而末锐者,有本团而末分三丫如鸭掌形者。葛洪谓一叶两尖为巨胜,盖不知乌麻、白麻皆有二种叶也。秋开白花,似牵牛花而微小,亦有带紫艳者。节节生枝,结角长者寸许,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随地肥瘠。苏恭谓四棱为胡麻,八棱为巨胜,谓其房大胜诸麻也。枝四散者,角繁子多。一茎独上者,角稀子少。取油以白者为胜,可以煮煎,可以然点。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子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取油亦多,尤妙。其色黑入肾,能润燥也。赤者状如老茄子,钱乙治痘疮,变黑归肾。用赤脂麻煎汤,送百祥丸,取其解毒耳。”
种植:须肥地,荒地亦可,但多加粪。二、三月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望前种实多而成,望后种子少多粃。每亩二升,取沙土中拌和之,则入地匀。须多种。宜甲子、壬申、丙子、壬午及六月三卯日,忌西南风及辛亥寅未日。一云夫妇同种则茂。
【诠释】
脂麻属胡麻科胡麻属,学名Sesamum orientale,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脂麻列入谷类,见于《诗经·大雅·生民》:“禾、麻、菽、麦……”又《吕氏春秋·月令》和《黄帝·素问》中提到“麻、麦、稷、黍、豆”五谷,麻居首位。汉时《氾胜之书》中的“胡麻”*,三国时《吴普本草》中的“方茎”,南齐时《名医别录》中的“狗虱”,唐时《食疗本草》中的“油麻”,都是指谷食的芝麻,即脂麻。脂麻的种子,生食起来也很香美。不难设想,原始社会的人类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既可生食、味道又美的麻子时,对这种食物是会十分重视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工作者对于我国古代地下遗存和地上植物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工作。在江苏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期遗址和浙江省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都发现了古代脂麻种子。从这些资料看来,我国不只是在西周,而是在史前的原始社会已经利用脂麻了。
自汉代以来,对于脂麻的栽培历史以及脂麻与大麻两者究竟哪一种是谷食之麻的问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甚至有许多文献以为大麻就是我国谷食的麻,而把脂麻说成是从大宛引种的。这种看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事实上,大麻是我国古代织布的麻,其种子只可入药,不宜食用。脂麻才是我国古代所称为谷食的麻。关于汉代张骞是否从大宛带回过脂麻的问题,其实很清楚,从西域引进的应是亚麻,而不是脂麻。脂麻实在是我国的原生植物。
脂麻与大麻的用途,古代就已区别开来,这有文献可以查考。《尚书·禹贡》记载的是原始社会夏禹时期的事情,如“厥贡岱畎丝枲”,此处“枲”很明显是指纤维用的麻,而不是食用的麻。稍后,商周时期的《诗经》中有“麻麦幪幪”,《大雅·生民》中有“禾、麻、菽、麦……食我农夫”等诗句。诗中的“麻”都可以被认为是谷食的麻,而不属于纤维的麻。同一时期的《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天子乃以犬尝麻,先荐宗庙。”这种麻如果不是滋味香美,奴隶主贵族是不会这样重视它的。大麻虽可食,但粗恶不堪,怎能充当统治阶级的食品呢?此外,《楚辞·九歌》有“折疏麻兮瑶华”的词句,“疏麻”应是脂麻,那么脂麻的栽培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很普遍了。
*《氾胜之书》及一些古籍将“脂麻”与“胡麻”混称,这是由于我国古代“胡”字有表示“礼器”、“重大”和虞夏姓氏的意义。例如,《左传》有“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胡簋”,礼器名,夏曰胡,禹后姓胡,所以“胡麻”有指在谷食之中占重要地位的意思。金文中“麻”字作“”。青铜器有“司麻簋”、“司麻鼎”。《诗经·小雅·伐木》说“陈鼎八簋”,就是说用鼎簋簠之器八别盛八种谷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