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在下宋江,下雨开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再别康桥》

日上三竿。

好些画舫都停留在金明池中心,此时的天气风和日丽,每条船上都有人在对酒当歌,看起来一派祥和。

宋江这条船,赵桓赵构两兄弟喝着新鲜榨好的果汁,品味着水面波光嶙峋,好不享受。

宋江偷偷凑到孙傅身旁小声问道:“孙大人,我们今天做什么?”

“等。”

“等?”

宋江纳闷,孙傅一副惜字如金的模样,怀抱宝剑,一双鹰眼四处逡巡,也不知道他的“等”是有什么深意。

不过,没过多久,金明池中心变得格外热闹。

东西两个方向,竟然几乎同一时间划过来两条招摇的花船。

花船上莺歌燕舞不说,更是敲敲打打,一下子就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宋江跟着看去,入目处都是浓妆艳抹的貌美女子,明明已经是深秋时分,却一个个衣着清凉,香肩酥胸裸露在外,为美景更添一抹春色。

“这什么人?”

宋江好奇问道,然而孙傅并没有理会他。

不过,很快他就自行判断出来。

附近好些画舫上,陆陆续续有年轻公子哥凭栏眺望,冲着花船打招呼,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而从这些公子哥的喊话中,宋江了解到,这两条花船,正是来自东京最知名的两家青楼,而船上未现身的主角,分别是青楼中正当红的头牌李师师和赵元奴。

即便宋江孤陋寡闻,即便他来了京城后很少外出,即便他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不怎么熟悉,但在西湖当值下雨,宋江还是从同僚们日常闲聊中,听到不少东京城的逸闻趣事,其中传得最多的,便是关于李师师和赵元奴。

这两位花魁堪称风华正茂,一时瑜亮。

不仅天生百媚千娇无人可及,就连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无所不精,故此,传闻当今道君皇帝都拜倒在她们石榴裙下,经常通过密道潜出皇宫,就为了密会佳人。

当然,传闻是不是真的,宋江无从考究。

现在他更好奇的是,这两个早就传得宛若神女的头牌花魁,究竟有何魔力。

随着李师师与赵元奴的花船杀入乱花丛中,皇太子这条画舫的关注度急剧下降。

不过,宋江却发现,赵桓始终波澜不惊自酌自饮,好不怡然自得。

宋江总觉得,这家伙年纪轻轻,却藏着好多心事,俗称没憋好屁。

此时,金明池的热闹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台阶。

由于太多达官贵人一掷千金,想要获得虔婆同意从而登船拜会花魁,只为博红颜一笑,故此场面有些混乱。

也不知是谁振臂一呼,或者说脑子一抽,贡献了一个提议——重阳诗词会,赢家登船。

这个提议立马获得不少人附和,就连虔婆都说,李师师非常感兴趣,想要听听公子们的满腹韬略,为此特意准备了一份头彩。

这下子,群情激涌,争相附庸风雅。

有太学学子当众抛砖引玉:“容在下献丑——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

那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站在一艘画舫船头,虽然衣着普通,却单手负于身后,面朝京城方向,吟起诗词,特别有孑然韵味。

他念的诗词很长,宋江听不懂,但通过众人如痴如醉的表情可以判断出来,这应该是一首相当不错的词。

那人念完后,好些人鼓掌喝彩,就连李师师赵元奴都通过虔婆传话:“为吴公子敬酒!”

这开场表演显然赢得满堂彩。

这时,宋江注意到,孙傅站在赵桓身旁提醒道:“殿下,那人是太学学子吴文英,新科有望高中。”

接着,继吴文英之后,陆续有其他人献上诗词: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几乎每一首都赢得满堂彩,这场重阳诗词会迅速攀升到高潮。

而每次有人发表完诗词,孙傅都会在赵桓身旁介绍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

少顷,十几人发表完佳作后,金明池中心渐渐陷入沉寂,似乎腹中墨水都用光了。

“可有哪位公子愿意共襄盛举?”

尽管虔婆礼貌提醒,却没有人自告奋勇。

宋江本以为是时候评奖,推选出本次重阳诗词会的一二三名,却听到赵桓突然对着他这边问道:“宋江,你不参加?”

宋江愣了一下,连连摆手:“殿下说笑,这种风雅事,哪里有我献丑的份。”

这绝对不是谦虚,宋江即便想效仿其他穿越者,用灿烂中华文化来吊打他人,可自家人知自家事,唐诗三百首都背不全,感慨的时候也只会“卧槽”“我去”,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奈何,宋江自残形愧,赵桓却揪住不放:“无妨,随便念上一首,让本宫听听,也好叫本宫了解一下你的文才。”

“这……”宋江察觉到赵桓似乎不是在开玩笑,那一双眼睛紧紧锁定自己,顿时紧张起来:“殿下,不是小人藏拙,小人舞枪弄棒还行,让小人念诗,都侮辱了‘诗词’这两个字。”

“无妨,念吧,再差不过一首打油诗,本宫保证不取笑。”

赵桓都这么说了,宋江一味推辞也不合适,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挤牙膏般小声念叨起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宋江保证,他脑子一片空白,纯粹是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格外朗朗上口,要怪就怪赵桓强人所难。

听着宋江念完再别康桥,赵桓一脸阴晴不定。

这玩意叫诗?

格式呢?

曲调呢?

最重要的是,哪里和重阳有关了?

不过,他没有吐槽宋江,而是朝孙傅问道:“记住了吗?”

孙傅尴尬点头,踟蹰反问:“殿下确定?”

“去吧。”赵桓给出确切答案。

于是,孙傅来到船头,突然气沉丹田,声如洪钟喊道:“太子殿下有诗一首,愿与诸位附庸风雅。”

听到是太子这边要献诗,在场迅速安静下来,并认真附耳倾听。

孙傅干咳一声,一字字清晰念道:“轻轻的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