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阪泉之战
房间之内,王炎站在一个硕大的沙盘之前,手托下颌正在沉思。
在他面前的沙盘之上,是一副十分粗略的地图,不过上面的黄河倒是颇为明显。
那巨大的“几”字,仿佛一条巨龙。
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正是诞生于此。
王炎是一名“人文科学”研究生,而他的课题,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相较于整个人类,王炎显然对“中华文明”更为熟悉,这也成了他的科研重点。
而要搞懂“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就要弄懂什么是文明?
对于“文明”二字,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可以宽泛的理解为,文明是人类创造并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一切产物。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人类是怎么来的?”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至今并没有完全的定论。
不过较大的分支还是能够确定的,那就是“本土演化”和“异地投送”。
王炎个人比较倾向于“本土演化”这个观点,所以以下推演也都基于此产生。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个还是有相对统一的观点的,起源也相对清晰。
这点就要先从“三皇五帝”开始说起。
三皇五帝一般认为是上古时期的“帝王”,当然也可以说是部落之长。
其中“三皇”一般认为是伏羲、燧人、神农,不过是否专指一人倒并不好说;
三皇里的伏羲,王炎笼统的理解为最初的部落首领,是他把上古之人聚集了起来。
而燧人,则是发现了取火的方式,也就是钻木取火。
神农尝百草,王炎认为是在“选种”,选择适合耕种的种子。
三皇分别在不同阶段、利用不同方式,增强了上古之人的生存能力。
正是因为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上古之人才能更好的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
三皇带领族群有了更强的生存繁衍能力,之后才使中华文明的诞生有了可能。
想到这里,王炎利用三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三个分别代表“三皇”的模型。
不过要把这三个模型放在哪里,还有一定的疑问。
因为现在来说,大致只能推定“三皇”率领族群生活的区域,在黄河中游地区。
当然无论他们最初生活在哪里,终究还是要沿着黄河进行移动的。
而之所以要离开故土,向新的地点进行移动,这其实还要回到“农耕”之上。
上古时候的农耕其实指的是“游耕”。
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工具还不够先进,也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
其中“刀耕”指的是通过人力用“石刀”破坏树木等高大植被;
而“火种”则是需要先“烧荒”来去除土地上的原有物,之后才能进行耕种。
刀耕火种是上古之人获取“可耕种土地”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获取的土地,并不能用于长期种植,很快土壤就会板结变硬。
而上古之人所掌握的生产工具,并不适合“深耕”“翻地”等大劳动量的生产。
因此他们就需要迁徙,以此来获得更多更好的“可耕种土地。”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小范围内可耕种土地的日益减少;
那么离开故土,进行大范围的迁徙,也就成了必然。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明第一次有记载的战争,也就此展开。
这次战争,就是阪泉之战!
关于阪泉之战,在王炎看来,更像是一次部落新生代首领对部落老首领的挑战。
通俗点说,这是“王”的战争。
以轩辕黄帝为首的部落之人,对以神农氏为首的部落之人,发起了挑战。
最终轩辕黄帝以武力确立了新生代部落首领的地位,并成了中华始祖之一。
这也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其中炎帝代指神农,而“黄”指的则是轩辕黄帝。
其中还有些“姬姜之争”之类的,不过这些并不在王炎的推演之内。
王炎此次要推演的是,阪泉之战的起因以及具体地点。
说到这里还要先说下轩辕黄帝。
关于黄帝的传说及各种记载有很多,大致可以推定为:
黄帝是真正带领中华文明从原始走向农耕、并初步确立了一定社会制度的人。
毋庸置疑“黄帝”是十分伟大的!
不过在他想施展经天纬地的抱负之前,还要先过神农炎帝这一关。
这是涉及谁带领族群继续发展的问题。
而二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王炎认为就是通过阪泉之战。
那阪泉之战究竟是在什么节点爆发的?
或者说阪泉之战是在什么地点爆发的?
是在原始领地,黄帝率领一部分族人与神农开战,之后带领族人进行的迁徙?
还是在原始领地,黄帝战败了神农,迫使神农不得不带领族人先行进行迁徙?
或者黄帝率先带人进行迁徙,引起神农震怒进行追击,二者带人在半路爆发战争?
抑或黄帝优先带人迁徙,获得了新的领地并成功站稳了脚跟;
这时因无地可耕的神农炎帝也带人来此,二者因此发生了冲突?
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并且史料记述过少,事实上这些都已经很难考证了。
不过可以大致推测的是,黄帝最终取得了阪泉之战的胜利,并保留了新的领地。
而这片领地大致位于黄河东南几字弯的下游,即后来所说的笼统的中原地区。
毫无疑问这是一片肥沃且足够广大的可耕种土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扎下了根基。
不过想要保留这片沃土并非易事!
除存疑的阪泉之战外,黄帝还要带领族人接受诸多其他部落之人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东部的东夷部落,部落首领为同样鼎鼎大名的蚩尤。
二者之间终有一战,这一点在所难免!
不过那都是下一章要考虑的事,现在还是要先将阪泉之战说完。
大致可以推测,在阪泉之战后,战败的神农炎帝,率领族人进行了渡河。
虽不确定是东渡还是北渡的黄河,但大致可以确定炎帝带人去了黄河下游以北。
正因如此,炎帝部落也不可避免的与东夷部落发生了冲突。
而接下来这场旷日持久、最终以涿鹿之战作为收尾、将三个族群全部涵盖的大战!
也确实是从炎帝部落与东夷部落先开始的……
ps:像夷、羌、戎、狄、蛮等的词语,都是沿用古称,这里并无贬低或其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