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章 主将副将皆一体
姜子牙他自然看不到千里之外的商军北路军,却很清楚商军北路军的大概位置就在洛地西北。眼看着日头西斜,姜子牙心中生出些无奈的感觉。
转头看向姬信,姜子牙问道:“信公子,吾欲命姬兰为主将,信公子为副将。不知公子可愿否?”
姬信一愣,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愿意的神色。但是姬信却开口说道:“尚父所命,吾当听命。”
姜子牙心中苦笑。他是真的相信在姬信体内住着“鬼君”,而且才相信“鬼君”可以让姬信乖乖听话,这才信任姬信。可其他人,包括周王姬发并不相信这种事情。他们认为“鬼君”只是姬信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
既然不信有“鬼君”存在,大家都认为姬信的神色与话语都是发自他内心。而一脸的不情不愿,却果断说出“我愿意”的话,怎么看都是一个心怀叵测之人。周王姬发只是说姬信“轻佻”,可是真的证明姬发对庶弟姬信充满了善意与包容。
见王浩然同意当副将,姜子牙说道:“明日一早,吾要告知众将。还请公子早些准备。”
姬信当即拱手行礼,随后退下。看着姬信急匆匆的脚步,姜子牙心中也有些许担忧。此次洛地之战,姬兰率领周军5000骑兵参战,战后勉强还能作战的只剩3000。
作为3000骑兵赶来的增援姬信,故布疑阵吓得商军收兵,虽然过程看上去凶险,其实兵力没什么损失。现在姬兰与姬信兵力相当,姬信不想给姬兰当副将,这也不奇怪。
现在姜子牙只能期待姬信真的能对“鬼君”言听计从。从鬼君的决定来看,鬼君真的是个识大体的……“鬼君”。
这边姬信在回去的路上已经开始向王浩然抱怨起来,“鬼君,姬兰真的能听你的建议吗?”
“姬兰为什么不听我们的建议?”王浩然反问。
姬信经过昨天要人的事情,也知道姬兰是真心想求胜。而且姬兰与姬信两人兵力相当,主将也要接受副将的合理建议。更何况军中由姜子牙做主,哪怕是姬兰利欲熏心,想强行命令姬信听话,也不至于敢自行做主。
虽然道理还是懂,姬信心里面就是不舒服。而且是自己挑起的话头,姬信最后只能强行找了个理由,“非得向姬兰解释所有,会浪费太多时间。”
王浩然也不想拆穿姬信的小心思,便笑道:“那就向姬信说明,要全部说完计划的制定理由,需要多久。全部说完计划的原理,又需要多久。其他的交给姬兰去决定。”
姬信本想说一句,“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却没有说。因为姬信很清楚自己还是想做主。
快走到自己营帐的时候,姬信叹道:“还希望姬兰能够速作决断!”
王浩然这才说道:“姬兰求的是胜利,你求的也是胜利。姬兰求的是胜利之后的功劳属于他,姬信你就算是拿到了功劳,准备用来交换什么?”
这次姬信没有掩藏自己的愿望,立刻答道:“我想统兵。”
王浩然笑道:“就算你把姬兰的功劳都拿到手里,你就能因为这些功劳得到统兵的权力吗?姬信,你想想看,谁才能给你决策与指挥权?是姬兰吗?”
这下,姬信恍然大悟。这次他给姬兰当副将,要获得的是姜子牙的认可,而不是姬兰的认可。
想明白这点,姬信再不提此事,做好了当合格副将的心理准备。
回到军帐,立刻有负责后勤的部下向姬信禀报了即将开饭,而且粮食供应不足的事情。
姬信问道:“还剩几日粮食?”
后勤官答道:“还有10日军粮。”
姬信听完,当即命道:“明日,吾亲自去催粮。”
后勤官这才退下。
姬信命人布置九帐,又将参谋士官们请来一起吃饭。吃完饭,姬信与众士官叹道:“诸君皆与我共同练兵,得知已有不少袍泽战死,我心中难受。”
说罢,姬信真的红了眼眶。见姬信如此,众士官也都扼腕叹息。
姬信叹息几声,便正色说道:“今日我等推演洛地战局,确定大周并非只能被动挨打。接下来我等要推演具体战术,还望诸位不要畏敌如虎,更不要轻敌。兵法十三篇,讲的乃是修道而保法。还请诸君与我共谋胜败之政!”
诸士官听到此处,皆从马扎上起身拱手行礼:“还请公子下令!”
很快,灯火点起,九帐幕僚开始运作。战术层面的考虑虽然细,却没有那么多理论上的纷争。
唯一出现的讨论出在对于作战地区的定性。之此时商军大营在孟津附近,紧靠着大河。位于洛阳盆地平原地区的东部。
我军先占领于我有利,敌军先占领于敌有利的战地,叫作“争地”。
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战地,叫作“交地”。
与多国毗邻,谁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战地,叫作“衢地”。
众参谋都认为,商军大营所在的地区大概能算是“衢地”。讨论在这个地区该算作“争地”还是“交地”有些分歧。
最后是王浩然告诉姬信,“判断为交地。”
没等姬信开口,杨戬从马扎上站起,大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既像争地,又像交地。交地对作战有利,吾等便按交地作战定性。”
姬信听得一愣,稍一思考,便命道:“便按杨参谋所讲的认定。”
杨戬向姬信一拱手,便坐回到马扎上。
确定了作战地区性质后,其他的参谋工作就按照确定的战术区域属性展开。入夜后没太久,讨论结束了。姬信连忙催促众人去睡,杨戬走在最后,等其他参谋士官都出了大帐,杨戬低声问道:“公子是否想奇袭?若是奇袭,请公子命我效死。”
见杨戬这么敏锐,姬信拍了拍杨戬的肩头,笑道:“死者不可复生,我要与杨君共入朝歌!”
杨戬见姬信说得真诚,再次拱手,便快步离开大帐。
等众人离开,姬信与王浩然就战术目的进行起讨论。王浩然也是第一次制定真正上规模的战斗计划,在提出最后的战术目标之前,王浩然也不禁有些惴惴。但是眼前的这些推演得出的结论却能够支撑这次战术行动的目标。
虽然在这商周时代,侦查手段不足,战争迷雾太浓厚。但是王浩然并不认为商军就有更先进的战争思路。便将战术目标讲了出来。
姬信听到后,身体一僵,却没说什么评价,只是问道:“既然如此,总兵力多少为好?”
王浩然也下定了决心,果断答道:“合兵一处后,共有6000骑兵,选4000。我们的骑兵训练时间不到两个月,所以骑术不精的,当作骑马步兵使用。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非得用到步兵!”
第二日天刚亮,姬信就到了自己的大帐内做好了准备。这时代虽然军级规定没有那么严,但是各部队都是有他们的封建诸侯领军,也不合适互相乱走。而提前在中军大帐外等候,也太过于扎眼。
等姜子牙的大营里响起鼓声,姬信立刻起身大步赶去。等他赶到之时,其他将领也都差不多到了。姜子牙治军严明,便是刚战败两日,将领们也都没敢懈怠。
进到大帐,众人正坐后。姜子牙便讲道:“商军虽胜,损伤亦大。吾命姬兰为将,姬信为副将,统领骑兵前去商军所在,寻机交战。”
众将都没想到姜子牙在战败后依旧如此坚毅,连询问的勇气都没了,全看向姬兰。
姬兰也有些讶异,但是他觉得周军骑兵在此战中表现不差,若是再战,只要小心,也未必会败。便起身接令。
就在此时,散宜生从大帐外快步进来,他的目光从姬信身上掠过,随即对姜子牙禀报,“太师,有洛地诸侯愿迁往大周,他们派了人马前来助战。”
姜子牙点点头,看向了姬兰和姬信。姬兰觉得洛地诸侯不堪一击,也不知道自己要来洛地诸侯有何用。但兵力多些总不是坏事,姬兰沉吟着思索。
姬信则在王浩然的命令下,对姬兰说道:“将军,洛地诸侯熟悉此地。若是前来助战的有骑兵,可令其为将军向导。”
姬兰一想,当即向姜子牙说道:“请太师命诸侯骑兵听吾指挥。”
很快,姬兰就与姬信一起出来。姬兰深深看了姬信一眼,笑道:“不知公子还有何高见?”
“将军,吾之骑兵中许多训练不足两月。所以吾请选拔善骑术者编入将军麾下,共组建一支4000人骑兵。”
姬兰很快明白为什么要4000。因为姬兰虽然有3000骑兵,但是真正能战之兵不过2000多。姬信的骑兵是从镐京附近赶到的洛地战场,想来也人困马乏,真正能派出来的战斗的也就是组建4000人而已。
见姬信很配合,姬兰笑道:“公子与吾同辈,兄弟相称即可。”
姬信认真地摇摇头,“吾为将军副将,军中无兄弟。只有上下之分。”
姬兰又笑道:“公子乃先王之子,又有大才。吾虽为将,可听公子之命。”
姬信当即拱手,“将军为将数十载。吾自幼便仰慕将军。大敌当前,将军莫调侃吾。”
姬兰见姬信态度诚恳,明显知道轻重,这才放下心来。当然,姬兰也看出了姬信听到有可能主导此战之时露出的期待,但这对于姬兰来说并不重要。他与姬信的搭档仅仅在此战之时,等战后,两人自然各自领军。用不着在此时分个高下。
而且姬兰今年40出头,他也年轻过。二十出头的姬信若是毫无领军冲动,反倒奇怪。
姬兰便请姬信到他营帐去,路上就询问姬信有什么建议。
姬信不提兵法中的“争地”,“交地”等名词,他向主将姬兰平铺直叙地提出侦查需要本地诸侯相助。接着就是提出训练有素的商军最有利的战术是部队要快速行军,后续部队要迅速跟进。
而周军则是避免与商军正面接战,周军部队行动要相互策应而不被截断。
姬兰听得津津有味,心中也按照姬信描述想象着接下来的战斗场景。作为经验丰富的骑兵将领,姬兰发现按照姬信描述的作战方略,周军只要不自己冒进,的确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姬兰得知姜子牙要他主动对付商军后,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商军很可能要趁着大胜之威,派兵逼迫洛地诸侯。而商军不可能大队出动,所以姬兰可以利用骑兵优势,对商军的小规模部队发动歼灭战。
两人聊着,就进入了姬兰的大帐。姬兰问道:“不知公子以为,500骑兵能否杀200商军步卒?”
姬信摇头,“若非眼见战场,吾不知。”
姬兰有些失望,又问道:“公子乃是副将,不可亲上战场。”
姬信不接腔,示意姬兰屏退左右。等姬兰的大帐内只剩下两人,姬信才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姬兰最初是讶异,接着震惊得好久不说话。
姬信看姬兰貌似被吓到了,心里也是感慨。他第一次听到王浩然的计划之时,同样十分震惊。但姬信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将军,若不试,岂知道不能?若是将军应允,吾愿领兵一试。”
时间过得飞快,尤其是在忙碌的时候。第二天一早,姬兰率军出动。4000骑兵分成两部,姬兰与姬信各领本部人马,向东而去。
到了接近商军10里之处,就遇到了商军探马。姬兰率军撵着商军探马,直奔商军大营。
蛮廉此时也已经准备好人马准备向附近的诸侯“兴师问罪”。突然听到周军骑兵前来,蛮廉心中不由得感叹徐芳与鲁雄对周军骑兵的判断果然精准。
当骑兵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并且按照其骑兵的特点与能力进行独立使用的时候,那是非常麻烦的对手。
现在外面的若是2000多周军步兵,蛮廉可以确定可以轻松歼灭。但是外面是2000多周军骑兵,蛮廉就除了必须使用更有效的办法。
好在蛮廉有徐芳与鲁雄的提醒,已经做了准备,他当即命道:“徐旅长,出击!”
片刻后,商军大营的营门口,允许出入的旗帜换成了通行旗。徐芳率领骑兵从中杀出,直奔周军骑兵而来。
周军骑兵立刻在姬兰指挥下,以300人为一队,开始逐次撤退。等徐芳的骑兵冲到最后一队周军骑兵附近,姬兰亲率最后一队骑兵开始撤退。
徐芳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头。若是周军骑兵敢和商军骑兵死战,倒是很奇怪的事情。而且徐芳也没轻敌,他指挥着商军不紧不慢地追击。
既然对手是真正的骑兵,蛮廉等人也商议过应对之法。也考虑过是否周军准备引商军进入包围圈,然后鱼死网破地大战一场。靠人数优势,以重大牺牲来重创商军的骑兵。
对于周军来说,只要打掉了商军骑兵,他们的步兵面对商军步兵的时候并不逊色多少。而且重创商军骑兵后,周军就可以继续获得在洛地的主导权。
针对这些可能,商军也做了准备。如果周军认为自己可以作为猎人,商军也不介意扮作猎物。
周军前往商军的道路,靠近洛阳盆地南部的山地,形成了一个弯曲的形状。这条路很是宽阔,非常方便骑兵快速通行。双方这么一进一退,很快跑出去4、5里。
商军大营营门处,再次变成了通行旗。窦荣率领他的骑兵亚旅奔驰而出,笔直地向前奔驰。
就在周军前两队骑兵刚经过最靠山地的那个拐弯的时候,林中突然杀出一支商军步兵。他们都举着长矛,直奔道路而来。用长矛赶走了道路上的周军骑兵后,商军步兵们在道路上排成长矛阵,密密麻麻的长矛组成了堡垒,将道路彻底切断。
而在后面追赶的徐芳,与直奔周军后路而去的窦荣全都加快了骑兵行进的速度,准备将这支不知好歹的周军骑兵彻底包围,然后歼灭!
姬兰的各队人马纷纷拈弓搭箭,带着骨哨的响箭一支支飞上半空,发出尖锐的呼哨声。
这些响箭接连传递,很快就传到了大河河岸边。姬信举起手中尽量制作得精良些的方天戟,率先冲出了隐身之地。
从树林中,从水流冲出的深沟里,周军骑兵们仿佛突然冒出来一般,一股股地出现在平坦的大河岸边。
随即,骑兵如同水流汇聚般融入队伍,沿着平坦的河岸向东奔驰起来。东边,是商军大营的方向。
只要越过商军大营,再向东一点,就是孟津渡口。商军的浮桥在孟津渡口横贯大河,作为商军补给线,不断为商军提供着粮草与物资。
冲在最前面的主将姬信,身上披风猎猎飞舞。他一言不发的向前疾驰,此次战斗绝没有回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