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5章 共产主义很科学
两名洛地诸侯的手下跪伏在地,瑟瑟发抖。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罪了大周司马姬信,但是在姬信突然暴怒,他们踹翻在地的时候,他们便意识到,自己小命不保。
“司马,这两人让吾等杀!”这两认所属的柳侯向姬信表完态,就招呼自己的侍卫过来处决这两个家伙。
“不要!”姬信脸色阴冷的阻止道。
柳侯很是不解。在这个时代,贵族因为情绪糟糕而杀下属,并不是稀奇事。更何况发怒的乃是大周公室子弟,周王姬发的庶弟,大周司马姬信。
柳侯其实很清楚姬信为何发怒。耕种经过了15天,除了姬信之外,其他耕种的军官与士卒已经换了一遍。耕牛更是换了3遍。
此时的姬信累的精疲力竭,却强撑着继续指挥耕地。而柳侯的两个手下却尝试劝说姬信休息,立刻惹恼的姬信。姬信暴怒,把他们两个踹翻。
在柳侯看来,姬信司马的暴怒完全合情合理。那连个蠢货竟然打断了姬信的思路,姬信不拿他们撒气,又要找谁撒气?
即便不谈这些合理的内容。大周司马姬信想杀人,杀几个下人便是。这本就很合理。
姬信此时觉得自己整个人都麻木了。喜怒哀乐全都变得淡薄。唯一还算继续活跃的情绪,大概只剩下不时爆发的恶意。
阻止了柳侯杀人,已经差不多用尽了姬信最后的自制力。在自己撑不住之前,姬信哀求道:“鬼君,能帮我么?”
王浩然心中叹息一声,将姬信的意识移入意识的黑暗中,自己接管了姬信的身体。
疲惫,无力,过多的脑力消耗,让姬信的身体到了负荷的极限。感受着这些,王浩然却觉得自己能抗住。他开始处理起耕种的事情。
或许是大周的耕种与王浩然没有利益纠葛,王浩然心态非常平和,甚至骑上了马开始巡视。三天后,姬信休息过来了,他问道:“鬼君,若是累了,可以换我。”
王浩然却笑道:“不必,你再休息一阵。”
这不是王浩然心疼姬信,而是王浩然觉得骑马真好玩。因为姬信的身体早就习惯了骑马,王浩然也不必再训练。
这种骑马老手的感觉,和骑比较高大的21世纪的电驴有点类似。骑起来的确有点累,但是不骑的话,又不习惯。
总之,只要马术水平足够高,马匹品质好,性格温顺,骑马很好玩的。
除了满足了骑马的新鲜感之外,王浩然这几天还充分观看了商周时代的耕种。
使用石头农具的农民,哪怕是最精通耕种的壮硕农夫,一天最多耕种半亩地。耕种时间也不可能持续一个月。
王浩然小时候背诵古文的时候,《论语》里面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说,颜回吃的少,干净的饮用水也少,住的环境很糟糕。别人受不了这样的艰苦生活,颜回乐在其中。孔子认为颜回很贤。
但事实上,颜回家里有60亩地。放到满清时代,也是个小地主,至少也是中农。
此时亲眼看到了商周时代农业水平,颜回有60亩地,他得雇人耕种。收了地租之后,颜回其实没多少收入。日子过得清苦,一点都不稀奇。
反观牛拉铁犁,因为耕地的士卒组织度高,训练有素,还有更出色的军官指挥。在陕西这片土壤松软的黄土地区,一个铁犁,只要换牛耕地,一天往往可以耕种10-20亩。50个铁犁,虽然不到1000亩。700多亩还是能做到的。
计划要耕种30天,就是2万亩地。若是靠此时的壮劳力,也得4万人天(4万人耕一天)。而人耕地,是刨坑,铁犁耕地,是直接耕出田垄,其中效率又差了数倍。若是让此时的农夫耕出铁犁的效果,估计12万人天,都可能是少算的。
就算是把大周能控制的人口往理论极限计算,就是300万人。排除女性,就剩下150万。排除老人孩子,剩下50万。再把体力不好的派出,剩下36万。
一支300人的耕种队,30天时间的工作量,就顶得上大周三分之一壮劳力1天的工作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影响力,如此鲜明的展现在眼前。让王浩然这个有自知之明的社会主义巨婴,不知道多少次称赞社会主义好,赞美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科学!
姬信休息了7天,亲自参与了最后8天的工作。即便是有了之前15天的经验,最后8天又榨干了姬信的精力和意志力。
等率队返回镐京的时候,姬信对王浩然是无尽的钦佩。通过旁敲侧击,姬信得知,王浩然接管姬信身体的7天,工作量一点都没减少。工作效率,处理事情的精准度甚至比姬信更高。然而姬信的身体反倒能够得到充分休息。
姬信不得不感叹,鬼君就是鬼君!
在姬信返回前,关于此次耕种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镐京的大周王廷内。
虽然这些大周高层没办法从王浩然的格局看待此次耕种,但是这个工作量却是实实在在,做不得假。
因为姬信率领300人参与,洛地诸侯们的耕种速度是去年的3倍,只要今年不出现特别的天灾。洛地诸侯所在领地的粮食产量将增加3倍,甚至更多。
大周先祖后稷是以精通农业出名。作为后稷后人的姬信表现出惊人的农业天分,这对于大周来说是很震撼性的消息。当然,从政治角度看,倒是不太好评价是否属于好事。
不过这件事是姬信的功劳,必须要赏赐。这下,连周王姬发都觉得不太好确定赏赐内容。
任何有着完备社会制度的大国,赏赐都有其规定。不能多,也不能少。
当然,以现在的人口,生产力水平,大周历史上还没出现过“不赏之功”。然而,根据现在的报告来看,周王姬发一时找不到可以用来赏赐自己傻弟弟姬信的规格。
耕种出能让数千人吃一年的粮食,这份功劳,是非得赏赐领地,官位。姬信现在是司马,再赏赐官位,就是三公。这肯定不能赏赐官位。
至于赏赐领地。大周没有合适的领地给姬信。更何况,姬发对于姬信的使用方向,是让他继续带兵打仗,而不是让他当个管理地方的诸侯。自然不能给封地。
而且姬信的封地是个啥模样,姬发从姬旦这里听说过。如果不是因为礼法限制,姬发是真的想把姬信的封地收回来。
这不是看不起姬信,也不是要虐待姬信。而是姬信这厮根本不需要封地,这快封地在其他人手里,肯定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如果不赏赐土地与爵位,就只能赏赐大钺等物件。同时给姬信增加侍卫。可这些也有极限。便是都给姬信加上,也不足以对等姬信的功劳。
姬发便与姬旦聊起此事。姬旦对大哥很忠诚,而且讨论的对象又是大哥这两年非常器重的傻弟弟姬信。姬旦索性谈到了“不赏之功”。
据说,大商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不赏之功。不过因为立下这种功绩的,是妇好娘娘,也就是武丁的老婆。所以事情就这么含含糊糊的过去了。
听了弟弟的说法,姬发突然生出一股冲动。他很想看看傻弟弟姬信这次能否帮姬发解决这个难题。但想了想,姬发又不敢说出口。毕竟,姬信太轻佻了,万一他错误理解了姬发的意思,最后把事情搞的更糟呢。
最后,姬发决定走一步看一步。毕竟,姬信是姬发的亲弟弟,有很多可以通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