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精怪悬赏
三月下旬。
风和日丽,草长莺飞。
大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正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时距四月不远,龙场县虽没有寺院古刹,可城外桃源山上,却开了漫山遍野的桃花。
正午时分。
龙场县衙内。
沈言沉吟片刻,强压住口干舌燥带来的些许躁意,望向人声嘈杂、乱七八糟的县衙公堂:
“王二,李茅,你二人经人指证,合谋偷盗钱财,证据确凿,可还有什么话说?”
“公子,冤枉啊!”
“沈公子,小的一介良民......”
“那也好。”
沈言略微皱眉,稍后,这位龙场县新晋的年轻师爷招呼一声:
“赵捕头,劳烦带这两个人下去,分开审问。
“先招供的,刑期减免;后招的,罪加三等;若是他们两人都咬死不讲,那就一起劳役三载。”
“是!”
赵捕头当即应声。
沈言点了点头,趁着这片刻闲暇,少年将手边的一卷《孟子》拿起,忙里偷闲,读了几页。
胸中才气,再增少许。
不多时,龙场县三班衙役中,资历最老的赵捕头径自折返。
其人满脸喜气洋洋的表情:
“沈公子,两个蝥贼,全招了。”
沈言闻之,只是微微颔首——再简单不过的“囚徒困境”,用来对付两个连字都不识的小毛贼,也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远处,身体已然大为好转的刘老县丞捻须而笑:
“沈公子才思敏捷,倒还真让老朽钦佩。”
“刘老过誉了。”
“呵。”
老县丞却是微微一笑,将几张薄纸递了过来:
“再把这四份草稿整理成文,今日就没别的事情了,沈公子怎么看?”
从老人目光中看出来些许饱含善意的调笑,沈言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吐出一个字来:
“好。”
说起来,本县的卢县令,是个不理庶务的。
除了少许几件大事,对这位卢大人而言,平日里的琐碎案情,还有那些无关痛痒的公文往来,自是能免则免,绝不能打扰到他吟诗读书、陶冶性情。
沈言以师爷的名义,进入县衙做事,虽只半月,却实打实地让庶务缠身、焦头烂额的刘老县丞松了口气。
而对少年自身来说:
【技艺:策论(小成)】
【进度:(116/500)】
【效用:条理清晰,结构分明,针砭时弊,文章言之有物。】
也算有所收获!
这段时间里,龙场县的大小公文,在卢县令授意下,全部交给了沈言撰写。
上百篇有关时事、政务、朝局、地方的文章,逐一写过来,在自身面板能力加持下,要称如今的他一声“策论高手”,也并不为过。
一切皆是,为了准备月余之后的府试!
须臾间,四封简明扼要的公文写完。
沈言向老县丞拱拱手,算是了结了这半日的辛苦。
......
出了县衙,还没走出几步。
少年偏转过头,望向路边那株树冠蔚然,不知道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树:
“风姑娘,你要找的那件秘宝,还没有线索吗?”
“诶,这都能被你发现。”
枝叶的缝隙间,露出风铃笙那双圆圆的眼睛:
“所以说你们读书人啊,眼睛就是贼......”
说着,这姑娘在树梢上盘膝而坐,无奈地摇了摇头:
“怎么都找不到,每次稍有一点感应,位置就变了。”
“会不会是活的?”
沈言思索道:
“比如某种罕见的山中精怪?”
“有可能哎......”
红衣少女眸光放亮,双手猛地一拍:
“本姑娘要进山一趟,书生,多谢你啦!”
看着少女转眼间消散在风里的背影,沈言一时失笑。
片刻后。
走进一家酒肆,少年把一小串铜钱,在柜台上顺势排列开:
“店家,炒一个青菜,再切二两熟猪肉,一锅饭,不要酒。”
那一部二十五卷,《杨文贞公文选集》的尾款,已然有人上门付清。
再加上卢县令预付给他,当师爷的这一份薪酬。
沈言此刻的积蓄,其实已然超过二十两白银。
日常开销上,倒也没必要再过于拮据。
这顿饭吃得很急。
毕竟,午后还要去书院进学,最近肝《四书五经》上的进度,总归是慢了几分......
就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
“哟,王夫子今个又来了!”
酒肆掌柜忽的开口,却是引来一阵颇为欢快的哄笑声。
在众人戏谑的注视下,有位穿长衫,胡子泛灰,面色青白,似乎酩酊大醉的中年书生,踉踉跄跄地走进来: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说着,其人在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
“王夫子,你真的识字吗?”
喝酒用饭的人中,有的故意高声喊道。
那位王夫子却不回答,而是笑嘻嘻,端着一碗酒,还有那碟茴香豆,走到少年近前:
“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我考你一考......”
沈言端详了片刻,轻叹口气,随即抱了下拳:
“请先生指教吧。”
......
与此同时。
龙场书院内。
身形高大,圆领青袍的高明扬一箭射出,震得十余步外的箭靶连连摇晃。
“我这一箭射得不错!”
其人自鸣得意地赞许一声。
而就在他身侧,另有一名书院弟子张弓欲射,可才将弓弦拉到一半,箭矢就轻飘飘地了出去。
这位弟子当即面色泛红,无奈地擦去汗水:
“也不知为什么,山长忽然传令我等练习‘六艺’,还偏要从这个射箭开始。”
“因为沈兄擅长射箭,在县中扬名了吧。”
有人轻笑附和:
“本县县令亲口称赞,说他文武双全,有古君子之风。”
“就是不免苦了我等,也要跟着劳心劳力......”
“君亮兄怎么看?”
却是黄澈在一箭命中标靶的同时,淡然开口。
高明扬沉思了片刻:
“我倒是觉得,练习下也并非坏事。
“子澄兄,你可否记得,本朝太祖年间,读书人赴京参加科举时,还需要六艺皆备、六艺皆考。”
“确实如此。”
“等到太宗在位,便改成了六艺择一而考。”
高明扬面露坦然,侃侃而谈道:
“而后百年,就又演变成只考校书法。
“近年来,更是连书法都直接并入殿试,不再单设考场。
“此举固然方便了我等读书人,可从为国选材,为国取士的角度来看,于国家长远,却未必有益......”
“君亮兄,噤声。”
“唉。”
高明扬摆摆手:
“此地只有你我同砚,言语间即便轻佻些,又能有什么关系?”
“终究小心为上。”
黄澈徐徐摇头。
随即,这位来自景阳县的年轻俊彦环顾四周:
“说起来,沈兄今日怎么未曾露面?
“大家都在这里热火朝天地练习射艺,他这个‘罪魁祸首’,怎么还不现身?”
“沈兄公务繁忙吧。”
有人窃笑数声:
“子澄兄不知道,沈兄这段日子,出入县衙,断了不少案子,他这个沈公子,不知哪天,就得被人改叫沈大人......”
话音未落。
连通后院与书院讲堂的那道门里,忽的有人朗声长笑:
“与其在这里编排我,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写几篇文章!”
笑声里。
沈言淡然自若,走到人群正中。
“不曾想,还真把沈兄给喊出来了。”
适才那位学子一时失笑,随即,其人半开玩笑地行了个礼:
“沈大人今日到此,可是有什么公务?”
沈言笑笑,却是顺着他的话头:
“说来也巧,我这里还真有件事情,要告知诸位。”
少年面色面色不变,而语气稍显肃然:
“将军山上的虎妖,连日来已然酿成祸患。
“今日早晨,我和卢县令、刘老县丞商议,连同其他气候未成的山中精怪一起,总共发了三份悬赏出来。”
“悬赏?”
“不错。”
“沈兄详细说说。”
沈言点了下头:
“第一个是将军山进山道上讨封的黄皮子。
“说白了,就是黄鼠狼成精作怪,盘踞在深山路上,专以讨封术害人。
“将黄皮子的尸体带来的,赏银五十两,且记住,据侥幸不死的采药人描述,以那黄皮子以头上长着的三绺白毛为准。”
“还有呢?”
看了那位跃跃欲试的同窗学子一眼,少年将语调放缓:
“至于第二头精怪,人首蛇。
“据传会在山路之上,呼唤来往行人的姓名。被喊到名字的人,若是回应,夜半时分,就会被这蛇找上门去,一口咬下脑袋。
“人首蛇身,倒也好认。尸体带来,赏银三十两。”
“此怪实力如何,沈兄可否告知?”
“两头山中精怪而已,皆不入品,只是行踪诡异,诸位若是有心,想来不难对付。”
沈言轻微地摇了下头:
“最后便是将军山上盘踞的虎妖。”
他一字一顿地说:
“赏银四百两!”
稍待片刻,等庭院中骤然而起的喧哗声渐渐平息下来,少年才笑了一笑:
“那虎妖盘踞在山中,年深日久,近日又开始频频吃人,疑似已成入品妖鬼。
“不过,本县县令自会组织人手,进山探查,我亦接了一份巡林的差事,这段时日,大家若是有修为在身,在山道上碰碰运气倒也无妨。
“只要不入深山,应是不会有太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