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安排实习
时间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精灵,总是在人们最投入的时候悄悄溜走。小周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沉浸在复刻超导材料的复杂实验中,那超导材料耗费了他许多精力来复刻和研究。
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说这里面蕴含着能改变世界的力量,每一次实验都是在和未知的奥秘对话。
另一边,他还要给弟妹们教授一些锻炼身体和搏击之法,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里面的诀窍,演示各种动作。好在教授小丫的修炼之法可以通过灵魂链接来传输,省却了他不少的时间。
学校方面,回顾之前的日子,他靠着自学,在那些枯燥又晦涩的基础知识中穿梭,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汲取知识。
这一年来,更是对学校里的老师们开启了“知识狂轰滥炸”的汲取模式,各种课本延伸的理论在不断的课后提问和讨论中被他获取。
如今,小周感觉小唯记载的那些理论知识已经足够多,他心里清楚,光有一肚子理论可不行,是时候下场实操了。
他想着,要通过实际操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就像武林高手需要不断历练才能成为一代宗师一样。而且,他还要利用现有的知识搭建起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体系,之后这才能加以创新。
虽说小周有小唯这个超厉害的辅助,就像超级英雄身边总有个得力助手。小唯拥有神奇的能力,能精准地帮他记录学习的基础知识、实验数据、分析修炼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可小周明白,要是自己对那些基础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那小唯再厉害也没用。
这就好比在学校开卷考试的时候,有些同学就算把书本摊在面前,把所有资料都翻了个底朝天,还是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不到答案,只能一脸茫然地干着急。
小周可是自带“天才”光环的人,在他这一届的所有学生中脱颖而出。当他向学校提出想要去实习积累实操经验的请求时,学校和任课老师们都表示了支持。
别的同年级同学还在学校苦学基础知识时,新一期的实习名单里,小周的名字已经赫然在列。
校长老张更是够义气,他亲自出马,特意给对口单位红星机械厂打了招呼,这红星机械厂可不简单。
老张在电话里跟机械厂的负责人闫厂长说:“小周可是我这儿的天才学生,一定要给他加加担子,好好培养啊!可不能浪费了他的才华。”
就这样,小周被安排到了维修科实习。这对小周来说可是个风水宝地,可以接触到全厂的机器设备。上手就是跟自己的师傅学习修理机器,他师傅就是维修科的科长:林大海。
不像是在技术科实习的同学,一进去,就只能从画图纸开始。而且技术科的很多人平时还表现得特清高,从穿衣打扮就可以看出,他们可是不喜欢穿那代表工人的蓝色工装,也看不起他们维修科这些经常满手油污的人,其中也有两个科室职能有重合的原因。但技术科的人有些漂在上面沉不下基层也是事实,这也许也是厂领导给他分到维修科的主要原因吧!
耳边传来机床轰鸣的声响,入目是一排排老式车床,工人们穿着藏蓝色的工作服,正在专注地操作着机器,小周此时跟随在一名四十来岁的老师傅身后,这就是他实习期间的师傅,红星机械厂的维修科科长林大海。
红星机械厂是当下国内排行前三,北方地区排第一的机械加工的厂家。是当年老大哥援建的项目,可以说是实现国内工业化的重要一环。
“林工,就是这台车床又出问题了!”一个年轻工人将他们引到一台罢工的车床边,“这批零件精度总是达不到要求,王主任说再这样下去,这批军工订单就要延误了。”
小周紧随着快走两步看到这台标号为三号的车床,这是一台老式的C620车床,齿轮箱发出刺耳的噪音。就见林科长蹲下身,仔细检查着传动系统,此时小周已经使用神识对整个机床进行了探查,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种车床的结构图。理论知识等级MAX的他,对这种老式机床再熟悉不过。
“主轴轴承磨损严重,齿轮间隙过大。”林科长一边检查一边回头对小周说,看来今天为了给小周露一手,震慑一下小周这个“天才”作为师傅的林科长也很拼,“把工具箱拿来,另外需要一些垫片。”
围着的几个工人们面面相觑,似乎对林科长还没有拆检就得出的诊断将信将疑。这也难怪,在这个年代,机床维修在一般工人看来可是高科技,很少有人能像这样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
林科长接过小周递过来的工具箱,熟练地拆开齿轮箱。机油的气味扑面而来,他的手指在齿轮间游走,感受着每一处磨损。突然,林科长的手指顿住了——在主轴下方,这就是小周发现的问题之一,上面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这......”林科长深吸一口气,“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坏,不仅仅是轴承的问题,主轴也出现了裂纹,必须立即更换。”
“可是林工,”四车间的车间主任王建国不知何时站在了小周两人身后,“这批军工订单后天就要交货,这台机床可是加工主力,现在停工更换主轴,根本来不及。”
林科长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王主任,如果继续使用这台车床,不仅零件精度无法保证,还可能发生严重事故。”
两人争执间,突然有一道声音插了进来:“我倒是有个想法......”
随着这道声音,小周走到一旁的工作台前,拿起铅笔在手中的笔记本上快速画了起来。得益于未来的知识,他知道这种老式车床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造。他设计了一个临时的支撑装置,可以在不更换主轴的情况下,暂时保证加工精度。
但这个办法就像是饮鸩止渴,只是个权宜之计,用不了几天主轴就得报废,但如今的情况是反正都要更换主轴了,也不在乎报不报废,撑过这两天赶出工期最重要。
“按照这个图纸,马上加工这些零件。”小周一边跟师傅讲解这样改造的依据和步骤,将图纸递给旁边的师傅过目,“另外,我需要一些弹簧钢片。”
林科长听着小周的讲解,接过他画的图纸,细细思考了片刻,便微微点头。又转过头跟一旁的王主任讲解一番,将这么做的后果也说得明明白白,同时,也让王主任可以让采购科先行采购配套的主轴,等到了后可以立即更换。
王主任听了这个权宜之计后也松了一口气,最近跟三哥那边的形势很紧张,军工生产任务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还都很紧急,这样的情况下影响生产可是很要命的事。
有了解决方案,工人们在王主任指挥下立即行动起来。小周则继续检查其他车床,果然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这个年代的机床保养意识还很薄弱,很多设备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只能等这一批加工任务完成后再做保养了。
两个小时后,临时支撑装置制作完成。小周亲自将它安装在主轴上,又调整了齿轮间隙。当车床重新启动时,刺耳的噪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稳的运转声。
没一会,操作这台机床的工人师傅就加工好了一个零件,林科长拿起这个加工好的零件,用千分尺测量。精度完全达到了军工标准,甚至比之前还要精确。
王主任看着测量结果,激动地拍着小周的肩膀:“好!太好了!林工、小周,你们这次可帮了大忙了!”
小周却没有太多喜悦,因为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个技术落后的年代,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数控机床的雏形,虽然以现在的条件还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他知道在1958年的时候我们国内的清华大学和BJ第一机床厂就已经试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只是存在可靠性差、和操控复杂等诸多不足之处。又因为很多现实的原因,后续研究没跟上。
而他在小唯的帮助下,完全有可能对此进行改进,眼前却是要先从保养这些机床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小周的一小步,却是整个国家发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