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的火红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月黑风高夜

时间这玩意儿,就像一把无情的流沙,总是不知不觉间从指缝间流失。这不,一晃眼半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就在昨天,第十三架飞机“呱呱坠地”,顺利组装下线,欢欢喜喜地奔赴部队的怀抱。

工厂门口那条马路,一到飞机交付时就封锁起来,一架飞机“昂首挺胸”地飞走,有时候还来个“组对起飞”,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嘿,今天第十四架飞机一交付,这一批次的任务就算圆满收官了!

这飞机交付的场景,简直成了机械厂周边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跟被磁石吸引了似的,在机械厂附近晃悠,眼睛瞪得像铜铃,就盼着能瞅见飞机起飞的那酷炫瞬间。

这可把工厂保卫科的同志们累得够呛,感觉压力山大。可没办法呀,人家就是来凑个热闹,总不能把人赶走。不过,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里面保不准就藏着几个“心怀不轨”的特务呢。

好在今天是小周拍着胸脯承诺的 15天工期的最后一天,也是这批物料能所生产的最后一架飞机。

部队给这批飞机的采购价是每架 1.6万元人民币,除去物料成本、人工成本、机器厂房折旧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净利润居然高达 7000多元,利润率近百分之八十,这利润,简直高得有点“离谱”!

原本可没这么夸张,多亏了小周试行的那套管理方法,物料浪费大大减少,这才有了原本造 10架飞机的物料,如今生产出 14架的“奇迹”。

虽说核算物料时,因为是新品多算了些损耗,但也体现出小周的管理能力,和他推行的管理方法成效显著。

在这 15天工期的前五天,小周对车间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修整和改造。他用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在地上划分出一个个功能区域,就像给车间画了一幅独特的“地图”。

接着,他又对总计 17人的员工队伍进行培训,一番“精挑细选”后,淘汰了 3人,只留下 14人。这 14人,就是小周的第一批“得力战将”,他还打算以后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升级训练”,并提供给他们上升的空间。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从第一架飞机交付到现在,部队也很豪爽地,陆陆续续分几次把钱打过来,这些事儿都有机械厂的财务“保驾护航”,小周根本不用操心。

毕竟,部队对于机械厂来说,那就是妥妥的“狗大户”,而采购装备的部队也觉得这么便宜又好用的装备,自己便宜占大了,因此付款还特别爽快。

为了生产这批次的飞机,小周和整个车间的工人连国庆都没休息,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忙得晕头转向。

小周每天都要忙到很晚,虽说车间晚上不加班,大家都正常上下班,可他得等所有工人都走了,检查完车间的安全才放心。

之后,他又独自窝在车间旁的办公室里,为第二天的工作精心“谋划”,还把工作计划写在公示黑板上,这样第二天工人们一来,就能对自己的任务“一目了然”。

没办法,人员和设备都还在起步磨合阶段,小周只能多操心,尽量减少出错的几率。这半个月,他每天早出晚归,和妹妹见面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前天好不容易见到妹妹,小家伙委屈得眼泪“吧嗒吧嗒”直掉,好在这忙碌的赶工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他的作息也能恢复正常啦,普天同庆!

为了让工人们一直保持“干劲十足”的状态,小周给他们开了高于正常水平的补贴,不能明着涨工资,只能提高福利了。又在后勤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又是改善伙食,又是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把工人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而最早出厂的飞机已经交付超过10天了,一线使用的反馈也快到了。虽说这是很成熟的机型,但基层使用者说不定也会有一些符合国内使用需要改进的小地方。不过小周心里有底,他相信后续的订单也即将纷至沓来。

果不其然,就在他去厂长办公室邀请厂领导参加这一批次最后一架飞机交付仪式时,老闫笑得像朵盛开的菊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部队刚刚下了一年 500架的大订单,分 10个批次交付。

这可真是个“超级大惊喜”!当时他支持小周自制飞机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回报。

小周得知这个消息后,倒也没表现得太惊讶,毕竟他心里早有预感。他马上表示,工人们长时间开足马力工作,也该歇歇了,而且为了完成这么大的订单,还得增加人手,这就意味着要继续培训新员工。

另外,小周还惦记着回学校一趟。虽说他的人事关系已经调到红星机械厂,算是这里的“自家人”了,但上次那事儿之后,他一直忙着工作,都没回学校跟老师们好好交代一下。

听说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没少为他奔走求告,他于公于私都得回去看看。老闫也挺通情达理,同意了他的请求,还对他增加工人和提拔干部的申请表示支持,不过之前那几人都是工人出身,只能先以工代干,等后续再按程序晋升。

得到老闫的同意后,小周和厂里的其他几个领导一起,兴高采烈地前往飞机组装车间。

这一批的第十四架飞机已经稳稳地停在车间门口,像个等待检阅的士兵,所有检测都已完成,就等着领导们和部队的人员进行交接。

以后大批量生产时,部队会派驻军代表,到时候交接就没这么麻烦了。

一场简单又不失庄重的交接仪式结束后,整个批次的交接工作很快就完成了。通往马路上的大门“嘎吱”一声打开,厂保卫科的同志像一群训练有素的交警,先一步把路上的车子拦停,清空了近百米内的车辆。这熟练程度,一看就没少干这活。

只见部队的飞行员不紧不慢地将飞机缓缓以低速开上马路,调整好方向后,突然一个加速,那飞机就像一只被放飞的雄鹰,不到 50米的距离就“嗖”地一下升空而去。

此时已是下午 4点左右,夕阳的余晖洒在升空的飞机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披风,飞机向着西方展翅翱翔,画面别提多壮观了。

一旁围观的人群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经久不息。在人群中,有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此时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使劲儿地鼓掌,那双手都快拍红了。

过了好一会儿,掌声才渐渐停歇,看热闹的人们这才心满意足地纷纷离开。中年男子也随着人群,像一条融入大海的鱼儿,消失在了一个岔路的胡同内。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笼罩着大地。城西一个独门独户的一进四合院门口,来了一位神秘访客,正是白天围观的那个中山装中年。此时的他,手里拎着一盒点心,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探亲访友的路人。

他来到门前,抬手扣响大门,没一会儿,就有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瘸腿男子一瘸一拐地前来开门。中年男子进门后,径直朝着主屋走去。此时,主屋内已经有两人在座,一个是三十来岁的壮年,另一个则是五六十岁的老年。

见到中年进门,三十来岁的壮年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怎么样?看到那飞机了吗?”

中年满不在乎地回道:“看到了,就是一架小飞机,看着就能坐两个人的样子,没啥大不了的,根本不足为惧。”

这时,老年却严肃地开口了:“可千万别小看这飞机啊,这就是半个月前闹得人尽皆知的那个周瑞泽设计的,他还自己制造了一架呢。可想而知,这制造难度有多低,同理,保养也不会太复杂。而且据说这飞机滑行 50米不到就能飞起来,这可太适合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了。我担心以后用在一些山区、边境巡逻,到时候我们的人伞降、空投物资之类的可就麻烦了,肯定会受到影响。”

中年听了,点了点头说:“这倒是,确实 50米不到就起飞了,这么说来,这种飞机还真有点威胁。只是刚才你也说了,既然那个姓周的能自己制造,想来生产难度不大,我们就算破坏了这一处生产厂,好像也没啥太大意义吧,大不了换个地方生产。”

老年冷哼一声,恶狠狠地说:“那我们就把这个周瑞泽干掉,听说他还只有 18岁,这么年轻就能设计飞机,再让他成长下去,还得了?我们必须把他扼杀在萌芽状态。”

中年连忙附和道:“这点我也同意,这几天我就去探查一下这个周瑞泽的行踪,看看怎么动手合适。”

三人又鬼鬼祟祟地商量了一些细节,这才各自散去。可怜的小周还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些别有用心的恶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