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的火红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结婚

就在对未来美好畅想中,这次会议也一团和气地结束了,毕竟再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嘛。至于小周买的那套二进四合院,大佬也做出了指示,如愿地归他所有,说是表功也好,还是对他没有掺和进后续利益分配的补偿也罢,他都无所谓了。

拿到手实实在在的好处那是真的,还可以让小叔小婶无法推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后他就没再关注这事的后续进展,全身心投入到常温超导材料的工业化量产研究中,之前制造的数控机床和计算机之类的都是为此所打的基础,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1963年 7月 1日,建党节的阳光格外炽热,为京城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大街小巷飘扬着鲜艳的红旗,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庄严。小周站在那座充满古韵的二进四合院中,望着满院被阳光镀上金边的喜庆装饰,心中满是即将迎娶爱人的喜悦与紧张。今天,他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与苏瑶携手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前世今生加起来还是第一次结婚,除了兴奋以外还带着一丝焦虑,可能是出于对未来未知生活的恐惧。之前跟小叔小婶商量怎么办婚礼的时候,在与苏瑶父母商量过后,决定就在新买的四合院内办。那地方宽敞,足够施展得开。

早在婚礼筹备前半个月,小叔和小婶就已经搬到四合院。那天,阳光正好,微风轻拂。小叔和小婶早早起床,将生活用品仔细打包。小周也赶来帮忙,他把一些较重的物件小心地搬到车上。一路上,一家人有说有笑,满是对新的居所的期待。

来到四合院,小叔上前打开大门,小叔和小婶来到院子中央,环顾四周。院子宽敞明亮,古朴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韵味。正房高大宽敞,坐北朝南,采光极佳。小叔和小婶住正房,将带来的被褥等生活用品一一安置妥当。小周则帮忙将一些家具重新摆放,让整个屋子看起来更加温馨舒适。

收拾完正房,他们又开始布置厢房。后院的东西厢房分别是两个妹妹的房间,厢房里摆放着一些老物件,虽有些陈旧,但散发着独特的气息,还都附带间耳房可以改造成小书房。前院的正屋则是留给了小周,结婚当天的婚房也是这间,前院的厢房分别是两个堂弟的房间。

忙了一上午,四合院渐渐有了家的味道。这个两进四合院住他们一家人多少有点奢侈,每个人的房间都有之前小叔小婶一家人住的那么大。虽然这房子有大佬的背书,来路没有问题,但也怕那些眼红的人见到后心理失衡,从中作梗搞点事出来。

因此这次小周的婚礼也不准备大操大办,就请有限的几个亲朋好友,好在现在都提倡艰苦朴素,苏瑶家根本就没在意这些。

而等婚礼过后,小周和苏瑶还是会回自家的小院过二人世界,最多以后等苏瑶怀孕后再住过来好有个照应。至于小丫那就看她自己喜欢了,想住这边住这边,想住那边住那边。

建党节当天,清晨曙光初照,小周便起身,庄重地穿上那身笔挺的军装,这可是这个年代最时髦的服饰。每一颗纽扣都承载着军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而今天,这身军装更见证他的幸福时刻。

小叔和小婶早已在院子里忙碌,小婶认真地调整着门窗上大红囍字的角度,确保它们在摇曳的微风排列整齐,喜庆的红色在日光下愈发夺目。小叔则精心摆放着桌上的喜糖,一边念叨着指挥两个堂弟布置。

厨房中,95号院的厨子大展身手,锅中的卤汁翻滚着,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他精心准备着象征团圆的四喜丸子、寓意年年有余的红烧鲤鱼,还有那令人垂涎的喜面,面条劲道,配菜丰富,每一口都饱含着生活的美好期许。

迎亲的时刻终于来临,小周跨上擦得锃亮的自行车,身后是同样骑着车的同学、好友,他们的自行车上系着鲜艳的红绸,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路向着苏瑶所住的军区大院前行。

来到军区大院门口,站岗的士兵事先已经得到了通知,并没有阻拦,反而向他们致以庄重的军礼。小周整理了下军装,认真的回了一礼,这才深吸一口气,带着众人走进大院。

苏瑶家的屋子里,热闹非凡。苏瑶的弟弟苏建国正和一群半大小子布置着迎亲关卡,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今天的迎亲挑战别具一格——掰手腕。五个半大小子组成一队,站在门口,摩拳擦掌,眼神中透着狡黠与期待。苏建国笑着对小周宣布规则:“姐夫,只要你能赢下三局,就能接走姐姐!要不然就要看你给的红包的厚度了。”说完还得意地笑了起来,活脱脱的反派小BOSS模板。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有困难,只能靠红包砸开关卡,但难不倒小周,这几年来的身体不是白锻炼的。不出意外,从第一个苏建国开始,加上邻居家的两个半大孩子,以为用车轮战的方式可以轻松拦下小周,获得大红包,结果一连三个,连续失利,后面两个凑数的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几个半大孩子一脸懵的时候,小周掏出了红包,没人手里塞了一个,这下众人嘴里而姐夫再叫出来就有诚意多了。

终于,小周见到了身着干练列宁装的苏瑶,胸前别着一朵红花,跟他胸前的那朵相映成趣。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小周轻轻为她穿上婚鞋,牵着她的手,告别了苏瑶父母,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出屋子。

苏瑶坐在小周的自行车后座,双手紧紧环着他的腰。车队向着四合院驶去,一路上,微风拂过,路边的红旗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的未来祝福,预示着他们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回到四合院,远远看到接亲的人回来,两个堂弟赶忙点起了鞭炮迎接。此时宾客们早已齐聚,小叔和小婶赶忙迎上来,小婶拉着苏瑶的手,满是欢喜地说:“孩子,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有啥事儿都跟婶儿说。”

婚礼在四合院中正式开始,主持人声音洪亮:“在这个特殊的建党节,我们齐聚于此,见证小周和苏瑶的爱情,这是他们人生新的起点……”。然后就是这个年代特有的一套流程,最主要是对着伟人像宣誓,礼毕众人就开始吃席,这个才是这个年代大伙最喜闻乐见的环节。

一场婚宴就在这样的热闹中过去,期间小夫妻两的洞房花烛夜就不足为外人道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