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人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哀鸿遍野

“慈明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会盟的盟主之位我没什么兴趣,就让袁绍去做吧。”

刘辩一边想心事,一边心不在焉地随口答道。

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孔子作《易传》,合为周易。

据说精通周易之人可以八卦为基础,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的卦象解读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吉凶祸福。

难道,真有这么神奇?这荀爽到底算到了什么?

“殿下何出此言?匡扶天下,拨乱反正,这不正是个好机会吗?”

荀爽对刘辩的拒绝一点都不在意,反而有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

这些世家家主果然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嘴上说得漂亮,这不还是存了考较之心吗?

这是想考考我对天下大势的认知?刘辩心中腹诽着,脸上却做出一副真诚的表情。

“这天下大事,什么时候可以由这些所谓的诸侯做主了?一群棋子而已!”

“自世祖光武皇帝以来,这天下大势,无非皇权和世家之间的利益纠纷、权力分配而已。”

“到了本朝,世家执牛耳者,首推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五家。”

“世家在这一代的竞争中,最有想法的当属袁氏,所以这会盟的盟主不是袁绍就是袁术。”

“在这个大局未定之时,袁家正常的操作思路,当然是分开下注,嫡次子袁术隐在幕后,庶长子袁绍站出来明面上主导。”

“如此一来,不管是否事成,袁家都可进可退,留有余地,所以我推测盟主必是袁绍无疑。”

“而且,坦白讲,我并不看好这次会盟,从盟主到参会诸侯,每个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各怀私心之下,人数越多,越会互相掣肘,这种会盟,掺合进去干什么,有这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好,好!说得透彻,得主如此,是我荀家之幸,更是文若之幸!”

“今日天色已晚,殿下还请在舍下安息一夜,明日一早,文若陪同殿下在颍川转转。”

“颍川之地多贤,如果有殿下看得上的人才,文若可以为殿下引荐一二,他的人缘还不错。”

“待老夫安排妥当,我荀家举家迁往幽州,日后还请殿下多多照拂!”

“慈明公此番相助之情,辩铭刻于心,必有后报!”刘辩郑重一礼,随后迁往客房自行安息去了。

此刻他的心中已经想得非常明白,虽然他的目标是掀翻所有的世家,但是荀家和其他世家不太一样。

荀家继承的是荀子的思想,以礼学和经学传家,不仅继承了儒家的核心理念,还吸收了法家、道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荀家可能是所有世家中包容性最强,最有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的世家。

如果荀家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并且顺应而变,那么荀家的人才储备和政治影响力就是自己最需要的助力。

反之,现在说得再漂亮也没用,到时候该革新的,该除掉的,自己也不会手软,所以,无需纠结,先接受就好了。

刘辩离开之后,唐后又快步走出一人,正是荀爽方才口中所说的荀谌荀友若。

“叔父,为何您突然改变了主意,而且变化如此之大,可是看到了什么?”

荀爽没有回话,从袖中掏出三枚古朴的铜钱,抛在桌上。

屋里一片寂静,荀彧和荀谌屏息静气,等着荀爽连抛六次,完成了占卜,脸上方才露出一丝释然之色。

“你们记住,在我之后,荀家家主由文若担任,全力辅助刘辩。”

“如果有一天,他的命令与家族的利益相左,文若,你该知道如何取舍?”

“是,侄儿知道,叔父请放心!”荀彧没有提任何问题,十分平静,回答得也十分干脆。

“何至于此,叔父,如此一来,我们和袁家的约定该怎么办?”荀谌有些不解,还是继续追问道。

“唉!”荀爽看着荀谌摇了摇头,“自顾尚且不暇,还管什么袁家?这天,要变了。”

“你还不明白吗?人家要的只是文若,根本不在乎荀家,是我硬要将荀家贴上去的。言尽于此,自己想去吧。”

第二天一早,刘辩带着荀彧前往阳翟,他的另外两个目标在那里,郭嘉和徐庶。

也许还有一个,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不过对他刘辩倒没什么招揽之心,纯粹是好奇,想和他见面聊聊。

一路之上,曾经肥沃的田野如今荒芜干裂,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沟壑纵横交错,仿若大地无声的悲叹。

田埂边,几株枯黄的麦苗在风中瑟瑟发抖,它们是这片土地上仅存的生机,却也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天边,乌云如墨汁般翻滚汇聚,沉甸甸地压向大地。

刘辩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官道之上,一支庞大的流民队伍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望不到尽头。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将地面砸出一个个小水坑。

队伍里,老人们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着,每一步都好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拖着残躯,茫然地迈向未知。

青壮年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他们眼神空洞,肩上或许还扛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所剩无几的家当。

为了一点吃食,他们不得不放下尊严,与野狗争抢路边发臭的不知道什么动物的尸体。

野狗凶狠地龇牙,他们也不甘示弱,眼中满是被逼至绝境后的疯狂。

妇女们蓬头垢面,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绝望。

一位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衣衫破旧得几乎遮不住身体,怀中的婴儿饿得小脸青紫,哭声微弱。

母亲只能徒劳地轻晃着孩子,眼中泪水簌簌而落,却毫无办法。

儿童们更是凄惨,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睛深陷,小手紧紧拽着大人的衣角,仿佛那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路边一棵早已干枯的果树,眼中满是渴望,却又不敢离开大人去探寻。

到处是衣衫破旧的人或坐或躺,眼巴巴地望着路人。

旷野之上,白骨累累,有的散落各处,有的堆积在一起,分不清是死于战乱、饥荒还是疫病。

狂风偶尔吹过,带动着白骨相互碰撞,发出“咔咔”的声响,仿若冤魂的哭诉。

“文若,你看到了吗?”刘辩的声音中充满了冰冷。

“记住这一刻,记住他们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样子。这些都是我大汉子民!”

刘辩紧攥双拳,指节泛白,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

他微微仰头,任由雨水砸在脸上,似想借这凉意浇灭心中的愤怒。

“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割据,天灾人祸并行,百姓苦不堪言,此皆为当权者之过。”

“我刘辩发誓,定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条血路,还大汉江山一个太平盛世!”

“哪怕前路荆棘满布,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文若,为此,我需要你的力量。”

“誓死追随主公!”到这一刻,荀彧才算是真正认同了刘辩。

雨幕之中,刘辩身形略显单薄,却似有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坚毅。

眼前的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头,成为他此后每一个日夜奋进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