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主体内容从哪里产生
(一)应需而生
企业微课程的开发是针对明确的课程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编写的过程。课程需求源于企业要达成的学习期望,或者是部门、员工希望通过学习解决的问题。
在课程开发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员的动机?设计什么能让学员感觉课程是有用的?这些数据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培训需求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建议你了解:第一,企业/部门业务相关的需求,思考这个课程能够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企业业务发展;第二,现状与达成业务差距的需求,即调研需要聚焦到受众的现在绩效行为上的差异;第三,学员达成绩效的能力需求,即需要解决学员提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第四,学员学习动机需求,即要对学员的兴趣、自信和学习风格等有所了解。
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发放《简易课程需求调研表》(如表1-4所示)收集企业以上几种需求信息,可发放给每一个可能参与的学员,也可以选择性发放该调研表格;调研表的最佳回收时间是表格发放后30分钟。
表1-4 简易课程需求调研表

微课程开发前的培训需求调研不仅限于问卷调查法,还可采用观察法、体验法、单据分析法、报表分析法、访谈法、需求调研会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二)内容罗列
培训需求调研信息整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调研信息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到微课程开发设计者的课程开发方向和授课艺术效果。
1.需求汇总分类
第一步:将收集到的需求分别填入“学员需求汇总表”(如表1-5所示)。
表1-5 学员需求汇总表

(续上表)

第二步:在相同内容需求重复时,只进行需求人数增加即可。
第三步:遇到与本微课程内容无关的需求,将其另行填写在“备用课程需求汇总表”上(格式与“学员需求汇总表”相同)存档备用。
第四步:信息汇总一定要进行需求内容文字整理,确保整理文字表达条理清晰。
第五步:汇总后信息往往会比较多,很难通过一个微课程解决问题。我们可参照表1-3对拟开发的微课程课题进行优选排序。
需求汇总分类的过程往往就确定了这门微课程开发的呈现形式。要让课程有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调研,了解企业和学员对培训所有重点问题的把握,根据课前调研充分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才能保证课程的质量。
2.讲师自身经验
进行微课程开发时,微课程开发设计者还可根据自身在该业务/知识领域的经验进行相应课程内容补充和调整课程时间分配比。也就是说,微课程开发设计者必须是该业务领域的研发专家或实战专家,否则其开发出来的微课程就可能会浪费资源、浪费时间。
还有一些微课程的开发源于讲师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经验,经过实践论证或提出新观点而形成的具有讲师品牌化和标签特性的内容提炼,也形成了这类课程的主体内容。
3.内部专家请教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企业内部这种情况最为常见。
微课程开发和设计者可以向企业内部在该课程业务领域的专家寻求支持,可以请这些内部专家当智囊团,一起讨论,寻求合适的建议,以获得在该业务领域中多维度的补充经验和强化该课程方向,避免只采取单一说法,以免过于主观。
(三)原生知识
对于原生知识,微课程开发设计者可凭借企业已有的知识系统,根据自身经验和内部专家的补充,进行二次迭代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也可根据该内容中适合微课程开发的部分进行微课程形式的呈现。
需求分析是任何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一门课程的产生源于需求,课程的立题确定源于需求,课程的主体内容同样源于需求。只有课前充分了解目标学员的需求,才是课程内容有效的根本保证。
穷尽该主题内知识、技能、态度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所有内容,提取规定时间单元内的所有学习要点,找出各学习要点之间的内存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排序,形成课程的大纲模型;对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透彻,才能建构出微课程整体的知识体系框架,这才是课程主体内容产生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