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啊,找啊,找朋友——如何在冲突中升华友谊
在去老四家的路上,我们彼此都不说话,只是闷着头走路,在无声中走完了那段漫长的路程。而一到老四家,他就给我端来了一杯凉开水,当时我心里好感动……
小孩子是在友谊的沉浮中成熟的。
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年级重新编了班。同学们聚在一个新班内,彼此都感到很新鲜,并很快形成不同的朋友圈子。我也与其中四位较投缘的男同学组成了一个小圈子,还在一位同学家吃了饭。席间,有人提议每人各报出生日期,以兄弟相称,这立即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我成了老三。
可惜没多久,我们五个人之间就开始闹矛盾,出现分裂。先是我与老五结盟,与其他三位关系搞僵了,彼此见面都不说话。后来我又由于什么事说话不慎,得罪了老五,渐渐地,他也离我而去,彼此见面仅打个招呼,全无昔日之亲密情谊。
就这样,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我由五兄弟中的老三变成了孤家寡人。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我是多么怀念当初聚首的时光,又是多么渴望大家能聚在一起再吃一顿饭。表面上,我看见他们仍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内心深处,我无时无刻不期待着他们主动与我打招呼。可惜,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这段时间的郁闷和失落被细心的妈妈看了出来,她几次关切地问我最近为什么不开心,是否需要她的帮助。在妈妈温柔的关爱声中,我把我们五兄弟从“桃园结义”到我变成“孤家寡人”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妈妈耐心地听着我的诉说,并不时地回应,启发我思考。
在妈妈的积极引导下,我开始检讨自己的过失。
我发现以前我老是在挑别人的错,认为是他们对不住我,但我从未认真想过我曾做过什么对不住他们的事情。现在想来,我也有过对不住他们的时候,像我平时说话不慎,就在无形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却还浑然不知。我还注意到,有时我和朋友讨论学习问题,我对他们的过错会不留情面地指正,使人家下不了台。于是,我开始学着话到嘴边留半句,三思而后言。
凡此种种,都使我慢慢学会了反省自己,宽容他人。
此后,我不再盯着别人的过错不放,而是努力改正自己的过错。更重要的是,我不再等着他们先来找我,而是主动去找他们。于是,我主动接近老四,提出和他一同做作业。老四起初对我的善意表现得有些冷漠,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另找机会再次邀他。这次他感到过意不去,就答应了我的要求,并拉着老二一同到他家去做作业。
在去老四家的路上,我们彼此都不说话,只是闷着头走路,在无声中走完了那段漫长的路程。而一到老四家,他就给我端来了一杯凉开水,当时我心里好感动……
那天做完作业后,我们就无话不说了。回家时,我是一溜烟儿跑回去的,那兴奋的心情,现在想起来还会有心怦怦跳的感觉。
再次获得友谊,我倍加珍惜,并注意克服自己以往的缺点。就这样,我也重新赢得了老五的友谊(由于其他原因,老大没有再与我们组合)。我们四人又一同做作业,一同玩耍,令班上其他同学大感诧异,连老师都来问我们怎么“分久必合”了。
一次,趁我父母出差之机,我邀请他们三人到我家来玩。临到吃饭时,我提议大家自己做饭吃。于是,我们有人择豆角,有人煮米饭,有人洗菜,有人炒菜,不一会儿就凑足了一桌饭。大家一起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入口备感香甜。而对我来说,吃这一顿“团圆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我朝思暮想的一刻,它使我们的聚义又回到了原点,它也使我们对彼此多了一份了解。
这样在一年中,我与几位兄弟由合至散,再由散至合,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沉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对友谊有了更深的了解:友谊的基础,不仅是共同的兴趣与爱好,还有互相的宽容与谅解。而小孩子之间的宽容与谅解,就是学会主动认错,并在出现误会时主动与对方沟通。
小孩子之间,还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
多年后,我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位时,曾与我的心理学导师讲述了这一段经历。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一番心理分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五兄弟”的经历,改变了你的交友方式。
的确,“五兄弟”的经历,使我懂得了反省与宽容的可贵。我是先失去了友谊,才知道友谊是怎样获得并保持的。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人的友谊也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心理分析——互敬共鸣是友谊的基石
心理学认为:人的友谊发展过程,是将个人的自我世界融入众人的自我世界里的过程。也就是说,友谊的发展要使人学会理解他人、谅解他人,并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在这当中,人们要学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的不足,进而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友谊基础,使大家珍惜彼此间的情谊。
美国心理学家乔塞尔森(R. Josselson)进一步指出:友谊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互敬共鸣(mutuality and resonance)。对于小孩子来讲,这意味着他们要学会在交往和玩耍中理解对方,谦让对方,不要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才能培养出友谊的花朵,使它长开不谢。
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一方时常会认为是对方做出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所以与对方分手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心理学当中,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思维(ego-centric thinking)的表现,也是儿童认知能力
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的阶段性特点。
这一阶段,他们还不能有效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的过错,做出自我批评。然而,生活的矛盾与冲突会使得他们逐渐成熟,冲破自我中心的束缚,懂得友谊的真正含义。
成长启示——反思、理解、主动是友谊的关键
同伴群体通常是由在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方面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青少年的学习与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伙伴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冲突的发生也是自然而然的。在“五兄弟”友谊的沉浮中,妈妈的循循善诱使我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我由盯着他人的过错不放到开始检讨自己的过错;它使我学会了在批评他人的同时,也做自我批评;它也使我开始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懂得了怎样去谅解他人;它还使我懂得了怎样主动伸出手,去寻求他人的谅解。
这样,我对友谊的理解与处理就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也由衷体会到反省与宽容的意义所在。我的主动姿态最终赢得了其他各位兄弟的积极反应,使得大家和好如初。
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与其他三兄弟保持联络。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都十分珍惜过去的这一段友谊。
友谊的形成使人摆脱自我中心,友谊的沉浮使人学会怎样与他人互敬共鸣。
相关科学研究2——伙伴关系对成长的影响
瑞典曾公布了一个研究报告,引起了国际关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者在20世纪60年代,对14000名l2岁左右的孩子的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37年后,研究者通过收集可靠的相关数据,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的生存状态,结果发现:在校期间同辈关系不好、功课在及格边缘的孩子,长大后得心脏病、糖尿病的概率大大高于人缘好的孩子;前者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概率,也比后者多出几倍。
脑科学的许多研究也发现,当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受阻时,他周围会形成一个充满压力和威胁的学习、生活与职场环境。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同伴隔离或进入不良团体都会对其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压力会使大脑的化学物质,特别是被称为情绪调节器的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失衡,导致脑功能失调、消极情绪与不适应的行为增加。这种失衡不仅极可能引发冲动性、攻击性行为,甚至会导致出现终生的暴力倾向。此外,人际冷漠、隔离也极有可能引发个体过低的自我概念,产生抑郁情绪,并可能导致退缩和自杀行为。
持续的人际压力和威胁,也会导致海马区域的脑细胞非正常死亡。而这种脑细胞对于学习与记忆又是那么至关重要。这些过度的压力,会使大脑调动资源和执行的功能都大大降低,致使积极的情绪情感难以引发,高效的思维加工受到阻碍。
岳博士家教百宝箱
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满足他成长的多种心理需要,形成人际归属感,增强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岳博士家教建议4:引导孩子理解伙伴的重要性
伙伴之间会形成一个彼此行为的参考体系,这有利于个体社会角色和价值观的形成;伙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往往更为自然,也更符合其内心陪伴与支持的情感需求;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来自同伴的反馈与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岳博士家教建议5:引导孩子认识并化解冲突
面对孩子在友谊发展当中产生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去认识冲突对自己的意义,让孩子重树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尝试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去突破。
岳博士家教建议6:引导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帮助孩子理解良好人际关系对自己的意义,激发孩子主动交往的愿望,带领孩子学习各种交往技巧。
真诚的友谊是一株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受磨难的打击才能名正言顺地以“友谊”称呼。
——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