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程:时空交错的成长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交流开场,展示风采

自成功战胜旱灾,那场别开生面的庆功会与诗词互评活动后,清平镇就像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文化力量,诗词氛围愈发浓厚。村民们不再满足于日常劳作后的闲聊,而是常常聚在树荫下、庭院中,兴致勃勃地探讨诗词创作。从抗旱时的坚韧,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他们把生活的点滴感悟都融入到了诗词里。

田间劳作的间隙,大家也会交流诗词心得。刘大叔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着对身旁的村民说:“上次听了大伙的点评,我回去琢磨了好久,感觉写诗还真是一门学问呐!就说我那首‘旱魃逞凶地笼烟,众心凝处志弥坚。掘泉抗旱终酬愿,喜看欢歌庆瑞年’,有人说‘笼烟’这个词虽然能表现旱灾的压抑,可不够形象,我就一直在想,换成‘罩炎烟’会不会更好,更能体现出那种酷热和干旱的感觉。”小虎则跟在大人身后,眨着大眼睛问道:“我也想写得更好,可怎么才能让诗句更有意思呢?比如说我写‘烈日高悬地欲焦’,要怎么改才能更生动呀?”一位稍年长的村民接过话茬:“你可以加些细节,像‘烈日高悬似火飘,干裂大地欲生焦’,把太阳比作飘动的火焰,再强调大地干裂的样子,画面感一下子就强了。”这些场景都被夏晨和卫烽看在眼里,他们意识到,村民们对诗词的热爱已如星星之火,亟待一个更大的平台来燎原。

于是,夏晨和卫烽决定组织一场更为正式的诗词交流大会。交流大会当日,镇中心的广场被布置得别出心裁。广场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古朴的长桌,上面整齐地铺着素雅的白绢,绢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广场四周,悬挂着一幅幅书法作品,皆是村民们此前创作的诗词,笔锋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与周围的灯笼、绸缎相互映衬,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夏晨早早来到现场,身着一身简约却不失典雅的长袍,这是他入乡随俗特意准备的。他穿梭在人群中,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一边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边检查着现场的布置。这时,一位村民走上前问道:“夏晨,你说今天大伙能拿出啥惊艳的作品?”夏晨笑着回答:“我相信大家这段时间都在用心创作,肯定会有不少惊喜,说不定还能诞生流传后世的佳作呢!”

卫烽也身着一袭干练的服饰,步伐坚定地走进广场。他的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作为有着丰富阅历和独特见解的近代革命者,他对这次交流大会充满信心。他看到夏晨在忙碌,便走上前去,拍了拍夏晨的肩膀,笑着说:“这次活动,大家都很期待,相信一定会很精彩。”夏晨回头,看到是卫烽,也笑着回应:“是啊,经过上次的互评,大家的创作热情更高了,今天肯定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我觉得这次交流,不仅能提升大家的诗词水平,还能让清平镇的文化更上一层楼。”卫烽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诗词是连接我们情感的纽带,也是传承文化的桥梁,希望今天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陆续来到广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彼此交流着对诗词的新感悟。刘大叔依旧是那副豪爽的模样,大笑着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今天可得好好露一手,让大伙看看我的进步!上次你们提的意见,我可都记着呢。”小虎也紧紧跟在大人身后,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虽然年纪小,但他对诗词的热爱丝毫不减,拉着刘大叔的衣角说:“刘大叔,一会儿你可得多教教我。”

待众人都到齐后,夏晨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乡亲,自上次抗旱成功后的诗词互评,大家对诗词的热情愈发高涨。这段时间,我看到大家在田间地头、庭院小巷,都在热烈地讨论诗词。今天,我们齐聚在此,就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交流诗词创作。希望大家都能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卫烽接着夏晨的话说道:“诗词,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也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用诗词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这清平镇的诗词文化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他的话语充满力量,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热烈的氛围中,交流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第一个上台的是一位年轻的村民,他略显紧张地站在众人面前,深吸一口气,缓缓吟诵起自己的新作:“翠柳轻摇映暖阳,田园如画韵悠长。耕牛慢步春光里,笑语欢歌满故乡。”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颤抖,但诗句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却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台下的村民们纷纷露出赞赏的目光,夏晨和卫烽也认真聆听着,不时点头。一位村民忍不住说道:“这诗写得真妙,一下子就把咱清平镇春天的美给勾勒出来了。”另一位村民也附和道:“是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场精彩的诗词盛宴就此开启,而接下来,又会有怎样动人的诗词和精彩的点评出现呢?夏晨和卫烽又将如何在这场交流中,进一步展现自己的风采,推动清平镇诗词文化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