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夺舍长公主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突发情况

“殿下可信得过我?”裴度十分平静的说道。

他在梦中早就知道裴彦被穿越者夺舍,可是夺舍裴彦的穿越者和其他穿越者完全不一样。

在他身上完全没有穿越者的高傲、自满、狂妄。

反倒是对大唐忧心忡忡,一副忠君爱国之相。

这是裴度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胡作非为,不学无术,滥用职权。

搞得裴府上下鸡飞狗跳。

作为大唐忠臣裴度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自己的接班人会是这种人。

一开始他也想为儿子报仇,可真的亲自见过那个穿越者后,他就便改变了主意。

认为这才是他心中的裴彦。

“那你信的自己吗?”李昭阳毫不留情面,“你可是大唐的忠臣,如今却和安禄山之间来往密切。

你可别告诉我,你是为了套出范阳之事。”

裴度无话可说,无论他是不是为了大唐,他都难以自圆其说。

他裴度是忠臣,这并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朝廷上下都是这样认为的。

可如今朝廷却查出裴家和安禄山关系密切,即便安禄山谋反之事尚未查明,那也不是任何人敢和他靠近的。

反倒是所有人都认为的忠臣,却和安禄山关系密切。

这怎能不让人怀疑。

“殿下这是怀疑我裴府是安禄山造反的保护伞?”

“不是吗?外人知道你是忠臣,安禄山是宠臣,你们两人本不应该有所交集。

朝廷所掌握的东西足以让你整个裴府下狱,你难道还想不明白吗?”

两人无言,仿佛陷入了一股死寂。

裴度脸上闪过一丝狰狞,眼神中有些许挣扎,但还是狠下心来:“殿下,我裴家已经掌握安禄山谋反的证据。

只求殿下能将此呈给陛下,即便赔上整个家族也值了。”

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李昭阳。

他没想到裴度真的拿到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

可他裴度又图什么呢?

宁愿包庇穿越者的儿子,宁愿葬送整个家族,宁愿自己身死道消,背负骂名也要为大唐流尽一点血。

是啊,他到底为了什么呢?

“证据在哪?”李昭阳有些不相信,但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就在这里。”

顺着裴度的手,李昭阳看到了他将自己的胸膛剖开。

一个秘典从胸膛中拿出。

双手呈李昭阳,鲜血顿时染红了身体:“殿下,一定要把证据呈给陛下。”

李昭阳大惊,根本没想到裴度会把证据藏在自己的胸膛里。

生命悄然流逝,裴度最终还是倒下。

含着他对大唐的热爱,不惜自污,不惜被人骂奸臣,也要为大唐献出自己的贡献。

李昭阳明白他这是一心求死,根本无力回天。

可是他始终不明白,为何非得做到这种地步。

为了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真的值吗?

李昭阳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大唐人,始终认为大唐亡不亡国和他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这个世界是个修仙世界。

自己作为筑基期修士,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呢?

难道非得在大唐待着吗?

若不是现在实力低微,无法逍遥自在,不然他早就离开大唐了。

“来人。”虽然朝廷将裴氏抓进大牢,但毕竟还没有定罪,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指责裴度是奸臣,“将其好生安葬。”

做完这一切,裴度的死瞬间传遍整个朝廷。

众大臣口说风云,他们不明白裴度这是畏罪自杀,还是想保留忠臣的形象。

可结果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裴度私通安禄山的事实。

而且长公主李昭阳是最后一个见过裴度的人。

这些天有许多人都去过地牢,裴度没有说过一句话,可偏偏长公主去后,就传出裴度死亡的消息。

有种掩耳盗铃的感觉。

毕竟皇家那点破事,谁不知道呢?

就连大唐皇帝都在怀疑长公主是穿越者。

花灯节上碰上同为穿越者的裴彦,现如今裴度又见过长公主后突然暴毙。

这怎能不让人怀疑呢?

可这些大臣都不敢说,一方面是裴度的确是个忠臣,另一方面就是长公主居然通过了巫山问心阵。

这似乎是恰到好处的巧合。

朝廷一直没表态,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但还是有人呈上奏折:“陛下,裴度已死,长公主是见过他最后一面的人......”

李昭阳还是成为了众人关注的对象。

朝堂上。

李林甫一步跨出:“陛下,如今裴度已死,拿到安禄山谋反证据的定然是长公主。”

众大臣议论纷纷,裴度死了,大家能接受。

可你李林甫公然说长公主拿到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这谁能接受。

裴家已经被抄家都没找到的证据,现在你说是裴度在地牢里亲手交给长公主的,说出去谁又能相信呢?

而且你李林甫又怎么知道长公主手里就一定有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呢?

一边是皇室成员,一边是陛下眼中的宠臣。

这两个人都不好得罪。

李隆基沉默片刻后,看向李昭阳:“昭阳手中的确有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吗?”

李昭阳退无可退,毕竟裴度是当着自己的面自杀的。

无论自己怎么说,别人都不太可能相信。

待他呈上证据,李隆基看过后,神色自然,几乎没有任何神情变化。

反倒是退了朝。

所有人都懵了,完全不知道陛下要做什么?

明明可以一举铲除安禄山,却被皇帝硬生生按下。

即便李隆基再过昏庸,证据已经摆在他面前,居然都不下旨捉拿安禄山。

还是说那份证据里根本没有任何能指明安禄山谋反的真相。

李昭阳也有些搞不明白,这个便宜父皇到底要干什么。

对于他来说,有没有证据,他都知道安禄山迟早要反。

但李隆基却依然不动安禄山。

反倒是一拖再拖,就好像是等着安禄山造反那样。

皇帝都走了,众大臣也就没留下的必要。

随后,王公公又叫下李林甫,来宫中议事。

能在朝堂上混的,都是些聪明绝顶的人,自然看出那份证据中有不得了的事情。

否则为何陛下会留下宰相李林甫议事。

长公主身旁的太子,脸色却有些不对。

远远看去,有股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