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风暴前夕
2.1争论
程亦懒散地靠在椅背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眼神却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要是觉得不行,那学会解散好了。”
此话一出,整个会议室一片沉寂。
“你开什么玩笑?”坐在前排的一名大四学长皱起眉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满,“学会成立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帮助高中生做升学规划,不是职涯规划,你这样提议完全偏离了初衷。”
“再说了,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自己不会去找实习、找工作吗?哪需要我们来插手?”另一名学长附和道。
程亦耸了耸肩,毫不在意地笑了笑:“听你们的意思,学会现状不错?会员人数稳定?活动开展顺利?学会未来能继续存活下去?”
两名学长的表情顿时僵住,显然无法反驳。
会议室里依旧安静,陆然手指轻敲着桌面,像是在思考什么。
江晨曦坐在一旁,目光在程亦和陆然之间游移。她本来对学会的存亡问题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但这场会议的争论,却让她对其中的复杂性产生了好奇。
“程亦。”终于,陆然开口了,他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威严,“你的想法,确实值得考虑。”
“不过——”陆然目光一转,看向在场的学长们,“大家的顾虑也有道理。”
程亦挑了挑眉,没有说话,显然在等陆然的下一步回应。
“学会的核心价值,确实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陆然缓缓地说,“但扩展到职涯规划,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制定活动内容、寻找合适的资源,还要面对可能的运营困难。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他扫视全场,最后停在程亦身上,“你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吗?”
程亦笑了笑,双手抱胸:“当然有。”
“我一个人的能力和人际资源有限,这边需要大家高度的配合。不过我能保证只要这个计划获得成功,不仅会让大学生获益不浅。过程中亦会有与企业有密切的来往,如此我们自己也是最大受惠者。No pain no gain。”
2.2裂痕出现
程亦的提案,在学会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支持者认为,与其死守着已经快要失去意义的旧模式,不如顺应时代需求,开拓新的方向。
反对者则坚持认为,学会的初衷是帮助高中生做升学规划,而不是去做职涯辅导。更何况,他们大多数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课程压力已经够大,还要准备考证、安排实习,并不愿意再为学会投入额外的精力。
“我们是升学辅导学会,不是求职培训班。”保守派的领头人——大四学长李承文语气坚定,“这个转型方向根本不现实。”
程亦轻笑一声:“现实?李学长,你有没有去观察过今年新生的情况?有几个是因为升学资讯不足才加入学会的?”
李承文被问得一滞。
“现在的中学生,拿起手机就能查到各种升学信息,我们的学会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程亦继续道,“但你再看看我们自己——身为大学生,真正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人,有多少?”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如果我们想让学会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改变。”程亦语气坚定地说道,“要么适应时代,要么被淘汰。”
语毕,会议室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李承文缓缓地扫视着在场的成员,目光冰冷而疏远。
“既然大家的方向不再一致,我们就不能再参与学会的事务了。”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三人,即日起退出学会。”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会议室里炸开。
“李学长!”一名学弟忍不住惊呼,“你们就这样放弃了吗?!”
“放弃?”李承文淡淡一笑,“不,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只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路。”
旁边的两名大四学长——赵凯和吴铭,也站起身来,神情坚定地表示支持李承文的决定。
程亦脸上的嬉皮笑容收敛了几分,他轻轻地敲了敲桌面,语气听不出喜怒:“你们确定?”
“程亦。”李承文缓缓地说道,“你擅长舌灿莲花,我们不是你的对手,但现实不是靠嘴皮子能改变的。学会的核心价值是帮助高中生做升学规划,而不是被你硬生生地改造成职涯咨询所。”
“那你们又为什么要退出?”程亦淡淡地问道。
“因为这个学会,已经变得不再像我们认识的样子。”李承文低沉道,“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实习、论文、找工作……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和你们争论这些没有意义的事。”
“既然目标不同,理念不合,我们就没必要继续留下来。”赵凯补充道。
陆然一直沉默地听着,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衡量这场风暴的影响。
江晨曦在一旁看着,隐约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意见上的分歧,而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分裂。
“如果你们这样做,学会人数会跌破10人。”程亦忽然开口,语气里透着认真。
李承文面无表情没有再回答,而是转身,毫不犹豫地朝门外走去,赵凯和吴铭紧随其后。
会议室的门被“砰”地一声关上,震得整个房间都仿佛在颤抖。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现在,学会只剩下10人——其中还包括刚加入的两位大一新生。
再少一个人,根据校章学会就会被强制解散。
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场会议最终以不欢而散结束。
程亦揉了揉眉心,眼底闪过一丝疲惫。
陆然轻轻叹了口气,看向他:“兄弟,我们暂时放弃改革吧。”
程亦抬起头,讶异地看着陆然。
“升学讲座马上要到了,我们目前没多余时间纠结这个。”陆然顿了顿,继续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撑住这个团队,等熬过了升学讲座,再考虑未来的事。”
程亦看着他,半晌后,笑了:“行吧兄弟,先听你的。”
2.2逼不得已的谈判
当晚,陆然和程亦拨通了李承文的电话,邀请他以及赵凯和吴铭在校外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李承文虽然不情愿,但碍于以前曾经一起共事的情面和对学会的情怀,最终还是答应了见面。
夜晚的咖啡馆人不多,灯光柔和而温暖,但桌上的五个人却是剑拔弩张。
“说吧,你们找我们出来干什么?”李承文率先开口,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防备。
“很简单,我们想谈谈你们退出的事情。”陆然单刀直入。
李承文闻言,冷笑了一声:“学会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学会了,我们选择离开,有什么好谈的?”
“如果你们现在离开,学会就会直接跌破最低人数要求,被校方强制解散。”陆然的声音很平稳,但话语却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直击对方的软肋。
赵凯和吴铭的表情顿时变了变。
李承文皱了皱眉,但很快恢复了冷静:“这和我们已经无关了。”
“无关?”程亦笑了,语气带着一丝讽刺,“你确定吗?别忘了,当初是你们努力把学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如果它在你们毕业前被解散,你们甘心?”
李承文的脸色微微一沉,但仍旧不为所动:“学会的未来已经不在我们手上了,我们不能陪你们一起走这条路。”
程亦敲了敲桌子,漫不经心地说道:“承文学长,你们真的愿意就这样走掉吗?你们付出了四年的努力,就为了临走前眼睁睁看着它完蛋?”
李承文没有回答。
赵凯叹了口气,忍不住开口:“老实说,我是有点不甘心的……但我们是真的没时间了。马上就要实习、考证,我们已经无暇顾及学会的事了。”
程亦顺势追击:“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些现实因素,你们其实是愿意留下来的?”
吴铭皱了皱眉,看了李承文一眼,最终点了点头:“算是吧。”
程亦看向陆然,挑眉:“看来,我们还是有谈判空间的。”
陆然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你们不想负责学会未来的转型,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退一步。但眼下学会需要你们,至少在升学讲座前,我们需要你们的经验。”
李承文终于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陆然:“你的意思是?”
“很简单。”陆然语气不疾不徐,“我们不强求你们继续留在学会,但至少,升学讲座的筹备,你们不能缺席。”
“你们可以不参加未来的改革,也可以在讲座结束后正式退出,但至少,在你们离开前,帮学会完成最后一次升学讲座。”
李承文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几下,沉默不语。
赵凯和吴铭对视了一眼,似乎也在衡量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我们可以答应你们。”李承文终于开口,但语气依旧严肃,“不过,讲座之后,我们还是会退出。”
“成交。”陆然点了点头。
程亦笑了:“学长们果然是有责任心的人。”
谈判终于达成了共识,但空气中仍然残留着一丝紧张和不确定感,李承文显然没有打算让程亦和陆然那么轻松。
他缓缓开口:“不过,我们有几个条件。”
程亦扬了扬眉:“哦?你说说看?”
“第一,我们加入筹备组只是负责升学讲座,不会再参与学会其他事务。”李承文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讲座后,我们会正式离开,学会未来的方向,你们自己负责。”
程亦笑了:“这些我们都答应了,你还想要什么?”
李承文看着程亦,缓缓说道:“第三,我们不会像以前那样投入全部精力,因为我们即将实习、找工作,我们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换句话说,你们不能把所有任务都甩给我们,我们能帮忙,但不能成为主力。”
陆然沉默片刻,最后缓缓点头:“可以。”
李承文深深地看了陆然一眼,缓缓伸出手:“那就合作愉快了。”
程亦也笑着伸出手:“合作愉快。”
两方握手,达成了短暂的协议。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妥协,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从咖啡馆出来后,程亦忍不住伸了个懒腰:“呼,总算搞定了。”
陆然侧头看着他,目光深邃:“你觉得他们会彻底退出吗?”
程亦耸了耸肩,漫不经心地说道:“谁知道呢?有些人说走就走,但有些人,走了也不一定会真的离开。”
陆然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向夜空,深思着什么。
远处,校园的灯光依旧亮着,映照着他们即将面对的未知挑战。
2.3筹备的火花
由于大部分大一、大二的会员以“期中考试”为由拒绝报名,筹委会最终只剩下5个人——陆然、程亦、江晨曦、赵宇恒和林婧怡,再加上在旁边协助的李承文、赵凯和吴铭。
此外,3位心理辅导系的大三生,沈妍、韩峻锋和苏雅宁也应特别邀请加入进来,帮助培训会员们如何更好地与中学生沟通。
沈妍性格温柔细腻,善于察言观色,是心理学系的佼佼者。
她的加入,让整个筹备团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新的平衡。
升学讲座的筹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间紧迫,人员不足,每个筹委成员几乎都被压上了双倍的任务。作为主席,陆然承担了整体统筹工作,而江晨曦则被分配到了宣传与流程策划的小组,直接由陆然指导。
一开始,江晨曦只是按照常规流程完成自己的部分,但她很快就发现,陆然对于策划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某天下午,在学会办公室里,江晨曦正埋头整理讲座的日程安排,陆然走到她身边,手中拿着她刚刚打印出的策划书。
“这里,”陆然修长的手指轻敲着纸张,“你把Q&A环节安排在最后,会不会让前面的讲座显得太过冗长?”
江晨曦抬头看了他一眼,正想反驳,却对上了陆然略带探究意味的目光。她顿了顿,咬着笔尖思索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但如果放在中间,会不会打断讲座的流畅性?而且,万一同学们的提问过多,会导致后面的部分时间不够。”
陆然低笑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考虑得很全面。”
这句赞扬让江晨曦有些意外,她微微挑眉:“没想到你会这么快就接受别人的意见。”
“是你的意见值得接受。”陆然轻轻合上文件,朝她点了点头,“看来,你比我想象中更适合做策划。”
江晨曦的心头一颤。虽然只是随意的一句话,但她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陆然言语间流露出的认可。这种被人认可的感觉,让她心里泛起了细微的波澜。
——第一次的触动,源自思想上的交锋。
之后的几天,两人经常因讲座安排的问题展开讨论,有时甚至会争论起来。
“既然我们要提升影响力,那为什么不考虑直播讲座?”江晨曦兴致勃勃地提议。
“风险太大。”陆然摇头,“如果技术不成熟,音频和画面出问题,反而会影响效果。”
“但如果成功,我们可以让外地的中学生也能看到,这是一次提升学会知名度的好机会。”江晨曦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陆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你还真是不轻易妥协。”
“当然。”江晨曦抬起下巴,语气带着一丝得意,“我是不会输的。”
“那好吧。”陆然合上文件,眼神深邃,“我给你一次机会,明天拿出详细的执行方案来说服我。”
这是一种被正视的感觉,也是一种隐隐的较量。江晨曦发现自己对陆然的态度,已经不再单纯是对学会主席的尊敬,而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她开始期待和他争论,期待他认可自己的想法,甚至期待他偶尔流露出的温和笑容。
——第二次的触动,是在一次次的交锋中酝酿。
有一天晚上,学会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江晨曦埋头修改讲座宣传文案,陆然则在核对讲座的预算。窗外夜色深沉,办公桌上的台灯投下柔和的光晕,氛围静谧得有些奇异。
江晨曦用手撑着头,眼睛盯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陆然注意到了她的疲惫,微微叹了口气,从桌上拿起一罐未开封的咖啡,轻轻放到她手边:“喝点东西,别累过头了。”
江晨曦微微一愣,抬头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喝这个?”
陆然挑了挑眉,语气平静:“你每次开会前都会喝这款咖啡。”
她心里微微一震。原来,他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江晨曦忽然觉得,陆然这个人,虽然外表冷静,行事果断,但在不经意间,似乎也会展露出某种温柔的关怀。而这份关怀,让她的心情变得微妙起来。
她接过咖啡,轻轻地笑了笑:“谢谢。”
陆然看着她,眸光深邃,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最终只是轻轻点头:“早点休息。”
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第三次的触动,是一份无言的关心。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每次开会,江晨曦都能敏锐地感觉到陆然的目光偶尔会落在自己身上,而她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寻找他的身影。
这是一种不需要言说的默契,也是一场无声的暧昧较量。
但他们都没有点破——或许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彼此都还不确定这份情绪的真实意义。但无论如何,这场升学讲座的筹备,已经在他们之间悄然埋下了一颗不知会开出怎样花朵的种子。
2.4不祥的预感
某天会议结束后,已经是傍晚时分。
“去吃个饭?”陆然看着江晨曦,随口问道。
江晨曦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好啊。”
两人来到校园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简单地点了些菜。
“这次的升学讲座……”陆然忽然开口,语气有些低沉,“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怎么了?”江晨曦疑惑地看着他。
陆然放下筷子,眉头微微皱起:“我们学会现在的状况太危险了。成员流失,内部矛盾,再加上文学学会一直在寻找机会挖我们的墙角……”
“文学学会?”江晨曦皱眉,“他们也在做类似的事?”
“他们想要扩大影响力,而我们目前拥有的资源,是他们最想要的东西。”陆然缓缓道,“如果这次升学讲座出了什么意外,可能会成为压垮学会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晨曦的手微微一顿。
她隐约察觉到,这次的讲座,或许不会那么顺利……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