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妙论如惊雷,仙翁书圣惊

“仙翁,此乃琅琊刘浚之,家住钱塘,乃我新收的爱徒。”

王献之见状,指着刘浚之向葛洪介绍道。

刘浚之连忙躬身行礼,大声的说道:“小子刘浚之,见过仙翁。”

童颜鹤发的葛洪,真的是有几分得道高人的气度,令刘浚之不禁有些心神往之。

葛洪点点头,浅笑道:“逸少素来闲散淡雅,罕有收徒,你既然得入其法眼,想来也是才格俱佳。”

“侥幸蒙得恩师看重,实在不敢承仙翁夸赞。”刘浚之谦虚道。

葛洪知道钱塘县有一家琅琊迁来的刘氏,已经猜到刘浚之是中书舍人刘弘的儿子。

“吾曾听闻凿冰求鲈之事,可是你也?”葛洪接着问道。

“是。”刘浚之点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葛洪上下打量刘浚之一番,笑着点点头。

随后,葛洪邀请四人进入内堂。

在一番闲聊后,王羲之与葛洪很快就进入了讨论修行的话题当中。

刘浚之此时才明白,王羲之此行拜访葛洪,主要就是为了修行养身。

葛洪乃是道家金丹派祖师,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搞内练养气,外炼金丹的门派。

除了在医学上有《肘后备急方》等著作,其实在炼丹上更是祖师级别的人物。

在《抱朴子内篇》记载当中,葛洪认为“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他认为凡人与修仙者,主要在于一个只吃五谷杂粮,一个需要内服丹药,再加上内养精元,才能达到飞升脱俗的超然成仙成就。

王羲之与葛洪讨论的愈发热络,王献之和王孟姜毕竟是十四岁的少年,对这些修仙丹药什么的,并没有兴趣,直觉的跟往常一样,又是昏昏欲睡起来。

刘浚之在旁边听着,却是津津有味。

这倒不是说,他对于修仙吃丹药感兴趣,而是因为在交谈之中,葛洪的诸多道家学说,在逻辑上颇有自成逻辑的妙味。

汉末的五斗米道,从张道陵祖师开始,主要走的路线是广收门徒,而葛洪的想法,则是‘修行者自渡’,主打就是一个信徒自己主动。

葛洪似乎早已经习惯王献之、王孟姜这种少年人兴趣寥寥的状态,看到刘浚之听得认真,不禁留意起来。

“逸少佳徒,倒也是有些根骨。”葛洪笑着说道。

年轻人总觉得人生漫长,什么长生修仙,全是遥不可及又虚无缥缈的状态。

王羲之闻言,亦是惊讶于刘浚之的反应,笑着说道:“浚之,难道也懂修行之道?”

“仙翁,恩师,什么修行之道,小子才疏学浅,并不曾涉猎,只是听仙翁之言,觉得内有经世济民之道,其他皆是茫然尔。”刘浚之笑着说道。

葛洪的道教学说,主张为人要戒除贪婪狠厉,功名利禄皆是尘土浮云,但并不介意信徒入世。

正所谓仙凡殊途,各有各的路径。

对于当今天下大乱之世,葛洪也是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认为乱世当用重典,惩治不法,如此才能凡者得人间仙境,修行者超然于内养外丹。

葛洪听了刘浚之的话,大为赞许,语气上却是调侃着说道。

“浚之所言者大矣,经世济民,可不是说说而已,若是像老道这样,只会夸夸其谈,乃误国之道。”

当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葛洪,刚刚以军功定乱江东,但随后便是八王之乱的高峰时刻,紧接着又是匈奴攻破两京、羯胡窃据中原、东晋偏安一隅……

局势崩溃至此,葛洪自己早就感觉凭借江东这帮子高门士族的家伙,根本没有什么希望。

难道靠着谈玄论道,诗赋书法,就能让胡人纳头便拜不成?

当然,此等世间纷争,葛洪心中早已经放下了。

“仙翁所言,在小子看来,有道理,但也有谬误之处。”刘浚之坦然说道。

葛洪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浚之此话何意?”

当面指说仙翁的话不对,哪怕是王羲之也未曾有过此举。

刚才还昏昏沉沉的王献之和王孟姜,霎时来了精神,全都睁大眼睛看了过来。

王羲之则是怕刘浚之年少轻狂,说出什么惹恼葛洪的话,故意板着脸说道:“少年率性,但不可莽撞,浚之……”

葛洪却不以为意,轻甩塵尾,拦住了王羲之,慈祥的说道:“无妨,浚之只管说来。”

因一言而兴怒于人,那就不是他小仙翁葛洪了。

“仙翁言: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

“仙翁此言甚妙,在浚之看来,人与国类同。人得五谷活,得神药仙。于国亦如此。国得‘五谷’则存,失‘五谷’则衰。若得神药,当可兴盛。然同理,世上从无永盛之国,亦无永生之人矣……”刘浚之清峻的脸庞上,双眸开阖,侃侃而谈,毫不怯场。

“金丹之术,若求延年益寿,消灾解病,则有百利而无害。若求长生飞仙,则如梦幻泡影,恐生祸端。”

刘浚之一番话说完,屋内鸦雀无声。

葛洪与王羲之,都瞪着眼睛,面露惊异之色看着刘浚之。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刘浚之竟以人推国,在金丹之术中,思考谋国之道,又以国喻人,讽金丹长生之道。

半晌,葛洪才开口道:“长生之言,暂且不论。浚之,你方才所言国之‘五谷’,何解?”

刘浚之想了想,道:“国之根本,为民。于国而言,民安如‘五谷’,民富如‘神药’。”

“民安为‘五谷’,民富如‘神药’……”

葛洪与王羲之细细推敲刘浚之这句话,对视一眼,两人眼眸中的光芒愈亮。

刘浚之此言很好理解——民弱国衰,民安国活,民富国盛!

这番言论,越品越妙。

但葛洪和王羲之,总感觉这话虽妙,也空,他们看着神情淡然自若的刘浚之,都意识到,刘浚之胸中所觉,恐怕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