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等待
早上一大早,邵承东就来到菜市场,趁着人少,买到了一副猪大肠。
京城的猪大肠可不便宜,比保定贵,要五毛一斤。
可能因为京城喜欢吃卤煮的原因,猪内脏的价格比肉便宜不了多少,唯一的好处是不要票。
把猪大肠提回家,先拿进空间,清理了一遍,顾不上清理第二遍,只是用茶叶揉了一遍,就放在空间里。
外面是六月天,空间里是十二月,在空间里不怕坏。
今天是他妈做的早饭,非常简单地热了三个馒头,他吃两个,他妈只吃了一个,然后一人一杯酸奶。
空间里的酸奶也不多了,今后想吃都没有了。
到了单位,他是第一个来的,在门口等了几分钟,胡伟华就到了。
在七点半之前开了门,很快尚工就到了。
尚工是第二组的总工,但是按级别,只是五级,而马总工却是铣床部的总工,级别是三级。
算起来,马总工现在的级别,比他爸爸还要高一级。
他爸虽然职位高,担任了副所长,工程师几倍还只是四级。
当然,一旦无刷电机项目成功,他爸爸的级别能直接到二级。
他这都不属于产业级的工程师了,是直接开创了一个产业。
尚工一进门就跟邵承东说道:“承东,把你的图纸拿出来,我今天好好看一下。”
邵承东就等他这句话,立即把图纸拿出来递给他,笑道:“尚工,要不要尝尝马总工的云雾茶?”
他嘿嘿笑了起来,用手指点了点邵承东。“识趣!”
从自己的袋子里拿出了茶缸,递给了邵承东,胡伟华立即说道:“我去打水。”
邵承东笑道:“我去吧。”
研究所这边并没有开水,想要打热水,还要去一机床的冶炼室。
一机床的冶炼室是一个实验室性质的冶炼部门,专门试验各种钢材的材料耐性。
所以这里有一座冶炼炉,能时刻烧水。
他昨天下午就去打了一遍开水,知道位置。
与此同时,他也在考虑如何打通这个环节,以后自己也能做一些试验。
不管以后怎么做,混个脸熟是必须的。
打了热水回来,邵承东给自己,胡伟华,尚工都泡了一杯茶。
尚工等他忙完,问道:“承东,你这里的要求是用高速钢来制造滑轨,导轨,甚至立柱,降低一点要求行不行?”
邵承东点了点头说道:“立柱的要求可以低一点,用普通碳素钢就可以,但是导轨与卡槽最好用高速钢。而且铣刀也需要高速钢,甚至硬质合金钢,所以这道程序不能少。”
尚工闻言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又低头看图纸。
过了一会儿,他又抬头问道:“这样算下来,成本不会低啊。我觉得你对这个技术有些过于乐观,效果不一定有你说的这么好。”
邵承东笑道:“尚工先全部看完,把问题综合一下我们再讨论。”
“也是……”
邵承东知道他的心态,他虽然看到了前景,但内心里对邵承东还有些不信任,总觉得邵承东太年轻,对技改方案希望太高,实际效果不一定如意。
可邵承东自己很清楚,他拿出的方案,是未来经过验证的优秀方案。
特别是在数控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这种通过硬控来调整工作台,多悬臂的方案,是最优秀的方案。
现如今的国外,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精加工的。
比如说SKF的轴承加工工艺,绝对是世界顶级的精密,他们靠的除了材料工艺的领先,就是通过多悬臂,活动工作台来加工轴承。
邵承东不可能完全复制他们的技术,因为又很多都没有公开过。
可是这两种技术,在国内一直用到下个世纪初。
在国外封锁我们的四轴加工技术,五轴加工技术的时候,我们就是靠这种方案进行替代加工。
只不过,由于看似只是改进了进刀与支撑,突破不大,所以一开始没有谁能真正发现这个技术的厉害。
当然,更主要的问题是,材料工艺的短板。
说实话,只要把多悬臂与活动工作台两个难题全部解决,国内的加工工艺能跃升一个台阶。
不要说工业品了,就连导弹,火箭的内外壁加工,也不需要求人了。
因为邵承东现在只是从最简单的立式铣床改进,后续还有镗床,刨床,龙门铣床,车床,都能改进。
这项技术看似普通,却是通用的。
别的不敢说,只要顺利,邵承东别的不敢保证,最少敢保证七十年代之前,我们的加工能力可以追上国际平均水准。
七十年代以后就不行了,因为国外那个时候数控技术发展起来,利用芯片控制的精度,远远超过了人工。
尚工这一看,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快过去了,十一点的时候,他出去上了一个厕所,回来后拿着自己的笔记本,跟邵承东说道:“来,承东,我们好好谈谈。”
尚工毕竟是立式铣床的专家,虽然他一开始没有觉得邵承东的改进多了不起,但全部看完后,他已经全部明白了。
如今的他,少了一些挑剔,多了一点惊喜。
“承东,多悬臂递进加工程序与工作台多面旋转设置,是不是可以用在其他机床上?”
邵承东点了点头。“不同的机床,需要调整不同的动力方式,有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但是将刀片加工行程增加,精度难以控制。”
“所以需要更加耐受的材料。”
“这些设计你进行过论证吗?”
“理论上论证过,至于试验嘛,我家里没有这个条件。”
尚工笑了起来,点了点头说道:“我还没有在你的图纸里面发现任何缺陷,足以说明你的技改方案很成熟。但我们是做工业的,一切要靠现实说话。你做了成本估算吗?”
邵承东跟他爸早就探讨过这个问题,闻言说道:“如果一切按照图纸上的设定,一两万是最起码的,甚至可能需要四五万。
不过一开始我们也不需要要求这么高,将一些要求降低一些,预计需要一万成本,我就能做出成品。”
尚工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觉得不止,光是去厂里按照要求做出样品,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材料,现在国内只有不多的几个厂家能做出样品,开模的成本比你预计的要高的多……”
邵承东点了点头。“国内现在应该就只有两家工厂能做出来,一家是北满,一家是武钢。北满去年就研发出来了这种特种钢,武钢今年也做出来了,至于其他厂家,我还不清楚。”
尚工笑道:“你少说了两家,金州与抚顺特钢现在也能造出这几种钢材。在机床领域,金州的研究更广泛一些。”
邵承东眼睛一亮,问道:“你的意思是,金州那边愿意按照我们的需求提供材料?”
“还不确定,不过他们主要提供机床用钢,像武钢更多发展船舶特种钢,而另外两家偏军工。
这件事也不急,我还需要论证一番,然后汇报给马总工,具体什么时候能成立项目组,还要等上面批复。”
邵承东点了点头。“我明白,要按照程序来,我也有足够的耐心。”
不仅仅是程序的问题,还有资源调配的问题。
现在可不是未来,工业能力溢出,每一家企业,连着加班都不一定能供应需求。
范长根的信里都说他们江城重工,现在的生产任务都排到半年后了。
他们研究所是开发型机构,想要造样品出来,也不能影响生产,只能找关系,趁着人家的生产的过程,弄点边角料试验。
所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他爸爸弄的无刷电机,现在是部里的重点项目,要求所有厂家提供便利,可一切都还在材料收集过程中。
不是厂家不听话,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做出的样品不合格。
一穷二白的年代,一切就是这么艰难。
中午回到家,邵承东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把一副猪大肠给弄的干干净净。
然后他在院子里点燃了煤炉,把猪大肠卤上,这才去上班。
胡伟华下午被项目组叫走跑腿了,邵承东原本想叫他晚上一起吃个饭,也只能等下次了。
胡伟华不在,邵承东就只能守在办公室里接电话。
他虽然对人事不熟,但是把来电的人记的清清楚楚,该打的电话也通知了过去。
六点半的时候,他就只能一个人锁上了门,然后下班。
相比在工厂实习的辛苦,研究所的工作真的很轻松,可他也真的不习惯。
他到家的时候,苏守真已经到家了,他妈也难得准时回家,而客人们也已经来了。
虽然邵承东不在家,但孙玉平跟邵承东妈妈,苏守真都见过,就直接上门了。
谭琪明的女朋友叫王玲,也是京城人,有工作,还长的挺漂亮。
当然,在邵承东眼里,远远比不上苏守真。
她的条件好,眼光高,但邵承东他们这些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到厂里就分配一间筒子楼,一个月工资将近五十,转正就是五十五。
这样的条件,百分之九十的女孩都拒绝不了。
所以只是跟谭琪明相亲了一次,就确定了关系。
邵承东对他们的感情很好奇,可是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在炉子上的肥肠上。
孙玉平口水只差流下来了。“承东,你怎么卤的,为什么这肥肠这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