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病案举例
病例1
患者男,51岁。
主诉:双下肢水肿6个月。
症状: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逐渐加重,按之凹陷,午后症状加重,伴有乏力、气短,睡眠差,入睡困难。
脉象:脉沉,略洪大。
舌象:见图1-2-1。

图1-2-1
【凭舌用药】
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阳气亏虚之象,故重用黄芪补气助阳。
舌中线有裂纹,舌中央前、中、后均凹陷,选用党参、炒白术、桂枝、菟丝子、山药以振心肺脾肾之阳气。
患者心肺脾肾阳气俱虚,心阳虚温煦、推动无力,肺主通调水道,脾司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用黄芪补气又可行水,选用茯苓、泽泻、生姜皮、冬瓜皮加强利水消肿之力。
舌尖平,心神失养,故睡眠不好,加炒酸枣仁养血安神。
处方:
黄芪、炒酸枣仁各3,党参、炒白术、桂枝、菟丝子、茯苓、泽泻各2,山药、生姜皮、冬瓜皮、五味子、炙甘草各1。按比例配1周的浓缩颗粒剂,每次6g,每日2次。
治疗1周后,患者下肢水肿明显减轻,体力好转,睡眠改善。舌体胖大、舌边齿痕及舌中线凹陷均减轻,舌象如图1-2-2。

图1-2-2
病例2
患者女,26岁。
主诉:严重痛经10年余。
症状:患者严重痛经,月经规律,量多舌偏暗,经前1周、经期及经后数日均有腹痛、腰痛及股前部疼痛,痛经时伴有极度乏力、情绪低落、胃肠不适,平素工作压力大,容易紧张烦躁,腹胀,怕冷,大便正常,睡眠差,入睡困难。
脉象:脉沉,略涩。
舌象:见图1-2-3。

图1-2-3
【凭舌用药】
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阳气亏虚之象,故用黄芪补气助阳,以期气行则血行,阳回则湿散。
舌淡胖,舌中线略凹陷,心脾肾阳虚之象,选用炒白术、桂枝、菟丝子、小茴香以振心脾肾之阳气。
舌苔白腻,寒湿弥漫三焦,加茯苓、白扁豆、半夏、薏苡仁祛湿化浊。
中焦中线两侧隆起,胃气不降,用陈皮、厚朴理中焦之气滞。
左舌大,肝气郁滞,选柴胡、香附、延胡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舌尖平且有红点,心火上炎,心神失养,故睡眠不好,加柏子仁、丹参养血安神,清心除烦。
处方:
黄芪、小茴香各2,炒白术、菟丝子、桂枝、茯苓、白扁豆、半夏、陈皮、厚朴、柴胡、香附、丹参、柏子仁各1,延胡索、薏苡仁各3。按比例配1个月浓缩颗粒剂,每次6g,每日2次。
治疗1个月后,患者痛经明显减轻,仅月经第一天略有腹痛,体力好转,睡眠改善。舌体胖大、舌边齿痕及舌中线凹陷、白腻苔均减轻,舌象如图1-2-4。下焦寒湿仍重,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痛经治愈。

图1-2-4
病例3(殷鸿春病案)
患者女,42岁。远程诊疗。
主诉:牙龈出血及皮下紫癜2周。
症状: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后痛,周身酸痛,2周前皮肤出现瘀斑瘀点及牙龈出血,舌面渗血,口内肿胀感,伸舌受限,局部触痛(见图1-2-5)。平素时有乏力,手足易冷,大便不规律,偏稀,纳眠可。
舌象:见图1-2-6(所有舌照为患者提供,故清晰度欠佳)。

图1-2-5

图1-2-6
【凭舌用药】
舌质淡,舌体略胖,边有齿痕,为阳气亏虚之象,故用黄芪补气助阳,以期气充以助摄血。舌苔白腻,舌中线略凹陷,心脾气阳不足之象,选用炒白术、炒白扁豆以振心脾之阳气,兼祛湿化浊。加茜草祛瘀通经,以助凉血止血。
处方:
黄芪3,茜草2,炙甘草1,炒白术1,炒白扁豆2。按比例配1天的浓缩颗粒剂,每次11g,每日2次。
第二天,患者微信回复,精力体力好转,口腔内仍有出血及肿胀感,局部触痛好转(见图1-2-7),舌象见图1-2-8,虽然仍有薄白腻苔,舌体略见红象,考虑患者虽素体气虚为本,但已有热入阳明,急则治其标,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直折其热,遂给予生药三味:
生大黄、黄连、黄芩各5g,开水浸泡10分钟,待温度降低后饮用,日2次。

图1-2-7

图1-2-8
第三天,患者微信回复,牙龈渗血明显减少,口内肿胀感减轻,伸舌仍受限(见图1-2-9),已经4天无大便,舌象见图1-2-10。效不更方,随嘱上方:生大黄、黄连、黄芩各5g,开水浸泡10分钟,继服2次。

图1-2-9

图1-2-10
第四天,患者说大便1次,仍略有牙龈渗血,但伸舌容易些(见图1-2-11),舌象见图1-2-12。加地榆炭、茜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舌淡苔白及齿痕仍明显,故加黄芪、白术顾护阳气,修改处方为:
大黄、黄连各2,黄芩、地榆炭、茜草、白术、黄芪各1。按比例配1天的浓缩颗粒剂,每次12g,日2次。

图1-2-11

图1-2-12
第五天,患者述牙龈渗血继续减轻,已无血色口水,为淡褐色(见图1-2-13),早上1次稀便。舌象见图1-2-14,上焦右侧略有隆起,加紫菀降肺下气,三焦经仍然显形,苔白腻(舌面略黄,为喝中药染苔),加大黄芪用量及茯苓以补气健脾除湿,加仙鹤草以增补虚止血之力,舌尖略红,加肉桂引火归原,处方如下:

图1-2-13

图1-2-14
大黄、黄连、茯苓各2,黄芩、地榆炭、紫菀、白术、肉桂各1,黄芪、仙鹤草各3。按比例配1天的浓缩颗粒剂,每次12g,日2次。
第六天,患者出血已经基本消失,减黄芩、黄连的用量,以防苦寒伤阳,处方如下:
大黄、茯苓各2,黄连、黄芩各0.5,地榆炭、紫菀、白术、肉桂各1,黄芪、仙鹤草各3。按比例配1天的浓缩颗粒剂,每次12g,日2次。
第七天,患者述出血完全消失(见图1-2-15),舌象见图1-2-16,仍有阳气虚损之象,去黄连、仙鹤草,加茜草,处方如下:
大黄、黄芩各0.5,地榆炭、紫菀、白术、肉桂、茜草各1,黄芪、茯苓各2。按比例配浓缩颗粒剂,1次4g,日2次,小量巩固1周。
患者未再出血,完全康复。

图1-2-15

图1-2-16
(撰稿人: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