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智慧医疗与智慧健康管理
一、智慧医疗的概念与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推动了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加速涌现。起源于2009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智慧医疗是通过医疗专业知识和实践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及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健康促进与疾病诊疗的应用科学,是一种有潜力改善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和区域不平衡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是医学与一系列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介导现实、计算机导航、3D打印、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云平台、远程通信、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等的密切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包括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传感器和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远程医疗及健康相关服务。
智慧医疗的核心理念是“交叉、融合”,其为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疾病的诊治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强大的工具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从而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4亿。互联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普及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移动5G网络实时传送为远程监测和远程会诊等提供了支撑;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移动支付使用不断深入,互联网医院已发展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为解决或缓解实体机构医疗压力提出了潜在解决方案,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慧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智慧健康管理”这一名词真正在健康管理领域广泛传播始于2016年,白书忠教授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上提出健康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之一即“从健康管理+信息化向互联网+健康管理转变,实现智慧健康管理”。由于不同专业视角的局限性,目前智慧健康管理尚未有统一定义。为明确其概念,参考“智慧城市”的定义并结合健康管理的学科特点,本书对智慧健康管理拟定义如下:“智慧健康管理是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干预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的各项信息,为广大慢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管理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图2)。”
在健康管理学科的发展中,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诊疗技术必将在更多生活工作场景中触达广大健康管理需求人群,实现保健康、治未病,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更多环节成为学科发展的催化剂、润滑剂。

图2 智慧健康管理服务示意图
把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可穿戴式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最新概念与手段,集成到健康管理体系中来,包括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干预与管理等,使传统的以医院治疗为中心的健康产业模式面临革命性变化。各种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至健康监测终端,使用户远在千里之外也可每天24小时得到实时监测和连续记录,获得大数据下的远程治疗方案与生活方式指导。这种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以移动通信为手段的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将使人类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精确化、瞬时化,能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和支撑体系,更加精准地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培养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促进全民健康。
智慧健康管理服务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医疗服务便捷化和健康管理精细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它以智能的方式主动管理人们的健康,满足医疗卫生领域的多方面需求,并凭借在系统集成、互联互通、智能处理等方面的高水准,保证人们实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激励个人作出更明智的决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健康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半径和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动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健康管理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