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杜克大学的全NBA阵容!
更衣室里。
李猎刚好看到了一份报纸,上面在分析他以后进NBA之后的打法,不少评论人信誓旦旦的认为他必然是增重打中锋。
因为他的身高怎么看都是中锋身高,甚至很多评论员还说他不打内线的话,无法在NBA生存。
看着这些言论,李猎没有去回应。
无知而已。
字母哥,身高2米11,臂展2米21,体重110公斤。
霍姆格伦,身高2米16,臂展2米29,体重88公斤。
两人都不是纯内线球员。
李猎的身高臂展体重是介于字母哥跟霍姆格伦之间的,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这种“全能锋线”然后他有更灵活的移动能力跟更好投射技术,再兼顾力量、速度与爆发力。
有问题吗?
那些认为小前锋只能是身高2米03的评论员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或者是思维局限性。
这些东西没什么好争辩的,他始终坚定着走自己的路。
因为这就是正确的路。
在现代篮球理念中,位置已经逐渐模糊化了。
文班亚马还经常运球后撤步、大变向,约基奇也跟控卫一样运球过半场....
只要能够赢球,位置这个概念更多是人为设置的。
扔掉报纸,李猎看起了杜克大学的球探报告,他在结合自己理解来再度了解即将要对决的这支球队。
NCAA杜克大学篮球队是美国大学篮球历史上最成功的豪门之一,以其卓越的战绩、传奇教练和培养出的众多 NBA球星闻名。
莱特纳(1992年冠军核心)、希尔(NBA全明星)、巴蒂尔(NBA冠军)....
至今为止,杜克有61名球员被 NBA选中,其中8人成为乐透秀,老 K教练的助教与弟子如博比・赫利、乔恩・沙伊尔等也成为名校主帅。
他们今年的阵容也非常强大,拥有多位进入NBA的球员。
凯尔・辛格勒:他是杜克的核心球员,在球场上担任小前锋,记忆中,这家伙好像是凭借出色的表现当选了今年四强赛的 MOP。
辛格勒就是身高 2.03米,体重 98公斤,臂展一般的标准小前锋,他的运动能力在 NBA小前锋中处于中下游。
在NBA,辛格勒缺乏爆发力和横向移动速度,难以跟上对手的突破节奏,防守端容易成为错位针对的对象。
尽管有一定的篮球智商较高,但受限于身体条件,他在协防、换防和对抗中表现平庸,无法满足 NBA对侧翼球员的防守要求。
另外这家伙进攻端也没什么持球能力,就可以投下三分,在NBA被针对的话就没办法做出太大贡献,他在雷霆拿到一份保障性合同之后就被淘汰了。
兰斯・托马斯:身高 2.06米、体重 109公斤的大前锋,运动能力平庸,爆发力不足,难以在篮下对抗或快攻中占优。
进攻非常依赖身体对抗和二次进攻,缺乏稳定的中远距离投篮,无法适应现代 NBA对空间型四号位的需求。
至于防守端,尽管篮板嗅觉不错,但横向移动慢,难以换防外线球员,在挡拆防守中容易被针对。
当然,最主要是他进入NBA的时候24岁了,没有了培养潜力,加上伤病因素等等,没有球队愿意对一个蓝领球员有太多的耐心。
布莱恩・祖贝克:身高 2.16米的祖贝克体重达 113公斤,但移动速度慢、爆发力不足,在 NBA快节奏的对抗中难以适应。他缺乏横向移动能力,防守挡拆时容易被小个球员军训,换防外线球员时也显得笨重。
不过,大学时期的祖贝克在大学时期以进攻篮板和补篮著称,今年的淘汰赛场均16分 17篮板。
李猎记得,他在 NBA中缺乏自主进攻能力,他的低位技术粗糙,仅有基础的右肩勾手,且缺乏中距离投篮,难以拉开空间。
这类传统中锋不讨巧了,他的篮板嗅觉和团队意识在大学是优势,但在 NBA高强度对抗中,运动能力、防守多样性和自主进攻的短板被无限放大。
此外,选秀顺位低、伤病频发等等问题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2010年NBA联盟已经逐渐向“小球时代”转型,传统中锋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
诺兰・史密斯:尽管在大学能胜任控卫和得分后卫,但在 NBA中,他缺乏明确的定位。
作为控卫,他的组织能力和爆发力不足;作为得分后卫,身高 1.91米的他在防守端处于劣势,难以适应现代篮球对后场球员的要求。
2010年后的NBA更注重三分、快攻和换防能力,而史密斯的传统控卫打法逐渐被边缘化。他既无法像库里一样拉开空间,也不能像保罗一样高效组织,导致价值骤减。
乔恩・谢耶:在大学是双能卫,擅长组织和中距离投篮,但 NBA更倾向于身体素质更强、攻防转换更快的后卫。
他身高 1.96米但爆发力不足,无法适应 NBA的高强度对抗,尤其在防守端非常容易被针对。
李猎记得这家伙好像是球员生涯不咋样,但是情商那些很高,早早离开NBA,随后回到杜克,成为了老K教练的接任者!
....
看着这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名,李猎也感受NBA竞争的残酷。
即使他们拥有 NCAA冠军级别、首轮秀等光环(祖贝克、谢耶),但缺乏 NBA级别的运动能力或技术特点(如爆发力、防守强度),仍会被淘汰。
次轮秀(如兰斯・托马斯、谢耶)需要付出数倍努力才能争取机会,但球队往往更倾向于培养高顺位新秀或即战力球员,容错率极低
谢耶最终因眼伤直接断送职业生涯,兰斯・托马斯也因膝盖问题未能兑现潜力。
NBA赛程密集、对抗激烈,即使轻微伤病也可能导致状态下滑,失去球队信任....
李猎能够有一些危机感,因为他知道自己即使短暂具备某一项优势,若未来无法满足NBA的动态需求(如技术进化、战术体系变化等),或遭遇不可控因素(如伤病),他也可能被淘汰。
NBA的残酷性不仅在于对手的强大,更在于它对球员综合能力的“零容错”要求。
NBA每赛季仅约 450名球员,全球顶尖运动员中只有极少数能长期立足。
很多球员的失败并非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的短板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