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战略研究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黑土地保护的战略定位与政策演进

(一) 黑土地保护的战略定位

传统国家安全较少关注粮食安全、耕地安全问题。将黑土地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点保护,得益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指导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战略中,而且进一步将耕地保护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组成部分,对黑土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呼唤新的国家安全观。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4年4月,在第一次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极大地拓展了国家安全领域,形成涵盖二十多个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深刻论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

粮食工作涉及生产、存储、加工、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维护和塑造粮食安全,需要做好各重点环节工作。其中,在粮食生产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涉及耕地、水、种子、肥料、农药等基本要素。这也就意味着,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全面做好耕地安全、水安全、种子安全、肥料安全、农药安全等基础性工作。因此,当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粮食安全确立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也就必然会对上述环节的安全工作作出重要安排。其中,耕地安全、种子安全尤其受到领导人高度重视。例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地和商品粮重要来源地,对维护和塑造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 2021年,东北地区水稻年产量占全国水稻全年总产量的18%—19%,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34%—35%和44%—45%。同时,东北黑土区超过半数的粮食可作为商品粮使用,我国商品粮总量中的三分之一可调出粮食都产自东北黑土区。基于对耕地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位,黑土地作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政策安排陆续推出和实施。

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https://news. 12371. cn/2013/12/25/ARTI13879 11416091828. shtml,2020年12月30日访问。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