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9章 函谷关
岁月悠悠,行过十日。
陈玄手搭凉棚向前眺望,但见那前方忽起一座高地,有一雄关矗立于此。
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悬河。
正是千古雄关,函谷。
陈玄对老子说道:“先生,前面就是函谷关了。”
老子于青牛背上说道:“函谷关如今是晋国领地,西出之后便是秦国,若要入关出关,还需获得关令许可才是。”
陈玄牵牛向前缓缓而行。
忽然一阵马蹄声起,只见那关门外早有一队人马等候于此。
为首一人身穿礼服,一见到老子便叩头下拜道:“函谷关令尹喜,等候圣人多时!”
老子笑问道:“你怎知我是圣人,又怎知我此时过关?”
尹喜抬头道:“不才略通天文,望气,推衍之术,昨夜见斗数之主紫微临于牛宿之分野,想是圣人骑牛而来,今早见白云席卷天边,应是圣人皓首白衣,又有旭日东升之时,紫气东来三万里,乃是圣人自东而来。”
老子闻言抚须颔首,人仙之中,尹喜这般修为已是罕见。
陈玄在一旁笑道:“文始道友只道是天象应了圣人,却唯独不应我这个故人。”
尹喜见到陈玄,先是讶异,随后欣喜道:“昔年武当山一别,不意今日竟在此处相见,他乡遇故知,实在是可喜可贺!两位都随我入关来,我已备下酒菜,为圣人和故人接风洗尘。”
陈玄即牵了青牛,与老子一同,随着尹喜入函谷关中。
雄关高处,关令府邸。
席间尹喜对老子多有崇拜赞颂之言,老子只是微微笑而不语,故而尹喜讨了个没趣,只好与陈玄叙旧。
他说起当年自武当下山,结丹无望心灰意冷,又不愿再入仕途,于是便游历四方,也曾见过些苍生疾苦,兵荒马乱。
目睹凡间战乱,尹喜一颗求道之心愈发坚定,怎奈未遇良师,始终不得结丹法门,便一边游历,一边寻仙问道。
几年前晋国占据函谷要地,欲使一才能卓越之人为函谷关令,西遏秦国。
朝中有人举荐正在晋国游历的前周大夫尹喜,晋国国君召见尹喜,而他因无处可去,便暂时接下了函谷关令这一要职。
本以为此生无望结丹,再不奢望能结成金丹,成就地仙。
不料前不久听闻了圣人老子出洛邑,往西而来的消息。
他又精通推衍、望气之术,算出老子便是天上神仙转世在人间历劫,故而心中重燃修道长生之念,在函谷关苦苦等候数月。
这才终于等到了老子和陈玄,将他们迎入城中。
陈玄环顾四周富丽堂皇的府邸,桌子上更是玉盘珍羞,金杯银著,于是对他说道:“文始道友若不执着于修道长生,何妨就做个函谷关令,不用受那修道之苦,反而可享尽人间之乐。”
尹喜长叹一声,仰头饮尽一杯酒水:“若是未曾入道修行,更不知长生大道,我便是躬耕乡里也自得其乐,怎奈一身修为早已是人仙之极,进一步结成金丹证得地仙,便是长生久住,与天齐寿,退一步便是前功尽弃,只落得个数百年后形神俱散。”
陈玄心中了然,一旦人开始修道,便将长生视为了执念。
可偏偏要得长生者,心中执念过重会妨碍道心,修为止步不前,从而使得心中有所疑虑。
疑真,疑幻,疑生,疑死。
疑世间唯有长生是真,凡俗皆是虚妄梦幻,疑身死道消之后即是虚空寂灭,修道成仙才是唯一获得解脱之法。
老子于席间一言不发,尹喜不好主动再多说些什么,只得先行起身离席,吩咐下人教两人住了府中客房,但有所需,无有不从。
回到住处。
陈玄向老子请教道:“先生,尹喜心中有所迷障,如何才能点破,教他拨云见雾,悟得结丹之法?”
老子抚须道:“太玄可曾与你说起,炼化六根,越是修为高,身上因果越重,就越难以炼化?”
陈玄自然记得修道之初师父对自己说过的话。
当初以凡人之身,还未踏入炼精化气之境,炼化眼见喜,耳听怒,几乎都没怎么费力。
不过是山中观道一场,天上走了一遭。
等他踏入炼精化气之境,山中枯坐数十年未得其法,直到下山洛邑斩鬼,方才炼化出一个不得其位,未至圆满的鼻嗅爱。
直到得了月宫仙壤,调和水火,方才算是六根第三炼化圆满。
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即便有着老子在一旁护道,也堪称波折。
陈玄联想尹喜如今的情况,说道:“当初尹喜下山之时,师父也曾有言,说他依仗天赋迅速修至人仙之极,未来结丹难度堪比证道天仙,想是因为道力增长太快,道心未能与道力匹配,故而看似距离地仙只差结丹,实则还有很远。”
老子欣慰地点头,尹喜的修道天赋,陈玄的悟性,其实是互补的。
老子说道:“此事你与他说,我与他说,皆是无用,须他自己明悟,方能真正补足道心,结丹证道。”
陈玄心想,若是他自己能明悟,早便明悟了。
就好比说他陈玄要是有修道天赋,何至于如今还是个炼精化气大成的人仙,早就与那尹喜一般修成人仙之极,炼神圆满了。
一路从洛邑走来,什么女子鬼物,黄鳝,蟾蜍,锦鲤精,全都一巴掌打死。
这才叫有妖邪处斩妖邪,这才叫潇洒快意,而不是上天借个法宝,请个神仙下界,捡了老君金钢琢,才能堪堪降服路上妖邪。
老子对陈玄说道:“今晚在这里住过一日,明日便向尹喜辞行,我西出函谷继续云游,你也该回武当山了。”
陈玄一怔:“先生何不多住几日?”
老子说道:“凡间因果了却,我西出函谷便能显化天上真身,此行要往西方而去,不宜再多耽误时间。”
陈玄只好拜别老子,回自己房间安歇一晚,打算明日与尹喜辞行。
第二天一早,陈玄收拾好随身包袱,打算将老子送出函谷之后,再折返回武当,毕竟他有缩地法和缩地符,来时怎么来的,回时还怎么回。
怎料关令府中下人见到两人收拾行李,早已报与了尹喜。
于是还未等他们去请辞,尹喜便急匆匆地赶来,苦苦挽留道:“圣人何故走得如此匆忙,就在府中多住几日又何妨,在下还有诸多疑问要向您请教,您怎可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