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钱太多也是麻烦(求追读)

五一刚过没多久。

陈铭章陆陆续续收到了《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的稿费单。

《黄土地》、《秋菊打官司》报纸、杂志转载一次,便是700块钱,相当于每千字7元稿费。

这是当下最高稿酬了。

便是茅盾等大佬的作品,也就这个价,因为这是出版局规定的著作最高价格。

而《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你一路顺风》三首诗歌,肯定不是按照字数给稿费,诗歌是按照一首给稿费的,一首最高稿费是10元。

哪怕《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深受大家的喜爱,评价也非常高。

但是这稿费可是远远比不上《黄土地》、《秋菊打官司》。

到了五月中旬,《未名湖》第二期出炉,这一期的《未名湖》没有中篇小说,收录着二十篇关于《未名湖》首刊的书评,有诗歌鉴赏,也有名人的点评,也有读后感。

在散文方面,收录了三篇,分别是陈铭章的《哭泣的圆明园》,陈健功、查健英各一篇,然后诗歌方面,收录了五首,分别是陈铭章的《日月》,以及其他人投的诗歌。

小说方面,则是有三篇短篇小说。

《未名湖》第二期刊印了2000本,等到销售完了,再进行加印。

而《未名湖》首刊,到目前为止,总共已经刊印了10万本。

不仅仅是京城这边的大学生前来购买,甚至大学、中学官方也进行采购,也有京城以外的个人、大学,通过电话或者邮件采购。

随着一笔笔稿费进账,陈铭章的小金库又充裕了起来,不但满足他日常的开销,存款也是日益剧增。

陈铭章的身上,顶多就会放一百元,其他的都会存入银行。

而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真真正正的万元户!

仅仅银行存款,便高达4.8万!

这还是他平常大手大脚的,不然的话银行存款都会突破5万。

“钱不能放在银行,得想个法子投资!”陈铭章看着存折上面的数字,也不得不想着将钱投资出去。

他没有搞过投资,毕竟上一世太辛苦了,一年辛苦下来都不一定能存多少钱。

没有钱,谈什么投资。

唯一一次进入大A,被割了韭菜,从而深深记住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但是作为一个后来者,一些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比如钱不能存银行,因为钱存银行的利息远远比不上贬值速度。

现在如果存银行定期一年的话,存款利息大概是3%!

至于陈铭章怎么知道,自然是因为他去银行存钱时,银行工作人员积极劝他存钱,而不是活期存款,两者利息相差很大。

陈铭章没打算一直存钱,他明白存款利息远远比不上钱贬值的速度。

“投资?”陈铭章皱了皱眉头。

炒股,这个时候中国可没有股市,距离A股诞生还有十几年时间。

创业!?

创业是不可能创业的!

现在所有的工厂、企业,全部是国营,没有民营的空间,而且创业风险奇高无比,一个不慎便会吃花生米。

买黄金?

想买黄金都没地方买!

现在黄金这玩意,全部是国有!可没有什么金店可以买黄金,跟银行买黄金也买不到。

民间哪怕有的收藏黄金,那也是死死捂住,生怕被人知道,更不要说卖了,哪怕迫不得已卖白银、黄金,那都是找熟人的。

陈铭章绞尽脑汁,他发现这么多钱,竟然只能用于买房子。

......

周末,陈铭章来到北海一处四合院。

这处四合院紧邻着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原本这里是位名人居住的地方,这位名人去世了,他的子女正闹着分遗产,已经闹得相当一段时间,对于各种方案都不满意。

然后便有人提出,将四合院卖掉,然后钱分掉。

可是一座四合院,动则几千上万,普通人又买不起。

这一座四合院,乃是四进四合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格局大致是由外院、里院、后院等5个院落组成。

街门是一个广亮大门,显示着这座宅子以前曾是官宦人家,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门扉位于中柱的位置,将门庑均分为二。四个门簪上挂匾上书写着‘姚府’两个大字。

陈铭章轻轻叹了口气。

姚老先生也是属于历史名人,曾在清末为官,家世显赫,可惜子孙不孝,到了现在连家传老宅都要卖掉。

姚家人对陈铭章很是热情,他们想卖掉宅子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都无人问津。

陈铭章还是第一个想要买宅子呢。

在姚家人带领下,走进街门,便看到一个影壁,影壁乃是用于遮挡视线、增加住宅气势的墙壁。

通过就来到了和街门同一排的倒座房,所谓的倒座房又称南房,通常为外客厅、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场所。

陈铭章看向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其彩绘通常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有的通道。

古语有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走过垂花门,便是二进院,也是内宅。中间是一个院子,铺着青石砖,种了两棵树,有水井一口,其余便是一些花草,相当于一个小花园。东西两侧是厢房,往前看正对面是正房,左右是耳房。

再往后是一个院子,和前面院子差不多,往前看正对面是正房,左右是耳房。继续往后是一个院子,今后是后罩房。

后罩房是两层,与正房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也因此这里称为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

整个四合院保存得很完好,古朴典雅,韵味十足。

甚至于,陈铭章在看到书房满墙是大书架,堆叠着许多书,还有文房四宝,铜镇尺、小香炉!

陈铭章越看越是喜欢,也就这时候,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入手这么一座四合院,以后可就难了。

随着城市化建设,京城超过八成的四合院都会毁于一旦。

甚至这几十年,很多四合院都变成大杂院,遭到很大的破坏。

陈铭章还记得,以后一个四合院的街门,都可以卖出五六百万的天价,惊呆了世人。

这么一座宅子,放到三十年后,恐怕就要价值上二三十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