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群员心甘情愿签合同!小坑一手路易十六
作为开国皇帝,刘秀难道不想处置功臣吗?
答案其实颇为微妙,他既想,又不想。
一方面,刘秀性格重信用、有原则,为人光明磊落,这种品性使得他在对待功臣时,秉持着一定的道义。
另一方面,他与李世民相似,自身便是打天下的核心大功臣,凭借这份卓越功绩,足以震慑所谓的功臣群体。
【刘秀:朱元璋陛下,受教了……我有些明白了,就如同当初太祖立国后,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威胁到皇室统治,所以不得已只能兵戎相见。】
刘秀悟性颇高,迅速从朱元璋饱含个人情绪的言论中,理解了背后的行为逻辑。
【百年育人:这又不太准确了。光武帝,韩信他们主要是在军权上对皇室构成威胁,但还未形成世家豪强那般盘根错节的势力。】
说到这,陈百年也忍不住加入讨论。
男人若是不被儿女情长所扰,对历史探讨的兴趣便会格外浓厚,此时的他,很难忍住不参与这场建政讨论。
【朱元璋:对!群主这点说得在理!总之,刘邦诛杀韩信等人,与应对世家豪强是两码事。韩信他们在军事上威胁到皇权,必须予以铲除。可世家豪强不同,他们势力错综复杂,隐蔽性极强,还极易抱团发展。若早期不加以解决,后期危害无穷,哪怕贵为开国皇帝,到那时也会对他们无可奈何。】
【总之,你们东汉……差不多是因世家豪强而兴,又因世家豪强而亡。】
【你们刘家后世的那些皇帝……几乎都沦为世家豪强的傀儡。就拿王莽的王氏家族对你们西汉,哦,你那应该叫前汉的祸害来说,从汉宣帝刘洵为太子选妃选中王政君开始,其中缘由,不用咱多说,你也能明白吧!】
【刘秀:这……我懂了!感谢朱元璋陛下,听您一番话,感觉仿佛多读了好多年书,不,这是读书都难以获取的宝贵见解……】
结合王政君与王莽王氏家族的例子,刘秀对世家豪强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李自成:哈哈,光武帝陛下,您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述,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此时,李自成忍不住插话,纠正刘秀的话。
【苏东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嘶……这句话是哪位大贤所言,好有道理!】
身为读书人的苏东坡,忍不住反复品味这句话,由衷觉得这是至理名言。
【百年育人:这句话,出处大致在元末明初,源自元初名曲……原句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陈百年稍作搜索,补充了这句话的出处,也瞬间理解为何苏东坡不了解这话。
【刘秀:这句话说得太贴切了!对,就是这样!听了大家的话,感觉胜读十年书!谢谢大家!谢谢朱元璋陛下!】
刘秀不禁感叹后人智慧。
【朱元璋:呵呵,这不算什么。也就是你,咱才如此知无不言,换成别人,哼……】
朱元璋从刘秀的反馈中获得了极大的情绪价值,不禁有些自得。
【李自成:嘿嘿……这么说,我也要感谢一下老朱你了!不巧,我也学到了……缓称王,广积粮、高筑墙是吧……我今后就试试,看能不能这样对付大明……】
李自成一时得意忘形。
【朱元璋:嗯!?什么!?李自成,你也看到了!?】
朱元璋顿时尴尬住了。
【李自成:哈哈,这里又没有外人不是吗?】
李自成愈发得意,这无疑让朱元璋脸色愈发难看。
【朱元璋:该死!咱以后不会在群里多透露一个字!】
朱元璋懊悔不已,一想到自己竟教了李自成对付自己后世大明的策略,就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刘秀:呃……不管怎样,还是感谢朱元璋陛下您的分享。但是……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问群主,群主,就算是为了培养我的班底……也不用教他们写字吧……能读书识字的,在我们这儿,大多是世家大族的人,如果教会了他们……他们不也会成为世家大族吗?】
刘秀举一反三,很快想到这种做法可能存在的弊端。
【百年群主:这或许就要谈到科举制了,以后有空你问苏东坡他们吧……】
【但我还是简单给你解释一下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往能识字的只有世家大族之人。你开启这些举措,无疑是将知识传播给普通人,让普通人也有了成为世家的机会,如此他们才能更好地为你所用……】
【而且,读书人要发展成为世家大族,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并且,相较于世家大族,他们也更好应对。这点你又得问问苏东坡和老朱了。】
科举制的问题,陈百年不想深谈,只是蜻蜓点水透露了一下。
【朱元璋:咱拒绝回答!】
朱元璋警惕地防了一手。
【苏东坡:唉……群主,说是这么说,但……但我们读书人,也并非都是鱼肉乡里的世家豪强吧。】
将读书人与世家豪强简单等同,苏东坡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刘秀:呼……受教了!原来群主您是如此为我考虑,我之前还错怪群主您了,在此郑重地向群主表示歉意。群主,这合同我签了,心甘情愿地签,也会如期履行合约。】
刘秀彻底明白了陈百年的良苦用心,有错就改,当下便向陈百年道歉。
【百年育人:行!你不觉得我故意为难你就好。合同你可以签了,签完按照程序传回来就行。】
算是成功服务好第二个客户,陈百年也松了口气。
【苏东坡:对了!群主,我有一个问题……您让光武帝教那些流民士兵写字帖……据我所知,他们好像连纸都没有,额外购置纸笔,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光武帝能承担吗?那些世家豪强,会出这笔钱吗?】
苏东坡贴心地为刘秀考虑到这一实际问题。
【刘秀:苏东坡,群主已经考虑到了……说是用石头、瓦片、木片等等写出的字都行,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组织人手去教这些人写字……】
刘秀补充说明。
【苏东坡:哦哦,原来如此,造纸术……】
【百年育人:所以,现在还有谁有问题,尽管像刘秀一样提出来。】
见刘秀的问题解决,陈百年继续推进其他人的流程。
【朱元璋:咱有疑问!群主,你要求我们大明用鱼来还款,是不是针对咱的海禁政策?】
朱元璋果断提出质疑,其实看到陈百年如此用心地为刘秀谋划,他心里对此已有几分猜测。
【百年育人:是!】
陈百年回答得干净利落。
【朱元璋:也就是说,群主你觉得咱的海禁政策有问题咯?其危害,与光武帝依靠世家豪族的情况类似?】
朱元璋进一步追问。
【百年育人:是!】
对于海禁问题,陈百年并不想过多阐述。
【朱元璋:能多透露点吗?这海禁到底有多大危害?】
朱元璋显然不甘心就此罢休。
【百年育人:李自成,你知道吗?】
【李自成:有所耳闻……反正我听说倭寇之患已困扰我们大明百年之久……在嘉靖年间,似乎有倭寇差点打到京城?】
李自成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有限。
【朱元璋:什么?倭寇打到京城了!?】
这个消息虽不完全属实,但对朱元璋而言,已足够震撼。
【百年育人:反正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用进废退”。大明不发展水军,其他国家的水军就会强大起来……老朱你应该尝过水军的厉害。】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陈百年实在不想多费口舌。
【朱元璋:这么说,难道咱真的错了?】
这下,朱元璋真的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的禁海政策。
【李自成:群主,轮到我问了吧……你之前不是说让我用石头还款吗?怎么变成一万间房屋的租用权,还要我建给灾民住?你这不是在延缓我统一天下的进程吗?】
李自成早已迫不及待想问自己的问题。
【陈百年: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你是想继续当流寇,还是想要夺取天下,自己看着办咯?】
陈百年懒得过多解释李自成的问题,只希望他能稳扎稳打。
【李自成:可是,群主你也知道,我们的人若不攻城略地,就会面临饿死的困境,这边连年灾害,根本无法停下来。】
李自成忍不住争辩。
【百年群主:那随便你,你也清楚,你还要奔波十年才能称帝。】
对于李自成,陈百年期望并不高,只希望他能多为灾民着想,至于他听不听得进去,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李自成:那好!群主……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今后还会有大米提供吗?只要群主你以后能继续支持大米,我觉得先占据关中称王,再徐徐图谋天下,我也等得起!】
李自成显然希望能做长期“买卖”,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毕竟,如果可以稳扎稳打,谁又愿意四处浪迹呢。
【刘秀:这个问题问得好,群主,以后还会有粮食吗?】
【朱元璋:对,李自成难得问了个有价值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其他人也都颇为关心。
【百年育人:放心吧,有!有了我会考虑你们的。】
陈百年早就了解到,这个贷款并非一次性的,只要积分足够,就可以购买贷款产品,而且老客户在某些时候流程也不会那么繁琐。
【李自成:行!我也愿意签合同!】
李自成没什么问题了。
【路易十六:终于轮到我了是吗?你们说的我都看不懂……所以,我只想问群主一个问题,要我用锁来抵大米,群主……您觉得我的锁,真的算得上艺术品吗?很受欢迎吗?】
路易十六终于再次发言,显然他清楚自己在群里的定位。
只是他的问题,显得颇为自恋。
【朱元璋:玩锁的皇帝……这个路易十六,不会是个昏君吧?】
【李自成:赞成……放着白花花的大米不要,只要一百万斤……还只关心锁……路易十六,你让我想起了木匠皇帝天启……你不会和他差不多吧?】
事情处理完毕后,李自成和朱元璋忍不住对路易十六多了些关注,李自成更是将路易十六与天启帝朱由校联系起来。
【路易十六:玩点锁,就成昏君了?还有,木匠皇帝……你们也有喜欢做木匠活的皇帝?】
路易十六显然不认同他们的看法,但对同样有特殊副业的天启帝充满好奇。
【李自成:或许群主有本事到时候能介绍你们认识……群主,路易十六到底是哪个国家的皇帝,我们中原王朝,应该没有这样的皇帝吧?】
李自成愈发觉得路易十六是昏君,对他所在的国家也愈发好奇。
【百年育人:你们今后自己聊。】
陈百年无暇回答李自成的问题。
【百年育人:小十六啊……别多想,我只是单纯希望你多做点锁而已,靠你的双手,拯救你的国民,不是更好吗?】
陈百年微微一笑,并未说出真正目的。
但他心里清楚,当爱好变成职业,那层美好的滤镜便会被打破!
要是朱由校在这儿,他非得让朱由校做木匠做到极致。
【路易十六:好好好!太好了,群主您简直太懂我了!这个合同,我签好了!】
路易十六显然还未意识到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