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章 神一般的队友
五月初一,
朱允炆早起在大本堂内奋笔疾书,
这个时候天还没亮,许三和林大二位还没有来到东宫之中,
正是他写格物致知学的最好时候,
朱允炆看着方孝孺精神振奋地走进了大本堂中,不由有些惊讶:“今日你怎么这么早就来大本堂了?”
方孝孺有些汗颜:“今日休沐,皇孙您忘了?您起得这么早,臣怎么敢称早呢?”
“行了,你跟谁学会拍马屁?别学,学坏了。”朱允炆收回视线,“我这本《格物学》快写完了,姚广孝那边有信来吗?”
“应该就这几日了。”方孝孺说道,“姚广孝上次的书信才三日前,皇孙您性子也太急了些。”
“不急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
朱允炆心情大好,
这当然和北平那边最新的消息有关系,
随着对西山煤矿的持续开采,精制煤的进一步提炼,已经开始反哺到冶铁相关部门乃至于卫所,
不只是旧制式的兵器,例如长枪,大刀等,
火器的研究也提上了正轨,
毕竟只要是明眼人都能清楚明白地知道“火器”与“传统兵器”之间杀伤力的巨大鸿沟,
但火器的研究是受到严格管控的,不是谁想研究就能研究的,
在燕王的牵头下,对于火器火炮的小范围改良性研究仍处于保密阶段。
火器的进展源于铸铁工艺的进展,
铁冶所用《开物书》新法吹制的铁筒,铁管等韧性更好,强度更高,
理所当然地会被用于火器的研究。
换言之,如果不是方孝孺提供了《开物书》,
姚广孝也不会写信给方孝孺求教。
他们现在遇到的瓶颈是火药的配比问题,
铁冶所制造出来的铁器相比于之前工艺铸造的铁器有了质的飞跃,
那么火药的配比是否有所提升?
但火药这个东西,易燃易炸,存放在广济库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即便燕王牵头想搞,也不能拿人的命搞,
因此到底从哪里下手,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既然这位提供《开物书》的工匠有如此强的综合能力,是否在火药的研究上,也能提供帮助?
因此朱允炆如今在写的,就是《开物书》的姊妹篇,《格物书》,
大致勘探到矿物产量和掌握冶炼方法还不够,还要明白这些矿物的质地,用途和用量的问题,
简单的应用在当前时代已经有了雏形,
但没有匠人将这些矿物进行精细化和专门化研究,存在混为一谈的情况,
例如将火药制作的硝硫炭等归为一类,实际上是非常粗暴的分类方式,
后世对于矿物的分类研究显然更加精细,《格物书》便要更加像一本工具书来使用。
朱允炆不免有些遗憾:“如此一来,对炭和铁的应用,在朱棣手里,很难往商业方向去靠了,无论是冶铁还是制造火药,都是军事方面的应用。”
同样的技术到了不同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研究发展方向,
朱棣毕竟是带兵打仗的藩王,就藩的是“土地物产”不那么丰富,但矿物比较丰富的北平,
因此在军事上建立功业,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追求。
方孝孺看着桌子上的宣纸密密麻麻的文字,
明明每个字都能看懂,合在一起却让他脑袋有点疼了,
他看向朱允炆:“皇孙您写完了吗?这本书,是否还要署我的名?”
朱允炆说道:“嗯快了,你抄一本做留存,我手写的这一本寄送出。”
他写到了最后注意事项的环节,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万事万物,利弊相合。】
所有矿物都有自己的使用说明,甚至经过他们的研究,可能有一些放射性物质被提早发现,
因此朱允炆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矿物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伤害性特质,莫要掉以轻心。
朱允炆看了窗外一眼,停下手中笔,
太阳已经升起来,锦衣卫们也快到了,
“最多明天就写完了。”
“指挥使大人。”
刚好在朱允炆停笔之后,林大和许三前来报到,
看到朱允炆在大本堂里“练字”,表情显得很高兴愉悦,他们脸上也浮现笑容,
“这几日见着指挥使大人高兴,我们也高兴。”
“没错,我很高兴。”朱允炆兴高采烈,“走,去上值。”
“车马已经备好。”
朱允炆要去北镇抚司衙门上班,
方孝孺也不闲着,他也得去大天理寺上课,
就算他一般不听数学课,也必须将朱允炆的授意传达到来复和博洽二人,
这次,他也在朱允炆的授意下将自己手抄的另一本《格物十问》拿到了大天理寺的佛堂之中。
除了负责授课来复和博洽之外,蓝贵已经在佛堂之中等待,
另外还有张希,江平直,刘桐,三位举人,
是的,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不断地传学,
大天理寺的学生从“乞丐”,“和尚”终于升级成了四个有举人功名在身的监生,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当然,这样的盛况和方孝孺日日勤勉地在国子监内推广【格物致知之学】没有关系,
这些人都是知道东宫太子的重要性,也知晓朱允炆传播【新学】的儒名,更是慕着朱允炆指挥使的身份,前来求学,
还未经过朱允炆的考察,也还未得到东宫抛来的橄榄枝,
毕竟这些人心里,还有犹豫,
因为在坊间流传甚广的,还有一种关于朱允炆的荒唐事,
说是他曾当着国子监祭酒宋讷的面,跟皇上说更羡慕“四叔”的成长进步,觉得燕王在朱元璋的教育体系中更为成功,
这无疑是对太子的一种蔑视甚至无视。
因此即便能够来到这里求学,除了蓝贵之外,他们心里并不坚定,
这毕竟是朱允炆的许诺,而非太子的许诺......假如这个许诺是假的,怎么办?
方孝孺到了,博洽接过他手中的《格物十问》,翻看了两眼,面露疑惑:“这里面怎么是十个实验?叫我们去做实验?”
“什么实验?”
人未至,声先到,
朱允熥在两位太监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他身穿便服,腰间有龙纹,带玉佩,走起来叮呤作响,
盘坐在讲堂内的众人纷纷起身,恭敬行礼,
“见过殿下!”
“见过殿下。”
行过礼之后,博洽表情有些诧异:“殿下,您怎么也来了?”
朱允熥点点头:“二哥同我说,今日不讲《数算》,叫我来玩。”
“玩?实验便是玩吗?”
博洽双手将《格物十问》递交给朱允熥,后者翻开第一页,眉头皱了起来,
“什么叫苹果为何从树上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