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霰弹枪

沈度在少年护卫队中挑选出部分训练成绩优异,身体健壮孩童单独组建亲卫队亲自训练。

沈度把他们分成五个小队,一队队长沈征东,二队队长沈征西,三队队长沈征南,四队队长沈征北,五队长沈镇中。

因为许多孩子都是小名称呼,比如狗蛋、春娃子等,沈度也懒得费脑子,直接取东南西北中。

这五名少年的年龄可能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优秀的。除了这五名孩童,包括其他被选拔出来的少年人,都是优中选优。

护卫队也是逐步扩大的,初期并没有满编,每队仅有十人,总数只有五十人。

以这批人为护卫队骨干,并进入进入枪械训练阶段。

这只是选拔最优秀的一批,随着训练后续还会补充,形成梯队。

这件事情对整个少年护卫队影响很大。

被沈度选中的孩童内心倍感荣耀,今后他们将接受沈师亲自指导。

没有被选上的孩童感觉到失落也是必然。

之所以没有被选上,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他们发誓要努力训练。

沈度在山后建立一座小军营,供他们生活、学习、训练,并为其制定了新的学习与训练计划。

后世沈度有兵工厂的经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对于军事理论认知还停留在肤浅状态。

但是不能说没有一点理论知识。

他的这点知识水平放在后世当然白瞎,可这里是大明朝,哪怕半吊子水平,那也是领先。

就这么个半吊子师傅教授一帮子徒弟,估计水平不会很高。

沈度不这样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不定里面冒出几个军事天才。

只要有那么一部分就已经足够,你不能期望所有人都成为军事家。

毕竟是大明末世,沈度有一种急迫感,有些事情真的不能拖延。

部分枪械的零部件生产出来之后,被转运到山后,沈度教会护卫队少年组装枪械,并剔除不合格产品。

沈度最信任的莫过于这帮孩童,所以才把最后的组装项目都让他们来完成。

同样,在他们组装枪械的过程中,熟悉了枪械构造,有利于日常保养。

沈度必须确保技术不外泄,这也是无奈之举。

当然,绝对的保密不存在,只是时间问题。

正是因为良品率太低,第一批次仅组装出十二支霰弹枪,用于装备护卫队。

对于挑出来的不合格产品,有的需要返工,有的直接报废。

在这个手搓时代,成品率不能要求太高。

至于成品率是高还是低,自然也反映出制造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应的责任。

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所获得的奖惩。

每一个工件都对应某个人,谁的良品率高谁的奖励就高,长此以往优秀工匠就诞生了。

某些人生产次品太多,长时间不能改善,必然会被淘汰,换上新的工匠。

同样一张图纸,为何别人能精准制造出合格产品,你就不行。

说明你天生就不是干这种工作的料。

完整枪械图纸不会给工匠,沈度自己设计自己保存。

他把所有零部件按照分类分解到工匠手里。

换言之,直到今日哪怕工坊制造各类部件的人也不清楚这些东西究竟干什么用,他们只是负责生产零部件,并不负责最后的关键工序。

至于作坊中的工人,大多制造单一部件,比如扳机,枪托,大概谁也不清楚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

这些都属于临时措施,沈度也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这方面,那是未来的事情。

比如跑到某一个海岛上安家,有大把的时间放在管理上。

还有一点很重要,制造枪械不能暴露。

同样,给护卫队装备枪械当然也不能暴露。

穿越半年时间,沈度小心谨慎,不希望节外生枝。

毕竟当初的想法是跑路,压根没有想到演化成今天这种局面。

总之,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哪怕霰弹枪这种低端技术武器制造,其过程也是很艰难。

有人说明朝的炼钢技术没有多少进步。

沈度并不清楚大明之前的冶炼技术如何,却知道现有的铁器真的很糟糕。

从宋朝到明朝,火器的历史够久的了。

可惜沈度亲眼所见他的士兵所配备的火器,只能用无语来表达。

一杆枪都能用来当钝兵器使用,比大铁棍都要强悍。

比如关宁铁骑就这么打仗,骑兵冲锋时,一轮火器打出去,骑兵冲进敌阵抡起抢砸。

对,就是这么个战法。

为了防止枪管炸膛,大明火铳的枪管壁很厚重,再加上装火药非常麻烦,想开第二枪几乎不可能。

火器很笨重,毕竟战场上敌人不能等着你不慌不满装填吧。

两军对冲也就能有一次射击机会。

在大明枪管是被铸造出来的。

当时人们觉得铸造是最好的方法,但很快就发现,铸造的枪管普遍偏厚,枪头重,射击时会严重影响到枪的精准度。

而且铸造工艺在冷却时,非常容易产生气泡,很难做到枪管内膛表面光滑。

枪管作为枪械的重要部位,也是整枪工作环境最恶劣,机械性能要求最高的部位,经常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

这种条件下,对于枪管的结构强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严格。

如果质量不达标,不仅影响射击的精准度,可能还会出现炸膛的情况。

一根枪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此枪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除了钢材质量,枪管的加工工艺也变得尤为重要。

枪支在射击时,枪管内部要承受几百兆帕的压强,相当于几千个大气压。

也就是说,在枪管内部,每平方厘米要承受几千公斤的压力。

小口径步枪弹的膛压大概在280-290兆帕,而北约小口径步枪弹的膛压要达到350兆帕以上。

沈度刚来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火药不是问题,无论是黑火药还是无烟火药,沈度都有办法解决。

毕竟后世的他是军工厂的技术员,枪械是他的专长。

现在的难点是解决钢铁冶炼问题。

大明有种鸟枪叫做“榆木喷”(实际上是一种小型便携式火炮)就是用铸铁铸造而成的。

想要把枪管做的很薄,最好是由高强度中等合金量的钢管制造出来。

以明朝现有的条件,短时间内想制造合金钢显然不现实。

那么,碳素钢是不二之选。

步枪、机关枪的枪管,技术要求是:高韧性、比较高的硬度。

一般选用(50A)号优质碳素结构钢,经过正火、淬火、高温回火、氧化(发黑)等热处理工艺。

这种钢材直到 AK -47都在使用。

在当下没办法解决膛线技术情况下,霰弹枪无疑是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