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朱雄英:我真不想当镇国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阿雄:哥哥说,这叫君主离线制!

太子……要死了?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如遭雷劈,他们二人齐齐转头看向朱标,这个他们的嫡长子,大明的太子,也是唯一继承人!

此刻的朱标也是一脸的意外。

我这个太子要死了?

我不过是有点受风,咳嗽几声罢了,这怎么就要死了?

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他们三人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尤其是朱标,作为当事人,听着自己的儿子,如此严肃的告诉他,他这个太子要死了,更是让朱标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着眼前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时之间悲从中来。

他不是为自己要死而悲伤,事实上,他也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死,只是……

虽然他知道阿雄就是自己的儿子朱雄英,虽然他知道阿雄看上去过的还不错,可是……

可是此刻他却只能装作一个陌生的叔叔,无法相认,这种痛苦和悲伤,谁能知晓?

想到这,朱标俯下身子,用颤抖的手拍了拍阿雄的脑袋,用尽可能温柔的语气问道:

“那你为什么说,咱……咱大明的太子要死了?”

阿雄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因为当太子太累了,尤其是当今陛下的太子,陛下年岁已高,更有意培养他,他身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又没有丞相帮他分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他的身上,他肯定会被累死的!”

这……

朱元璋和马皇后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不由得一沉。

朱标则是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劳累么?疲惫么?

没错,他确实感到疲惫。

尤其是自从胡惟庸案后,丞相的位置被废除,陛下一手接管六部。

可是六部之人,何其多哉?陛下一人接见不过来,只能让他帮着来,就连那些奏折,也都是让他帮着看,甚至很多小事,都已经全权交给了朱标处理。

每天批阅奏折、处理朝政,朱标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这几年来,他只觉得自己精神越来越不好,尤其是雄英走……雄英差点走了之后,朱标更是疲乏不堪。

只是,累死?

这有点说不过去了……

然而,此刻的阿雄却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滔滔不绝了起来:

“大哥说过,人体是有极限的,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强壮的人也受不了,所以必须要劳逸结合,而眼下,太子是根本得不到休息的空挡,战乱,饥荒,灾患……我大明天下万事万物,都在陛下和太子的肩上,太子就算是仙人也扛不住。”

朱元璋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朱标的辛苦,但他从未想过,这种辛苦会危及到朱标的生命。作为父亲,他心疼儿子;作为皇帝,他又不得不慢慢将重任交给太子。

毕竟,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然而阿雄还没说完:

“有丞相的时候,丞相以及其属官,才是六部的上司,由他们协理六部,虽然会分走陛下手中的皇权,但也让陛下得以把精力集中起来,不用担心小事,可是丞相一被取消,无论大事小事,陛下和太子,都需要亲力亲为,陛下身子壮,能够抗得久一点,可是太子身子本来就弱,自然扛不住。”

朱标也沉默了。

原来没有丞相对他的影响竟然有这么大吗?

雄英说他不如陛下强壮,这话他是认的,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累死……

想到这,朱标幽幽一叹。

如果不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他的肩上,他宁可不当这个太子,不做这个皇帝!

太累了……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

“阿雄,刚才你大哥开始也说了,这削弱相权是对的,相权太大,可是要威胁皇权的……”

阿雄眨了眨眼睛,似乎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么说。

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胸脯也挺得高高的:

“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办法?”朱元璋和马皇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朱标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内阁制。”

阿雄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老成:“我大哥说了,有了内阁制,君主二十五年不上朝都可以!”

“内阁制?”朱元璋皱了皱眉,对这个陌生的词汇感到疑惑。

“二十五年?”

朱标则更是好奇,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精准啊?

阿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内阁制是丞相制度的一个变种,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丞相的相权之所以威胁皇权,就是因为相权和皇权一样,集于一身,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内阁之所以不同于丞相制度,是因为内阁本质上不参与国家管理,他们只有审议权,内阁成员由皇帝指定,他们负责对六部的奏折进行预处理,在奏折之上总结内容,草拟回复,皇帝只需要看他们的总结和回复,给出批示,最终交给六部执行!”

说到这,阿雄拿起三个水杯:

“如此一来,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分别交给了皇帝内阁和六部,皇权得到了保证,而皇帝本人的压力也骤减,不用再跟那些文官劳心费神了!”

朱元璋听到最后这句话,不由得眼前一亮!

对啊!

咱老朱就贼烦跟那些臭文人扯皮,一句话翻过来复过去根本抓不住重点!

有了内阁,的确是好处理多了!

但……

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题所在:

“可这样一来,内阁的人联合起来,不也会威胁皇权么?”

阿雄似乎早就料到他有这么一问,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设置了,内阁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他们品阶不能太高!最好是五品左右,权责很重,但位置不够,这样即便是内外勾连,也出不了大事,即便是有功劳,也得等到他们退出内阁的时候,皇帝再赏给他们高官厚禄,只要在内阁一天,他们就只是给皇帝提建议的小官,他们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