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厦门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的评估和比较研究
(一)厦门城市国际化比较研究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了消除量纲影响,便于比较,本章采用相对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的标准化处理。
正指标的标准化计算公式:
逆指标的标准化计算公式:
其中,xi为原始数据,为2013年厦门与杭州国际化水平的平均值,Xi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
标准化的指标是原始指标与平均值的相对数,无量纲,可以理解为原始指标达到的平均值的百分比,标准化之后的指标都可以相互比较或加权。
(二)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的计算
城市国际化指数由标准化指标的逐级加权平均计算。
如经济发展指数Y1:

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A: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综合指数计算所需权重的确定方法,常用的有变异系数法和专家打分法。变异系数法利用各分项指标的数据特征——变异系数[6],根据变异系数的相对大小分配权重,波动性大的指标分配的权重也大。波动性越大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大,因此,该方法也称为信息量权数法。但该方法仅根据数据特征赋权,有可能与指标的内涵不一致。
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xi的权重wi。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Vi为变异系数,σi为标准差,为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
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专家打分法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定权重,重要性得分越高,权重越大。其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专家意见,能根据指标的经济内涵打分,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容易忽视指标的信息量。
本章综合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专家打分法。首先,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提供给打分专家参考。其次,由各专家根据各指标的经济内涵各自打分。最后,对各专家的打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权重。
具体各项指标权重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厦门城市国际化二级指标的权重

表3 厦门城市国际化二级指标的权重-续表

表4 厦门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权重

(四)厦门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分析
1.达到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城市国际化指标的初级国际化城市标准
以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城市国际化指标的初级国际化城市标准为比较对象,2015年厦门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达到2.14,达到其定义的初级国际化城市标准,其中,一级指标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对外交流的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5年厦门城市国际化指标与初级国际化城市比较
2.城市国际化总体水平加快提升
从厦门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来看,2006~2015年,厦门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正向增长,国际化指数由0.820提高到1.338,表明自2006年以来,厦门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图2 2006~2015年厦门城市国际化发展趋势
3.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近几年,厦门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经济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6年的0.61增长到2015年的1.31。从具体指标来看,2015年,厦门人均GDP为13291美元,是2006年的2.5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按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厦门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与深圳、上海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2015年,厦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607元,是2006年的2.2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厦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较2006年上升10.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非农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上升,由2006年的75.3%上升到2015年的92.9%,随着城镇化和岛内外一体化战略的加快推进,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业生产部门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厦门的城市国际化升级发展。

图3 2006~2015年厦门经济发展指数情况
4.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厦门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国际化指数由2006年的0.55提高到2015年的1.63。从具体指标来看,人均电力消费量由2006年的3584千瓦时提高到2015年的5474千万时,已经达到国际化水平的高级阶段。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6年的5.13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9.1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2015年,厦门每万人拥有轿车数为2294辆,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数为16312部,分别是2006年的3.6倍、2倍。增长速度较快。此外,厦门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已经相继开工,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至2020年厦门的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195公里,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图4 2006~2015年厦门基础设施国际化指数情况
5.对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
厦门的对外交流水平波动较大,如图4所示,2006~2008年,对外交流指数由1.18下降到0.63,此后,大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厦门的对外交流指数达到1.14。从具体指标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逐年上升,近年来,厦门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风光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入境旅游人数由2006年的101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17.26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202.63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厦门的国际化程度。市民英语普及率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75.2%,市民的对外语言交流能力逐步增强。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是衡量本地经济对国际市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厦门的出口依存度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141%下降到2015年的105%,但依然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

图5 2006~2015年厦门对外交流指数
(五)与其他城市国际化比较分析
厦门与杭州、武汉进行比较,城市国际化指标评估结果如表5和图6所示。
表5 2015年厦门、杭州、武汉城市国际化评估结果


图6 2015年厦门、杭州、武汉城市国际化指标比较
1.对外交流有明显的优势
从三个城市的评估结果看,厦门通过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和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两项明显的优势指标将对外交流指数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导致了最终的城市国际化综合指数与杭州差别不明显。
2.国际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较大差距
从经济总量看,2015年厦门GDP为3466亿元,杭州和武汉的GDP均约为厦门的3倍,分别为10053亿元和10905亿元,差距较为明显。从人均GDP看,厦门为90379元,杭州为112268元,武汉为104132元,均略高于厦门,都达到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中的中级国际城市标准(1万美元)。
3.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有待加强
厦门在城市交通方面,缺乏地铁等运量大、疏散能力强的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和2号线尚处于建设阶段。而相比之下,杭州的地铁建设起步较早,目前1号线、2号线东南段和4号线首通段已经开通,长度约达到81公里,至2019年将建成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和6号线,累计约190公里。此外,在人均电力消费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数这几个指标上,厦门与杭州、武汉均有一定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对外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是旅游吸引力,从接待总量上来看,2015年,杭州接待入境旅客342万人次,厦门约为317万人次;从旅游设施来看,厦门市全市共有星级酒店7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9家,而杭州的星级酒店达到16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4家;厦门A级景区只有17家,杭州的A级景区达到54家,所以,厦门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相比杭州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外资吸引力,2015年杭州市实际使用外资73.13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2家,武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3.43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0家,而厦门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约为20.93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8家,差距较为明显。
(六)附件
表6 2015年厦门、杭州、武汉城市国际化主要指标

表7 2006~2015年厦门城市国际化主要指标

[1] 赵秀玉,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讲师。
[2] 刘立:《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规律和主导因素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 郭钊:《国家政府对国家外交的作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周胜滨:《城市国际化背景下哈尔滨市外办角色定位分析》,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厦门推进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第6期。
[6] 变异系数是各指标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反映该指标的波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