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章节安排
全书的章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性和政策性的综述和思考,也是本书的研究基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分析当前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总体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第二章为研究综述,包括实证部分和政策实践部分,重点关注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行为习惯、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从政策梳理的角度来看各个国家如何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第三章为理论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相应理论中寻找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互动理论、身体规训等理论对于其网络使用行为及调整的解释。
第二部分为基于“青少年网络保护数据”进行的多维度描述分析,具体呈现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方方面面特点。分析视角从总体到城市级别,再到青少年群体细分,再到居住类型,总共有四个维度;在四章中分别加以论述。第四章从调研总体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方方面面行为和网络使用风险、父母教育和规训等进行呈现。第五章对青少年所在城市的级别进行划分,看不同发达程度地区的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何种差异。第六章从青少年群体细分着手,主要关注两个中学生群体(初中生、高中生)互联网使用方面的差异。第七章则从青少年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否同住出发,来看亲情是否缺失、有无父母陪伴等因素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身心健康等的影响。
第三部分为基于“青少年网络保护数据”进行的因果推断和模型分析,为机制分析。主要分析青少年网络依赖、网络娱乐行为和网络风险的影响因素,分别在第八、第九、第十章中进行论述。研究中采用的变量主要有四组:社会人口学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城乡属性、受教育年限四个变量;家庭层面变量则包括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父母同住,为考察不同家庭类型(如留守青少年家庭等),分析中加入了家庭类型和城乡属性的交互项;个体网络使用行为变量则包括触网年龄、网络使用能力、网络学习行为、生活/网购行为、网络社交行为、青少年对于娱乐和学习的关注,借此考察网络依赖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如何影响网络娱乐行为;父母对子女的网络了解与规训则包括父母是否使用网络、父母的网络使用强度、父母知晓子女的上网内容。
最后一部分为思考和总结。主要从青少年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家庭和学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角度,为未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