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对牛谈琴
老李从业出版多年,眼光毒辣。
他略过已经连载的那本,慎重的看了几页《花季雨季》,立刻断定这是个新类型。
现在小说界都是男读武侠、女读言情。
专门写青涩少年成长这方面的作品,目前还是个空白,这本书刚好适合第二波人口生育高峰期的那批半大孩子,值得一试。
为表慎重,他把郑午请到会客室,泡了一杯自己的私货。
——老枞水仙。
这茶是待客佳品,深受爆发户和资深茶客的喜爱。
茶好不好不知道。
反正就是一个字。
贵!
这个年代的300大洋,才够买上半斤,可以说老李很优待这小子了。
可惜他注定媚眼抛给瞎子看。郑午那被饮料荼毒半生的味觉,喝什么茶都一个味,哪会知道这玩意金贵。
正好他口渴得厉害。
端起温润如玉的细瓷茶杯,随便吹吹,直接豪爽的一口闷了。
跟老牛饮水似的。
看得老李眼珠子直颤,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特意点明,“这可是老枞水仙。”
郑午这货孤陋寡闻,就只知道几个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茶,诸如龙井、大红袍之类。根本不知道这年代广东流行这茶,甚至听都没听过。
“啥?啥水仙?这玩意儿还能泡着喝?”
喝完觉得还渴,这货拿起茶壶自己给续了水,又一口闷了,喝完还舔舔嘴皮子回味。
“嗯,不像水仙,倒像两块一罐的茉莉花茶!”
把老李气得哟……
话都不想和他说了。
直接叫了个小年轻跟他对接。
政府单位嘛,没业绩焦虑,也不缺他这一部好作品。
何况郑午也没打算在广州出版。这书是以特区为背景的,在深圳出版,重视程度和影响程度肯定不一样。
郎无情,妾无意。
出版的事情,顺理成章的没谈成。
郑午也没当回事。
交了钱,版权顺利到手。
他又背着包,屁颠屁颠的往特区赶。
回到小院,天已黑尽。
院子里静悄悄的,都出摊了,台阶上昏黄的路灯亮着,温暖了游子的心。
大黄倒是难得的留下担起了看家的重任,听见钥匙开院门的响动,它没有尽职的汪汪吠,等它看到进来的是郑午,它个狗东西反倒吠了两声。
郑午凶神恶煞的冲它呲牙,也汪了两声。
直接把大黄给整不会了。
咱俩到底谁是狗?
郑午看着懵逼的狗子直乐呵,哥就是要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今天忙了一天还没完。
第二天还得继续忙。
次日,他终于又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饭,不慌不忙的背上包,带着一部分书稿晃出门。
辛苦码了这么多天,今天他终于要去跑出版了。
深圳海天出版社,在褔田区彩田南路,三公里路程,慢慢的步行也才一个多小时。
所以他根本不着急。
完全没有昨天赶着去取经的火烧火燎架势。
上了正街,他拐进一小店。
瞅了一眼橱柜,商品繁多,包括伟哥!
外包装画上的女人不挂一丝,就那样大喇喇的和香烟摆一起,违和得不像真的。
守店的还是一土著小姑娘,微黑,瘦长,好看在齐刘海,睫毛浓密,长发垂腰,白T,自带一股港味,健康洒脱。
气质不是朴实的厂妹能比的。
郑午要了包3块的特美思,他不是老烟枪,但出门办事缺不了。
小姑娘拿烟,手碰到伟哥,郑午没从她脸上看出一点不适,应该是习惯了。
买好烟,慢悠悠的走了快两个小时,才晃到地方。
深圳海天出版社!
这个时候,海天大厦还没影,就一栋办公小楼,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是根正苗红的国企,受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深圳人民政府共同领导。
底楼传达室的老大爷,正悠闲的闭着眼,摊在椅子上听收音机,里面正咿咿呀呀的唱着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手还在大腿上轻轻打着拍子。
瞧人家这班上的。
多滋润!
郑午识趣的等老头听完这段,才敲敲玻璃,“大爷您好。”
“找谁。”
“大爷,我不找谁,我就是来投稿的。”
这种事在出版社太常见,住得近的文艺青年,都喜欢自己送过来,老头早已习惯,他起身接过去,扔在角落用编织袋装的一大堆信件里。
谁知这小子又笑嘻嘻的递了一包烟,“大爷,给您解解乏。”
“……放桌上吧。”
老头还挺有职业道德。
收了好处就办事。
他又把郑午的的牛皮纸袋拣出来,插在桌上摆放整齐的投稿信件堆里,嘴里也舍得多说几个字了,“放这里就不会漏稿了,编辑部每天都会有人来收。”
“谢大爷,回见。”
有他这句话,郑午就放心了。
他又晃晃悠悠的往回走。
路过新华书店,还进店里搜罗了些曲谱教材,毕竟原主不会,身边知根知底的同学又多,突然就会了,容易露馅,得装个样子搪塞。
还好他现在走的是文化人路子,自学这些都不唐突。
背包重了些,但不是问题,依然慢慢的往回走,边走边算算寻秦记寄稿子的日期,发现存稿都见底了,这一个来月,尽忙活青春小说了,根本就没码过寻秦记,立马加快了步伐。
啥也憋嗦了。
回家努力码字吧!
当晚他又是熬到后半夜,第二天还不到十点,正在床上睡得跟猪一样,田源就大包小包的找来了,把困得要死的郑午,从床上拖起来。
原来今天就是四月一日。
愚人节。
他终于出厂了。
创业心情很急迫。
中午跟他们吃了饭,就拉着郑午骑着三轮车出了门,先去谈场地。
红棍弟弟处理结果已经出来了,打石膏的腿花了不少钱,还罚了不少钱,已经退租了,连录像机彩电啥的,不知道拉哪去了,反正也没人关心。
打听完情况,两人就乐开了花。
真的是瞌睡送枕头。
巧了。
田源直接租了原场地,连布线的电工钱、长条凳的钱,都省了。
接着又去家电市场选了播放设备。
一张张四人头花出去,再拉着满满一三轮出来,路过影碟店,又挑挑拣拣租了一大箱录像带,付钱时,老板还鬼鬼祟祟的特意拉开帘子,露出里面琳琅满目的动作片,问他们要不要。
田源拒绝了。
毕竟上一个老板腿还瘸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