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明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根源

当时的秦国经济上比不上其他诸侯国,人口上也比不上,就连地理环境也不如。但是彻底战车化的秦国却可以碾压任何一个国家。

打个直观的比喻,秦国综合国力是60分,赵国是70分,但是通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可以调动59分的力量服务战争,赵国只能调动56力量。

能够调动的力量比例越高,说明中央越集权,社会控制的越牢固!但是百姓却越发没有自由!

因为一切由不得你,你的生命,财产,耕牛,甚至老婆女儿都是可以调动的资源,都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的代价。

朱由菘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汉为什么亡!”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从马士英这句话看出,汉朝的灭亡是穷兵黩武,毕竟汉朝立国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后,开启南征北战,凿空西域,迫使强大的匈奴在漠北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西迁。

汉朝灭亡的时候,疆域还控制在50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清朝。但是汉朝那可是一千多年之前。

朱由菘不置可否继续问道:“晋呢?”

“司马老二背信弃义,得位不正,岂能服天下人?”

司马懿指洛水起誓,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保下,居然背信弃义,灭曹爽一家,不仅如此,司马昭居然当街杀死天子,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由菘转而又问道:“自秦开始,为什么所有朝代都活不过三百年?”

此言一出,马士英面色巨变,立刻站起身,跪在地上。

就连站在一旁的曾林,也是面色一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从朱元璋开启明朝到现在已经276年,朱由菘的话在马士英看来就很耐人寻味,不知道如何接。

“这都是干什么,快起来,只是聊天,无论说什么,朕都赦免!朕只想听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朱由菘亲自上前一步把马士英扶起来,一脸真诚的说道。

马士英重新坐下,足足犹豫了三分钟才说出四个字:

“土地兼并!”

明末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不仅是明末,任何朝代末期土地兼并都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土地几乎就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土地兼并相当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级不断固化。

听到这四个字,朱由菘点了点头,似乎有些认同,又有些不完全赞同。

之所以有流寇,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大多数人失去土地,最后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明朝张居正时期,统计全国耕地一共12.2543亿亩,按照古代农耕技术,平均亩产350斤算中等,正常成年男子一年可以消耗600斤粮食,也就是一个月50斤。

这样算下来,至少可以养活6亿人,不过12亿亩不可能全部种粮食,还有蔬菜、经济作物、甚至动物饲料等等。

就算只有8亿亩种粮食,也可以养活4亿人左右,这还把小孩和老人当成年男子计算。

明朝人口往大的估算,就算1.5亿,只要正常收获一年,后面两年都是灾荒到颗粒无收,也可以勉强度过。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毕竟要交税,而且也不可能按人头给田亩,不过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平均下来,其实明朝不缺粮。

看到皇帝点头,马士英心中有底,也不再顾忌继续说道:“我大明除了土地兼并之外,还官绅不用纳粮,,,,以及,,,”

说到后面,马士英有些吞吞吐吐。

“宗室也不用纳粮!”朱由菘补充道。

明朝后期,朱家人疯狂繁殖,达到了惊人的几十万,虽然到了明朝中期,宗室的俸禄基本都是打折发放,但是宗室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除了供养宗室的俸禄之外,宗室也会土地兼并,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抢占大量土地,而这些土地不用钠粮。

皇族、官员、有功名之人都不用纳粮,而且还会不断利用特权兼并土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富户、中农会把土地挂靠在这些人身上,这样一来,也不用纳粮。

这就是一个帝国的癌症,通过无限制的扩张,不断吸收整个帝国的营养,最终压垮了整个帝国。

“陛下,臣看来,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原因就在于此!”马士英小声说道。

朱由菘喝了口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从秦开始,几乎每个王朝都没有超过三百年,这与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就像樱花国,天皇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相当于我们三皇五帝时代。

华夏特有的王朝周期律,很多人说土地兼并,这不完全是。

本质是帝王集权无限膨胀,攀附在皇权周围的官僚实力不断增加,榨干了整个社会的资源之后最终导致的大崩溃。

就像唐朝贞观初期整个长安官吏量不过600人,到了安史之乱,数量已经超过5000人。

宋朝赵匡胤统一天下初期,全国官吏仅4000多人,百年后的靖康之耻时候,已经暴涨到三万人,到了南宋末期,虽然只有半壁江山,官吏过五万人。

明朝和清朝的官吏暴涨速度更是恐怖,尤其是清朝,几乎十几倍的增加,这就是皇权的延伸。

官吏越多,管的就越细,对百姓限制就更多,社会就越来越没活力,百姓赋税就越重。

皇权专制一旦产生,随着时间发展就会不断扩张管理范围,如果统治时间足够长,甚至就连拉屎放屁都要给你出台一个规则,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一点适用于任何类似无限制的权利!

其实古代不少有远见的大臣和皇帝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阻止不断臃肿的机构,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

下行期的王朝改革没有一个成功,包括张居正的改革也仅仅只是延缓,并没有成为转折点,至于王安石变法完全就是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青苗法,名字听起来很好听,核心本质就是贷款业务,最关键是这个贷款业务也被下面的人执行的一塌糊涂。

下行期的王朝无论如何挣扎,最终都会被自下而上的覆灭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周而复始。

建立的新王朝,马上就会补上前朝的漏洞,版本不断更新迭代,最终出现了满清这样的怪物。

补丁打满的皇权并不能打破历史周期律,因为皇权专制天生就具有无序扩张,也就是皇权的延伸是不可逆的,无论补丁如何打,最终都会崩溃。

无论如何打补丁,都会灭亡,这是不可逆,因为运行的系统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

这就是不可逆最根本最本质的原因!!!

这也是南明和南宋的区别,明朝已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系统已经运行到了崩溃的边缘,宋朝是正当中年,被打后身体还有恢复能力。

一个历史冷知识,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其实北宋的领土一直在缓慢扩张。

明朝从朱棣开始,领土就一直在收缩。

历史上的马士英是个偏奸臣的形象,当然这个历史自然是满清写的,毕竟满清统治华夏267年,几乎都在不停地修史。

在朱由崧看来,马士英是个非常矛盾的人物,说他奸臣,却与南明共存亡,战斗到最后一刻,即使被俘也是宁死不屈。

说他忠臣,却又喜欢搞内斗,排除异己。

说他没能力吧!却能够从地方官成为内阁首辅,在南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通过这次聊天,朱由菘也算是对马士英有些一些浅薄的认识,虽然在联虏平寇上显得目光短浅,不过在这个时代背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

通过聊天和询问,朱由菘发现了马士英并非迂腐之人,对于南明情况也有很深的见解,也知道现在南明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尤其知道南明军队吃空饷严重,这让朱由菘非常意外,但是作为首辅却没有动手整治军队,因为一旦彻底整治吃空饷,很可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让帝国崩溃。

现在的南明,反腐就是亡朱家,不反就是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