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明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建虏和大顺(大章)

在南明朝廷讨论联虏平寇时,北方京都,内城皇宫。

摄政王多尔衮春风得意看向下面众臣,现在的多尔衮虽然不是满清皇帝,但是却行使皇帝的权利。

野猪皮和皇太极没有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

以七大恨起兵野猪皮,虽然牛逼轰轰,不过也仅仅只是想割地称王而已。

皇太极虽然富有远见,六次毁关劫掠,给明朝造成极大的损失,也让北方百姓承受深重苦难,但是有生之年也不敢奢求攻入北方京城,入主中原。

皇太极经常告诫下属,明朝就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十年,五十年不停地砍,终会让这颗大树倒下。

劫掠和发动辽东战役就是砍树的过程。

从皇太极的话就可以看出,他认为要打垮明朝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子子孙孙不停地努力。

然而就在皇太极病死仅仅一年,掌握满清领导权的多尔衮就做到了。

不得不说,睿亲王这个睿字,体现了多尔衮的睿智判断力。

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上吊,因为各种原因,准备投降大顺的吴三桂拒绝投降,还斩杀李自成的使者,李自成一怒之下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

吴三桂自知不敌,投靠建虏,请求建虏出兵。

多尔衮从吴三桂使者那里知道明朝发生的事情,立刻知道天大的机会已经摆在眼前,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出兵。

一片石大败李自成,继续追击,迫使李自成退出京都,多尔衮顺利占领了京都。

当时建虏高层大多数都是想趁机在京都附近劫掠一番,一把火烧了京都,然后回到龙兴之地。

但是多尔衮力排众议,决定长期驻扎京都,俯视天下。

接下来一系列操作更是体现了多尔衮的厉害,第一对李自成余部穷追不舍,展开了千里大追击,根本不给李自成以喘息之机,直接打残李自成部。

第二稳定京都局势,迅速安定人心。

第三烟雾弹迷惑南明,让南明觉得清廷无心南下,分不清形势,不敢乱动。

“睿亲王,除恶务尽,趁闯逆元气大伤一举歼灭,防止死灰复燃!”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建议道。

没有投降建虏之前,洪承畴官至明朝兵部尚书,负责镇压流寇,和农民军交手多次,深知农民军的难缠,只要没有把一干高层全部歼灭,出现漏网之鱼,用不了多久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滚出几十万,甚至百万大军。

虽然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但是架不住人多,炮灰多。

“这些农民军也不过如此,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多铎有些不屑说道。

得知李自成退出京都之后,多尔衮就命令多铎、阿济格、吴三桂追击李自成,自己则带领少部分军队进入北京。

五月初八,多铎在庆都追上大顺军,斩杀断后的大将谷英,全歼谷英部。

几天后,多铎又在真定大败大顺军,直接让大顺军成鸟兽散,最后狂奔几百里,最后逃窜到山西,收拢残部,勉强在固关组成新的防御。

大顺军的逃跑速度,让多铎开眼了,根本不是以前交手明朝边军可比,以前交手的明军,溃败之后,还可以掩杀几十里,最终全歼,但是农民军人太多,杀不完,根本杀不完。

李自成的农民军,号称百万,其实只有几万核心,其他都是裹挟的炮灰,也就是饥兵。

攻城时候用来消耗守城武器,逃窜时可以作为人形障碍,让敌人杀到手软,杀到累。

多铎只带领一万多八旗军,加上吴三桂三万关宁铁骑,经过千里追击之后,也是人困马乏,准备回京都休整,同时,等到更多八旗军入关。

当时多尔衮入关,并不是带领八旗全部,仅仅带领了三分之一的军队,大部队还在关外。

在多铎眼里,农民军的战斗力还不如明朝边军。

“豫亲王,不可轻敌!”多尔衮继续说道:“传令吴三桂继续在西北剿灭闯逆!”

建虏追击农民军到山西之后,并没有继续追击,但是留下了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继续对农民军保持威慑,防止农民军向河北渗透。

李自成失败并非一蹴而就,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阶段就是一片石到退守到山西固关,丢掉了河北和山东,主要是被多铎、阿济格、吴三桂追击。

第二阶段是丢掉山西,主要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多次战斗消耗和阿济格的助攻,为什么会把山西单独列成一个阶段,主要是山西是李自成严密布防,大半精锐都折损在山西,加上山西位置对于大顺太过重要,只要山西在手,后方无忧,还可以随时出兵威慑京都。

第三阶段大本营陕西被攻破,向两湖地区逃窜,最后死在九宫山,被多铎和阿济格、吴三贵两路夹击。

“睿亲王,臣认为伪明才是目前最大的敌人,趁伪明立足未稳,立刻率军南下。”头号大汉奸范文程建议道。

现在的南明还是相当唬人,占据富庶的江南地区,拥兵百万,拥有长江天险阻隔,很多人都认为南明可以像东晋、南宋一样挺个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想要统一天下,就要趁南明立足未稳,一举拿下。

“伪明不足为惧,臣还是认为首要敌人是闯逆!”洪承畴坚持道。

现在洪承畴和范文程都是内院大学士,级别一样,看上去洪承畴赚了,毕竟洪承畴才投降几年,范文程可是已经投降了二十多年,从野猪皮时期就成为汉奸,三朝元老,算是第一批投降的明人。

但是洪承畴却觉得和范文程一个级别,有些自降身份,在投降之前,洪承畴可是总督蓟辽兼兵部尚书,权利之大,而范文程却只是一个秀才,连功名都没有。

两人的差距,放在现在就相当于一个电子厂打螺丝的大专生和一个封疆大吏,洪承畴可是一句话就可以让这个电子厂飞上天的存在。

目前两人一个级别,都是建虏的智囊团,不过洪承畴显然更有战略眼光,在大明官场混迹几十年,对大明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大明已经是外强中干,烂到骨子里。

“闯逆不得人心,现在又大败,已经很难成气候,反观伪明,坐拥富庶之地,拥兵百万,不少百姓还心向伪明,不可不防!”范文程反驳道。

范文程能够在建虏混的风生水起,成为皇太极十分倚重的智囊,并不是范文程多厉害,只是恰好在建虏草创时期投靠,一个秀才在建虏中已经是高材生。

尤其是皇太极时期,正式建国,构架基本模仿明朝,自然需要懂明朝官僚构架的文官,这才让范文程一路顺风顺水。

毕竟能把三国演义奉为军书的建虏,能够让范文程一个秀才成为高级智囊也就不奇怪。

论战略眼光,范文程根本无法和洪承畴比,可以这样说,洪承畴在帮助建虏平定江南起了很大作用,居功至伟。

“闯逆和伪明都不足为惧,等到我八旗大军全部入关,一起消灭。”多尔衮摆了摆手,阻止了两人的争论,直接一锤定音。

号称百万大军的闯逆,八旗军仅仅动用不到三分之一力量就将其打残,更别说八旗军全部入关。

“摄政王所言极是!”两人不再争论,对于八旗军的战斗力,深有体会。

---------------------

相比于多尔衮的春风得意,李自成就显得落寞了很多。

多铎停止追击后,李自成才缓了一口气,在固关留下一部分士兵镇守之后,率领残部经山西太原、平阳返回了陕西老巢,大顺领导集团相继来到西安。

“陛下,我们虽然丢失河北和山东,只要守住西安,稍加修养,定能重新夺回京都!”看到有些沉闷气氛,李自成的智囊宋献策首先开口说道。

一片石惨败之后,一路追击,一路败逃,几经重创,但是现在局面还不算太坏。

只要守住了山西,陕西就无忧,凭借陕西的关中平原,完全可以休养生息,除此之外,甘肃、河南北部,荆襄地区也在大顺军控制范围。

“宋军师,现在局面比我们以前好多了,以前我们凭借十八人还能够东山再起,现在我们还有十几万人和大片土地。”高一功赞同道。

李自成自从成为流寇之后,非常魔幻,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都会更加成功,反复几次后,最终一举攻陷京都。

就像是死一次,复活就会更强大,尤其是最后一次,在洪承畴的十面埋伏下,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仅剩下十八骑逃入深山。

就这十八骑,不到两年之后,就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了百万大军,仅仅四个月,就从陕西一路平推到京都,最终逼的崇祯上吊。

所以,这一次,虽然被建虏上了好几课,也体验了建虏的强大,但是依旧觉得没什么,毕竟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失败一次,就会更强大一次。

“高将军说得对,现在咱们有人有地,怕什么?”田见秀也附和道。

“陛下,你就放心,稍作休整,我们即可开始反攻。”江湖骗子刘金星捋了捋胡须,一脸自信的说道。

经过几人这么一分析,整个核心团队,都洋溢着一股莫名的自信。

原本一些人想联合蜀中的张献忠,或者暂时和南明修好互通有无的建议也不敢再说,只能看接下来的形势变化。

只有李自成,脸上依旧落寞,这一次他碰上建虏,就像遇到冤家,也明白崇祯在外有建虏,内有流寇的情况下,是多么不容易。

大明的军事力量,至少三分之二用于对付建虏,不然李自成根本不可能攻陷京都。

不知道为什么,李自成有种隐隐的感觉,这一次失败后恐怕很难再起来。

“或许是我想太多了!”自信似乎会传染,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李自成也有些释然。

李自成在回到陕西之前,为了防止建虏继续追击,也在山西作出了详细军事部署。

山西北部重镇大同由制将军张天林士兵配合投降的大同总兵姜襄镇守,中部府城太原由文水伯陈永福镇守,东南部长治一带由平南伯刘忠镇守,西南部右营大将袁宗弟镇守。

这些将军都是大顺军从各个地方赶过来的精锐,一共拥有士兵十万人,其中包括投降明军五万左右。

在山西部署了严密的防御计划之后,李自成以西安为中心,开始不断收拢溃军和继续招兵买马,准备开启一场大反攻。

李自成非常不甘心,明明已经得到了天下,已经坐上九五之尊,却只有42天就离开,如果没有坐上那个位置,或许他还能冷静思考。

现在李自成满脑子都是反攻,不仅是李自成,几乎所有核心层都想着反攻,建虏的强大虽让他们铭记于心,不过依旧觉得建虏会和明军一样,几次反攻就会让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