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9章 宫闱暗斗,太子悬局
四月的洛阳城,春的暖意在阴霾的笼罩下消散无形,整座城仿佛被一层寒霜所覆,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皇宫的朱红色宫墙高大而冰冷,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压抑,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诉说着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灵帝的寝宫,帷幔低垂,殿内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药味。灵帝躺在龙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形容枯槁,气息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他的身旁,数位太医神色凝重,低头不语,手中的药箱微微颤抖,显示出他们内心的紧张与无奈。
刘辩,这位灵帝的长子,正站在龙榻一旁。他身着华丽的锦衣,衣袍上绣着繁复的金龙图案,本该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尊贵,然而此刻,他的脸上却满是焦虑与不安。他不时地用手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刘辩生性轻佻,平日里喜好游乐,对朝政之事甚少关心,如今父亲病重,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
“父皇,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刘辩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此刻正悬于一线,一旦父亲驾崩,他能否顺利登上皇位,还是个未知数。
而在寝宫的另一侧,刘协静静地站着。他虽然年纪尚小,只有九岁,但眼神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聪慧。刘协身着一袭素色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白玉腰带,整个人显得清新脱俗。他看着龙榻上的父亲,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
“父皇,您安心养病,儿臣会一直为您祈福的。”刘协的声音清脆而坚定,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灵帝微微睁开眼睛,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缓缓扫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纠结,刘辩虽为长子,按照祖制理应继承皇位,然而他的性格实在让灵帝难以放心;刘协则聪慧过人,举止得体,更有帝王之相,可何进一家在朝中势力庞大,立刘协为太子,必然会遭到何进的强烈反对。
“辩儿,协儿……”灵帝微弱地唤道,声音如同游丝般难以捕捉。
刘辩和刘协连忙上前,跪在龙榻前。
“父皇,儿臣在。”两人齐声说道。
灵帝看着他们,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气氛也异常紧张。何进身着一袭威严的大将军蟒袍,昂首阔步地走在朝堂之上。蟒袍上的金线刺绣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他权力的象征。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与傲慢,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与掌控。
“诸位大人,如今陛下病重,太子之位尚未确定。依本将军之见,皇长子刘辩乃嫡长子,理应继承皇位。”何进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话音刚落,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陛下曾多次表示,皇长子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恐难担重任。陛下有意立皇次子刘协为太子,此乃陛下的心意,我等不可违背。”
何进闻言,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哼,陛下如今病重,国家命运未卜,此时妄议立太子之事,是何居心?难道你想违背祖制,另立他人?”
老臣被何进的气势所震慑,不禁后退一步,但仍坚持道:“老臣只是如实传达陛下的心意,并无他意。立太子乃国之大事,理应从长计议,以江山社稷为重。”
“从长计议?”何进冷笑道,“如今局势危急,社稷随时可能崩溃,若不尽快确定太子,一旦陛下龙驭宾天,这天下岂不是要陷入混乱?本将军身为大将军,肩负着保卫京城、稳定朝局的重任,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何进的支持者们纷纷为何进说话,指责对方意图扰乱朝纲;而反对者们则据理力争,强调要尊重灵帝的意愿。整个朝堂乱成一团,仿佛一锅煮沸的粥。
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蹇硕一直沉默不语。他身着一身黑色的禁卫军统领铠甲,头盔下的眼神阴沉而冰冷,让人不寒而栗。蹇硕深知,何进在朝中势力庞大,若刘辩继位,自己必将成为何进的眼中钉、肉中刺,性命堪忧。因此,他暗中支持刘协,希望能在灵帝驾崩后,帮助刘协登上皇位。
“诸位大人,莫要再争吵了。”蹇硕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深夜中的狼嚎,“如今陛下病重,我们应先以陛下的病情为重,至于太子之事,还是等陛下康复后,再做定夺。”
何进看了蹇硕一眼,心中冷哼一声:“哼,你这匹夫,少在这里装好人。你心里在想什么,本将军一清二楚。不过,现在还不是和你算账的时候。”
表面上,何进同意了蹇硕的提议,但他心里明白,灵帝已经病入膏肓,康复无望。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以防蹇硕等人趁机生事。
退朝后,何进回到自己的府邸。府邸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着他的尊贵地位。何进坐在大厅的主位上,眉头紧锁,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
“大将军,您回来了。”一位谋士走进大厅,恭敬地说道。
“嗯。”何进微微点头,“如今局势危急,你有何良策?”
谋士沉思片刻,说道:“大将军,如今您在朝中虽有众多支持者,但蹇硕统领禁卫军,实力也不容小觑。若想确保皇长子顺利登基,必须先削弱蹇硕的势力。”
“我也知道要削弱蹇硕的势力,可该如何下手呢?”何进问道。
“大将军,我们可以先从皇帝身边的宦官入手。这些宦官与蹇硕关系密切,若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蹇硕便会孤立无援。”谋士建议道。
何进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这么办。你去安排人手,密切监视那些宦官的一举一动,一旦有机会,就将他们全部除掉。”
“遵命。”谋士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蹇硕也在自己的府邸内谋划着。他坐在书房内,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幅皇宫的布局图。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思考着如何在灵帝驾崩后,发动政变,立刘协为帝。
“大人,何进已经开始行动了。他派人监视我们,意图除掉我们。”一名手下匆匆走进书房,焦急地说道。
蹇硕闻言,脸色一沉:“哼,何进匹夫,果然沉不住气。他以为这样就能对付我吗?太天真了。”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手下问道。
蹇硕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必须加快行动。通知赵忠、宋典等中常侍,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皇帝驾崩,我们就立即动手,关闭宫门,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
“遵命。”手下转身离开,去传达蹇硕的命令。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洛阳城的夜晚也变得格外寂静。街头巷尾,巡逻的士兵脚步声清晰可闻,百姓们都紧闭门窗,不敢外出。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恐惧所笼罩,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而在皇宫内,灵帝的病情愈发严重。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口中不时喃喃自语,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遗憾与不甘。刘辩和刘协日夜守在他的身边,眼中满是担忧与悲伤。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灵帝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双眼缓缓闭上,嘴角带着一丝未竟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充满纷争的世界。
“父皇!”刘辩和刘协同时悲呼,哭声在空荡荡的寝宫内回荡。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继而传遍了洛阳城。一时间,皇宫内哭声震天,大臣们纷纷赶来,为灵帝的驾崩而哀悼。然而,在这悲痛的背后,一场更加激烈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何进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自己的亲信和军队,准备发动政变。他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站在府邸的庭院中,目光坚定而凶狠。
“弟兄们,陛下已经驾崩,如今正是我们为皇长子登基扫清障碍的时候。随我杀进皇宫,诛杀蹇硕,扶持皇长子登上皇位!”何进大声喊道,声音在风雨中格外响亮。
“杀!杀!杀!”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与此同时,蹇硕也得到了灵帝驾崩的消息。他迅速率领禁卫军,向皇宫进发。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决绝与疯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立刘协为帝,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权力。
两支军队在皇宫的朱雀门前相遇,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雨水如注,打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战争的前奏。
“何进,你竟然敢带兵闯入皇宫,意图谋反吗?”蹇硕指着何进,大声喝道。
“蹇硕,你这逆贼,还敢在这里贼喊捉贼。你勾结宦官,意图立刘协为帝,违背陛下的意愿,才是真正的谋反。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何进毫不示弱地回应道。
双方剑拔弩张,一场生死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从皇宫内跑了出来,大声喊道:“诸位大人,且慢动手!太后有令,请大将军和蹇硕大人进宫商议要事。”
何进和蹇硕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虑。他们都知道,这可能是对方的阴谋,但太后的命令又不能不听。
“哼,我倒要看看你搞什么鬼。”何进冷哼一声,示意士兵们暂时放下武器,然后和蹇硕一起走进了皇宫。
他们来到太后的寝宫,只见何太后身着丧服,面容憔悴,正坐在主位上。她的身旁,站着几位宫女和太监,个个神色紧张。
“大将军,蹇硕大人。”何太后开口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陛下已经驾崩,如今国不可一日无主。关于太子之事,你们有何看法?”
何进抢先说道:“太后,皇长子刘辩乃嫡长子,理应继承皇位。这是祖制,也是众望所归。”
蹇硕则说道:“太后,陛下生前有意立皇次子刘协为太子,此乃陛下的遗愿,我们应当尊重。”
何太后听后,沉默片刻,说道:“两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此事关乎国本,不可仓促决定。本宫决定,明日在朝堂之上,召集众大臣共同商议,再做定夺。”
何进和蹇硕心中都明白,这只是何太后的缓兵之计,但他们也不好当场反驳。于是,两人只好领命退下。
从皇宫出来后,何进和蹇硕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军队中,加紧部署,准备在明日的朝堂上,进行最后的较量。
而此时的洛阳城,在风雨的洗礼下,显得更加阴森恐怖。百姓们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他们不知道这场权力斗争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整个城市,都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也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