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序言
1952年,在北京市西北郊古老的满井村,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学堂在此安营落户。
1953年,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深情与对学生成长的关切,学校积极组建政治教研组。
1960年,高芸生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一参三改三结合”(参加生产劳动,改造思想、改造教学、改造科学研究,实现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三结合),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教学革命接力就此拉开帷幕。
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在彭庆红院长的带领下,新一代北科大思政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继承发扬“钢铁思政”优良传统,敢为人先,善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革创新思政课,精心打造“数字马院”(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思政课研究性教学”、“‘形势与政策’立体化教学”等特色鲜明的“北科名片”,不断提升思政课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逐步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型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
为系统总结经验,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的指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我们从学院教师近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中,遴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创新等五个专题进行分类编排,形成了这本书。这既是北科大思政人近十年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思政课的实践结晶和理论升华,也是北科大办学70年来积淀而成的“钢铁思政”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同时,我们也希望它能够作为一家之言和一家之验,为行业特色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思政同行们提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启发和灵感。
受主题、内容及编排限制,本书此次遴选的只是部分老师的部分教研论文,还有很多老师的佳作只能忍痛割爱。感谢论文入选的老师们不吝赐稿,感谢段晓芳、宗民两位老师协助确定论文集专题、筛选论文,感谢马院2021级博士生谢家炜、徐丹丹帮助整理初稿,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程春雨编辑耐心、细致地审校书稿。
风正起时好扬帆。2022年,万众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蓝图,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科大思政人将继续发扬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征程上续写新的更加美丽的篇章!
刘丽敏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