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西瓜育苗
在系统给的经验加持下,刘庆余越来越像一个老农民了。特别是培植沃土的经验和种植西瓜的经验相结合之后,刘庆余可以轻松的完成西瓜培育土的培植。
而且,他还觉得刘冠华培植的培育土养分不够,直接将这个活给揽了下来。
刘冠华气的翻白眼,在心里骂道:兔崽子,你才种了几个月的地啊?就敢看不起我?
不过看到刘庆余培植的手法非常熟练,培植出来的培育土好像还挺不错的,也就乐得清闲。
临走前,还傲娇的哼了一声。
“不用老子拉倒,你自己弄去吧!”
不管怎么说,作为父亲的脸面不能丢。哪怕在心里高兴刘庆余青出于蓝,但是嘴上却不会承认。
刘庆余没有理会,一门心思都在培植培育土上。系统给的经验有点妖孽,虽然不知道原理,但是他就是知道土里面少啥。
刚过完年的时候,刘庆余就在之前预留出来的大棚种了西瓜种子。为了不让西瓜苗冻着,他又在大棚内用竹劈子(竹片)又建立了一趟矮棚子,盖上棚膜之后,保暖工作制作的非常好。
预留出来的培育西瓜苗的这个大棚并没有往里撒羊粪,因为在6月份之前,这个大棚种不了任何蔬菜。
两天时间,刘庆余就将培育土弄完。然后他迫不及待的召集了十多个亲朋,给西瓜育苗。如果再晚上几天,就种不了早熟的西瓜了。
将西瓜苗从矮棚子里面起出来,放在旁边的高凳子上。
【完成任务:培育西瓜苗。奖励灵敏+1。】
【新任务:移栽西瓜苗】
【将西瓜苗移栽到培育盘中,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移栽到地里。】
新任务有点漫长,移栽到地里要等到5月份才行。当前只能完成第一部分,将西瓜苗移栽到培育盘中。
把培育土装入培育盘里面,运送到大棚里面。这个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很累人。培育盘是塑料的,拿的时候需要往两边抻着拿,不然容易将里面的土和种子散出来。如果单靠人力运送,干半天就得累的手抽筋。
为了减轻人的负担,刘庆余特意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专门用来运送培育盘。
说起来,电动三轮车真是农民的好帮手。它的载重能力不错,一两千斤的东西都能拉,完全不需要去开笨重的四轮车(拖拉机);它的续航能力出色,开个百八十里地完全没问题,完美替代轿车、摩托车;它的灵活性很好,很多狭窄的地方都能钻过去,让农民不再耗费巨大的人力;它的操控也很便捷,老人小孩都可以轻松驾驭,完全可以当做代步车。
所以,刘庆余买回来之后,就非常喜欢它。它可以装满满一车的培育盘,开到大棚里面,然后搬到高凳上。
“这小玩意不错啊!”
“还是充电的,不用烧油。”
每个人看了都会夸赞一句,大家都看到了它的好。
当然,电动三轮车也是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会造成城市交通负担。
很多人不懂交规,而且仗着电动三轮车灵活,在公路上到处穿梭,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不过,这不是刘庆余该考虑的问题,他能保证自己开电动三轮车会遵守交规,确保安全驾驶。
在高凳两边站满了人,他们将西瓜苗移栽到培育盘上。然后摆放在空地上,再浇上水,就算移栽完成。
培育盘摆满了整个大棚,剩下的工作就是日常的照顾了。
到了4月份,刘庆余又得到了新任务。
【新任务:平整土地。】
【将土地平整好,为移栽西瓜苗打好基础。】
于是,刘庆余和父亲去了地里。在西山上,刘冠华花了一垧地(一公顷,等于15亩)6000块的价格,承包了两垧半地。再加上自己家的半垧地,凑够了三垧地。
因为这块地属于好几家,中间出现了荒格(地与地中间的一小条空地)。种玉米的话,就不用管,可以直接种。但是种西瓜不行,西瓜是双垄一起种。如果荒格出现在两根垄中间,是没有办法走车的。
刘冠华拿着石头做好了记号,然后重新打垄。刘庆余拿着二齿子(两齿钉耙),将大块的土块打开。
俩父子又买了羊粪,撒到地里面,然后使用喷灌浇水,让其自然发酵。因为温度不够,再加上露天,所以发酵的时间会变长。
不过,把西瓜苗移栽到地里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也足够发酵一些的了。剩下没有发酵的,等移栽西瓜苗的时候,覆盖上地膜后,温度会跟着升高,也就慢慢发酵,给西瓜提供养料了。
4月5日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利用三天的假期,回乡祭祖。
不过,新立村的人一般不在正日子去上坟,都会往前让三天或者往后让三天。刘庆余家就提前了六七天,但是到了范家这边不行,要等二舅从车城回来,一大家子才能去上坟。
清明前一天,二舅范晓天才从车城回来。和他一起是三舅的儿子范鹤飞,他高中时候就被范晓天带到了车城上了技校。
范晓天和蔼的询问道:“小余,听说你种菜赚了不少钱?”
“就赚了点小钱!”刘庆余谦虚回答。
范鹤飞调侃道:“你管四万叫小钱?你这是飘了吧?”
他很羡慕刘庆余,四万块都快赶上他一年的工资了,刘庆余两个多月就赚到。他在汽车厂上班,起早贪黑的,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千。
刘庆余笑笑,“羡慕啊?那不如你回来跟我一起种菜?”
范鹤飞有点心动,但是想想自己离开农村已经很多年了,农活已经不会干了,就放弃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范晓天特意拉着刘庆余坐在身边,问着种菜的事情。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喜欢帮助家里这些人。不过他很强势,有时候会让人很不舒服。刘庆余在车城上学的时候,一个月才去一次他家,每一次去都会很不习惯。
“你要是在种菜上有啥问题,就和我说。二舅别的不行,在农大给你找个教授咨询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