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之父的故事:华盛顿·欧文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从传记中认识美国文学之父

在翻译了欧文过百万字的作品之后,终于又译完了这部传记。笔者认为把这样一本书翻译出来是必要的,可以让更多读者不仅从欧文的作品中认识他,也从这本传记中进一步了解这位美国文学之父。因为其中确实包含了某些鲜为人知或者不是十分了解的东西。之所以选择本书翻译,是因为它属于比较重要、流传较广的版本之一。作者查尔斯·达德利·沃纳本身就是一位作家,因而他的传记便更多地具有了作家的气质与风格,富有了文学色彩,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他曾与马克·吐温合著经典名著《镀金时代》,主要作品有《农场的男孩》、《园中夏日》和《漫步》等,其中《园中夏日》最为有名,堪称散文杰作。他还是“艺术与文学国立学院”第一任院长,去世前任“美国社会科学学会”会长。

笔者觉得这是一本认识欧文的入门书。欧文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他创作出了哪些优秀作品?他具有怎样的特性与风格?等等情况都可从书中得到答案。我们从本书中追寻着作者的人生轨迹,从而深入到他的世界。

我们特别看到,欧文尽管在文学创作上硕果累累,但是在婚姻上却不尽人意,颇多挫折。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婚姻,没有家庭!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个缺憾吗?他的感情生活是相当丰富的,可最终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一辈子独身。他曾经深爱过一名女子,还珍藏过她的一绺头发呢!他先是偶然拾到她的手帕,“对自己未能见到她表示遗憾。领事把这个不幸的遗憾转告了可爱的比安卡——这是那位女士的名字——她于是给他寄去一绺她的头发,并让他返回时去看她。他从此再没见到她,不过她的那绺头发被珍藏在小盒里,戴在他脖子上,以便纪念一位从他眼前经过后即消失的、光彩焕发的美人。”这便是欧文人生中的一次浪漫经历。

有个叫马蒂尔达的女子,是欧文爱得最深最久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因病夭折了,这给欧文带来巨大的打击和痛苦。欧文终身未娶,他心里深爱着这位女子是一个原因。我们不妨从如下文字中,去揣摩一下欧文当时的心境:“我看见她迅速衰弱下去。她是美丽的,比以前更美丽,最后变得更像天使一般。我经常守候在她床边。她神思恍惚时会用亲切自然、意味深长的感人语言和我说话,我实在受不了。她神志昏迷时,我比过去更多地看到了她美丽的内心。她的疾病迅速恶化着,仅两个月就把她匆匆带走了。她临终时的挣扎迟迟拖延着,十分痛苦。三天三夜我没离开她家,也几乎没睡。她死的时候我守候在旁边,她所有的家人都围着她,有的祈祷有的哭泣,因为大家非常爱她。我是她最后一个看着的人。我尽量简短地讲了上述情况,如果我把所有相关的事情和感受都说出来,那会写出几本书的。”

后来欧文也试图去爱一名叫埃米丽·福斯特的小姐,然而她心中已经有了别人,否则“这种亲密关系本来会造就一桩婚姻”。我们确实为这位伟大的作家感到不幸。从欧文的大量作品中,我们也时时读到他内心所具有的丰富、浪漫的情感。另外,欧文当时收入不多,财力不足,这可能也是造成他单身的一个原因:“欧文的哥哥们在生意上遭受挫折,迫使欧文辛勤写作,他肩负起沉重的家庭责任,从而打破了他通过婚姻过上幸福生活的计划。”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不可能事事如意。总之,关于欧文的感情与婚姻问题,我们从本书中了解到珍贵的史料。笔者在此较多地提到欧文这方面的情况,也是为了让读者对他有更多的认识。

众所周知,欧文年轻时长期生活在欧洲,这给他的作品打上了特有的烙印,难怪有人认为它们缺乏地道的美国特色。他固然生性喜欢游历探险,但国内缺乏他所需要的文学氛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有着艺术家的气质,而美国那时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激发或满足艺术情感。绘画作品和美术馆寥寥无几。没有任何悦耳的音乐,有的只是不懂行地把引领乡村舞的弦乐器乱弹一气,或者尚武的人用横笛与鼓发狂地演奏,或者到处都在用古老的大键琴伤感地消磨时光,人们唱情歌,在欢宴上哼出粗野的或悲哀的歌词。而文学氛围是根本没有的。”这里,我们追寻到了他长年旅居国外的一个根源。

从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有关欧文的其他元素,我称之为“欧文元素”——先前我已将它们归纳为“富有文采,抒情味浓,充满传奇,追求古朴,勇于探索,不乏幽默,富于同情”。在这本书里我又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我们发现欧文在生活中是一个喜欢并善于交际的人。“社交活动比以前更吸引他,耗尽了他的时间。他欣然充当起‘茶会冠军’。”他在成为哥哥的贸易伙伴时,要做的工作很少,“好像主要专注于当时的社交与娱乐活动”。在费城和巴尔的摩时,他又融入到富有魅力的社交界中。他在巴尔的摩、华盛顿、费城、奥尔巴尼和纽约的社交界受人喜欢,“品尝着社交的乐趣”。这样的生活无疑大大丰富了他的生活与创作。欧文又是一位很有爱国心的人,面对党派展开的激烈竞争,“我的爱国热情燃烧起来,我决心救国!”欧文曾经应征入伍,“对于英国人无礼的提议以及他们要攻打纽约的传闻,欧文这时的信中流露出富有爱国精神的愤怒”。欧文还是个性情乐观、和善厚道的人。他把生活看作一幅画,“发现的是生活的美丽与光彩,而非瑕疵与阴影。他喜欢注视前者,对任何事情的阴暗面有一种闭眼不见的奇妙本领。他的心再和蔼友善不过了。他颇能意识到朋友的忧愁而非缺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和善良敏感有加。”欧文又是一个生活简朴、颇有爱心的人。他“靠写作挣得的很多钱并未用到自我放纵的生活上。他的生活习惯和爱好简单,不用多少东西就能满足个人之需。他不太在乎钱,似乎只需要它让那些受托关心他的人更加幸福。一个不那么热心而又更加自私的人,处在他这样的情况下,便会过上一种更加安逸、更少责任的生活。”以上是我从本书中进一步看到的“欧文元素”,我们把这些元素综合考虑进去,就能更加正确客观地分析、解读他的作品。

总体而言《见闻札记》是作者写的最优秀的一本书,自然也是影响最大的。但是它成功之时对作家本人有过怎样的震动,他的心境如何,我却是从本书一些珍贵的文字中才读到的:“本书受到欢迎的方式,以及它在美国的报纸和期刊上获得的颂扬,完全让我受宠若惊。它们远远超越了我最为乐观的期望,确实表现出特有的热情和善意,极其温和地感动着我。我收到你的信,上午读了一些评论,心里不安了一整天。这样的成功几乎使我惊骇,我担心它不是真的,或者我不完全应该得到它,或者我将达不到人们的期望。我们是一些构造奇特的动物。我先前已对所写的一切不抱幻想,认为它们是些非常可疑的东西。现在它们却受到过高的赞扬,我开始担心再写不出这样好的作品了。不过我们走着瞧吧。我有着一时冲动的脾性,生活相当没有规律,也很不稳定。哪怕最小的事也让我紧张不安,甚至欢呼鼓掌也让我慌乱,影响我写作,尽管这最终当然是一种激励……”这段文字让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是呀,这难道不是作家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正是从此以后,欧文信心十足,创作一发不可收。我们阅读他的传记,就是要追寻他的人生道路,探索他成功的根源,发现他何以写出众多优秀作品的原因。而本书无疑带给了我们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书中大量引用了欧文的书信,从《纽约外史》中引用的也不少。这可能有点让人觉得啰嗦甚至乏味。我个人多少也有这样的疑惑。然后我想到,这大概是作者的一种用意吧。或许他认为这让人更有真实感。他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读者更切实深入地了解欧文,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而不至于太抽象。再说,欧文的大量书信本身也是很好的散文随笔,它们可以让读者再次领略到作家的风采与魅力。比如在写自塞维利亚的一封中,他描述了旅行中的情景:“最迷人的莫过于蜿蜒流淌的小河,小河两岸高悬着一座座花园,以及结着各种可口的南方水果的果园;也长着一簇簇鲜花和芬芳的植物。夜莺群集在这可爱的小山谷里,就像它们群集在阿兰约兹花园里那么多。每道河湾呈现出新的景色,周围有不少摩尔人的老磨坊,它们的形状极其独特别致,每间磨坊都有一座严阵以待的塔楼——那是一种英勇占有某处的纪念物,勇敢的摩尔人就是凭借它守住了这座地上乐园……”你看,一封平常的书信他都写得这么优美,富有文采,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于随意自然中显现出他的文学功力。

不过,我个人觉得本书对于欧文的重要作品分析不够,显得有些单薄。而作为这样一位大作家的传记,我认为这方面应该得到充实。作家主要靠作品说话。在介绍、分析了他的人生与创作经历后,还应该对其主要作品予以分析,以便给读者提供更多参考。笔者有幸近几年致力于欧文的译介,翻译了他众多的著作,所以对该作家是比较了解的。我译欧文除了喜欢他的作品,也带着一种使命感(翻译欧文的作品并不容易),希望通过努力填补某些空白,让欧文译介“不够充分”(见《中国翻译词典》520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事实上这已经做到了,笔者在《我国对欧文译介工作的新局面》一文中作了介绍,在此不赘。在翻译欧文作品的同时,我也写了一些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文章,这次把它们附录在本书里,或许多少可以作些弥补。毕竟,自己这几年一直沉浸在欧文作品的译介中,对于作家及其作品是有所认识的。但愿这些认识能给读者一点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拙译中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完善。

本书根据“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Washington Irving”版英文翻译。

2014年11月 定稿 于天府雄州·四川简阳

编者按

《华盛顿·欧文》于1881年问世,系出版的“美国文人系列”中第一部传记。它最初是一篇传记性和批评性的概述,添加于欧文著作新版的第一卷,这些作品于1880年开始面世;目前这部传记即由那篇概述扩展而成。该版本定名为“杰弗里·克雷恩版”,共二十七卷,大多逐月出版。第一卷出版于4月。本文随后于同年出版成书,书名为《欧文研究》,其中包括布赖恩特的演讲和乔治P.帕特南的回忆录。

《华盛顿·欧文的创作》出版于1893年8月初。当初是1893年4月3日提供给布鲁克林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一篇演讲稿,那是欧文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