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灵枢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杏林秘境的邀请

九江老城区潮湿的霉味混合着消毒水的气息,是董小暖所在的社区医院挥之不去的背景。窗外细雨淅沥,更添几分江南早春的阴郁。诊室里,董小暖正埋首整理上午的病历,指尖残留着刚为一位老慢支患者施针时引动的微弱暖意——那是她初步觉醒的“医心”之力在自发调和病患体内紊乱的阴阳之气。“小暖医生!小暖医生!快!急诊推过来一个!”护士急促的呼喊打破了诊室的宁静。董小暖心头一紧,立刻起身冲了出去。走廊上,平车被快速推来,上面蜷缩着一位浑身湿透、面色青灰的老人。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式蓝布褂子,裤腿上沾满泥泞,像是刚从哪个荒僻角落被救起。他牙关紧咬,身体不住地轻微抽搐,最触目惊心的是他裸露的小腿——皮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灰绿色,肌肉僵硬冰冷如石,隐隐散发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水腥与腐败植物的阴寒气息。“湖边钓鱼的老张发现的,说老人家倒在芦苇荡里,喊不醒!”送来的热心人喘着粗气解释。“立刻送抢救室!准备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董小暖语速飞快,手指已搭上老人的寸关尺。指尖传来的脉象沉迟细涩,几乎微不可查,更有一股刺骨的阴寒灵力顺着她的指尖试图侵入!这绝非普通的溺水或寒症!“准备艾灸条、生姜片、还有……药房最上格左边抽屉里,用锡纸包好的‘石耳粉’!”董小暖迅速吩咐,同时调动起体内那尚不熟练的“医心”之力。一缕温和的、带着草木清香的暖流从她丹田升起,小心翼翼地探向老人体内。她的“灵视”在危机下被强行激发。意识中,老人体内的经络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呈现出一种黯淡扭曲的景象:代表生机的暖黄色气流被一股浓稠如墨、散发着阴寒水气的灰绿色能量死死压制、侵蚀,尤其在下肢,那灰绿之气几乎凝成了实质,正贪婪地吞噬着血肉中的生机!“水煞侵体,生机冻结!”董小暖瞬间明悟。这与她在古籍中看到的、因接触鄱阳湖深处阴寒水脉或怨气聚集之地导致的“水鬼疽”症状高度吻合!普通的现代医学手段,恐怕难以驱除这种带着灵力属性的阴毒。抢救室里,监护仪的警报声尖锐刺耳。老人的血压持续走低,体温骤降。护士们紧张地忙碌着,常规抢救措施似乎收效甚微。董小暖不再犹豫。她接过护士递来的、研磨成细腻粉末的庐山石耳——这是一种生长在庐山云雾带悬崖峭壁上的珍稀地衣,性温,能祛风湿、通经络,更是她尝试调和本地灵力污染病时发现的、对阴寒水气有奇效的灵材。她将石耳粉混合着捣烂的姜汁,调成糊状,小心翼翼地敷在老人灰绿色的小腿上。指尖凝聚起“医心”之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引导着药力渗透。石耳的温煦药性遇到阴寒的水煞,如同滚油泼雪,发出细微的“滋滋”声。老人腿部的肌肉猛地抽搐了一下。“不够!药力被阻断了!”董小暖额角见汗。那水煞异常顽固,盘踞在经络深处,石耳的药力只能驱散表层。她需要更强的引导,更精准的冲击!目光扫过旁边的针灸包。她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拈起三根细长的金针。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刚毕业不久、还有些青涩的社区医生,而是“杏林秘境”在凡尘的触手,是九江生机网络的守护者!“引阳破阴,通络化煞!”心中默念,三根金针带着她灌注的“医心”暖流,如三道细微却灼热的金色闪电,精准刺入老人腿部的“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穴!针入的瞬间,针尾竟微微颤动,发出极其低微却清越的嗡鸣!“嗡——”随着针鸣,一股温和但坚韧的暖流以金针为枢纽,强行冲入被水煞堵塞的经络!董小暖闭上眼,全神贯注,以意念引导着这股力量。她仿佛“看”到金色的暖流如同破冰的春水,艰难却坚定地在灰绿色的寒冰中开拓出通路。石耳的药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温煦的药性紧随其后,沿着金针开辟的路径深入,所过之处,灰绿色的阴煞之气如同遇到克星,迅速消融退散!老人小腿上那层死寂的灰绿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僵硬的肌肉开始软化,冰冷的皮肤下重新透出微弱的血色。监护仪上,原本濒临消失的生命体征线开始顽强地向上爬升。血压回升,心跳渐趋平稳。“体温上来了!”一直盯着监护仪的护士惊喜地低呼。董小暖长长吁出一口气,这才发觉后背的衣衫已被汗水浸透。她小心翼翼地捻动金针,继续稳固着效果,同时感受着老人体内那股阴寒水煞正被彻底驱散、净化。那股令人不适的阴寒气息终于消失殆尽。约莫半个时辰后,董小暖收针。老人脸上的青灰之色尽褪,呼吸变得平稳悠长,甚至发出轻微的鼾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陷入了深沉的修复性睡眠。“小暖医生,你…你太神了!”年轻的护士看着老人明显好转的状态,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刚才那阴寒刺骨的感觉和老人诡异的症状,她们都感受到了,绝非寻常病症。董小暖只是疲惫地笑了笑,没有多解释。她细心地替老人掖好被角,看着他沧桑但此刻显得异常安宁的面容。这位老人,衣着朴素,却给她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感。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病房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老人终于悠悠转醒。他睁开眼,眼神没有丝毫初醒的浑浊,反而清澈明亮,带着洞悉世事的平和。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守在床边、正翻阅着一本《九江民间验方集》的董小暖身上。“是你救了我这老骨头?”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温和,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董小暖连忙放下书:“老人家您醒了!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她习惯性地想再探探脉。老人却轻轻摆了摆手,阻止了她的动作。他看着董小暖,目光在她身上流转,仿佛在审视一件稀世珍宝,最终停留在她那双因为过度专注施针而略显疲惫却依旧清澈明亮的眼睛上。“用的是庐山石耳,辅以姜汁,引阳破阴…还以金针为桥,强行打通被‘鄱阳寒煞’淤塞的足阳明经和足少阳经…”老人缓缓道出董小暖的治疗手段,分毫不差,甚至点出了那阴寒水煞的本源之名!“手法虽略显稚嫩,胆识与那份‘调和生机’的本能直觉,却已得‘杏林’三昧。”董小暖心中剧震!这老人绝非普通钓客!“老人家,您…您怎么知道……”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而神秘的笑容。他枯瘦的手指,看似随意地在盖着的薄被上轻轻一划。指尖过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董小暖却清晰地“闻”到了一股浓郁至极、却又无比纯净的草木清香!这香气瞬间盖过了医院的消毒水味,让她精神一振,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百草园中。更奇异的是,她感到自己丹田处那缕“医心”暖流竟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欢欣雀跃!“孩子,”老人的声音变得更加温和,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沧桑感,“你体内流淌的,是守护九江生机的血脉。你今日所为,非是救老朽一人,更是护住了这一方水土不被阴煞侵蚀的平衡。”他缓缓从怀中摸索着。董小暖这才注意到,老人那件看似普通的蓝布褂子内侧,用极其细密的丝线绣着一幅图案——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杏林,林中隐约可见一座古朴的药庐,几缕云雾缭绕其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灵韵。这图案,与她觉醒“医心”能力时,在识海中惊鸿一瞥的景象何其相似!老人取出的,并非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卷用深青色古朴锦缎包裹着的东西。锦缎上同样绣着微缩的杏林图案。他解开系带,露出里面一卷颜色深黄、边缘残破不堪、仿佛一碰就会碎裂的古老书卷。书卷的材质非纸非帛,触手温润微凉,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封面上,以古篆写着几个墨色已有些黯淡的大字:《九江本草灵枢经》。书名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注释:“地脉本草篇·残卷”。“老朽乃庐山‘杏林秘境’守拙长老。”老人——守拙长老的声音带着庄重,“今日缘法,见你仁心仁术,更身负守护九江生机的天命。此《九江本草灵枢经·地脉本草篇》残卷,乃秘境先贤穷究九江山水地脉、草木精粹,调和天地生机所著。今赠予你,望你善加研习,护持浔阳大地之‘医心’不灭。”董小暖双手微微颤抖,恭敬地接过那卷承载着无上重托的古籍残卷。指尖触及书卷的刹那,一股浩瀚而温和的信息流夹杂着无数草木的影像、药性的感悟、以及关于九江地脉生机的古老知识,如同涓涓细流,温和却坚定地涌入她的识海!庐山云雾中的仙草、鄱阳湖湿地的灵植、甚至九江街巷墙角不起眼的药草……它们的形态、药性、与地脉灵气的关联,都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秘境…长老…这太贵重了!”董小暖心潮澎湃,一时不知如何表达。守拙长老慈祥地看着她:“莫急,孩子。秘境之门终会为你敞开。先将此卷融会贯通,稳固你自身‘医心’之道。待你真正理解‘调和’二字真谛,能引动庐山石耳花开三度、令枯泽重焕生机之时,便是你踏入‘杏林秘境’,承我医道衣钵之日。”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细雨笼罩的九江城,声音带着一丝深沉的忧虑:“‘蚀渊’之影已现,灵枢失衡在即。九江的生机脉络,正需要你这样的守护者去梳理、去修复。好自为之。”话音落下,守拙长老的身影竟在董小暖眼前如同水波般荡漾起来,变得越来越淡。那浓郁的草木香气也随之迅速消散。董小暖下意识地伸手,指尖却只触碰到一片虚无的空气。病床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卷深青色锦缎包裹的《九江本草灵枢经·地脉本草篇》残卷,还带着一丝温润的触感,静静地躺在她的掌心,以及空气中残留的、最后一丝令人心安的草木余香,证明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幻梦。董小暖紧紧握住那卷残破却重逾千斤的古籍,感受着脑海中奔涌的新知与沉甸甸的责任。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微弱的月光穿透云层,洒在病房的地面上,也照亮了她眼中愈发坚定的光芒。杏林之路,始于仁心,承于古籍,而她的征途,才刚刚在这片名为九江的土地上,悄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