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狗咬狗
想起崔呈秀的名字,魏忠贤不由得眯了眯眼。
他对自己手下的这个五虎之首其实早有不满。
崔呈秀中过进士,当年东林党势头正盛之时,对东林党献起殷勤来那叫一个夸张,差点连沟子都给卖了。
然后出于各种原因,崔呈秀最终没被东林党接纳。
他倒也够无耻,被拒绝后第二天就调转船头投靠自己。
那时自己手下也没多少人可用,再加上此人拍起马屁来各种不择手段,便将他一步步推向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上。
在这种肥差上,再加上前两年大修宫殿,光魏忠贤所知道的,崔呈秀在其中所贪墨钱财就不下百万之巨。
若是把他给抄了,就算扣除各种已被藏匿的,也少说能给陛下弄出来百万两现银。
再加上各种房屋、良田......
魏忠贤已然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了一笔功劳。
这些功劳可都是关乎他究竟能否善终的。
当然。
魏忠贤选择第一个拿崔呈秀开刀,并不因为全是他捞的多的原因。
他清楚自己手下的那些干儿子里,有比崔呈秀更能捞的。
比如说现在的吏部尚书,十狗之首——周应秋。
周应秋有个外号叫“周万两”。
万两的意思是说他每天卖官鬻爵所收的银子,都有万两之多。
虽说这些事确实也都是在魏忠贤示意下发生的,他自己也没少拿,但现在他已经和这些人正义切割了不是?
思想和底线都比较灵活的魏忠贤,整个人在陛下登基后早已发生巨大的转变。
现在,为陛下办好差事才是他人生的最终目标。
之所以先拿崔呈秀开刀而不是周应秋。
主要是魏忠贤考虑到崔呈秀对如今的陛下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陛下前几天询问辽东之事,魏忠贤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陛下以后会更多的关注于兵事。
而崔呈秀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别说打仗了,他甚至连校场都没去过几次。
陛下怎么可能会允许这种废物待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拿他开刀,必能顺应上意。
另一个原因就是私仇了。
在两年前先皇落水之后。
魏忠贤便察觉到崔呈秀似乎开始和东林党人有所勾结。
没办法,那个时候他的权势随着先皇落水已经开始动摇。
而让他断定这个猜想的,便是崔呈秀的调任问题。
先皇驾崩前夕,也就是差不多半个月前。
在工部尚书上干了好几年的崔呈秀突然被调任兵部尚书。
想都不用想,这必然是和东林党达成了某种交易。
想到这里。
魏忠贤心中不由得冷笑一声:咱家若是真失势了,你以为这样就能保全自己?
正好,现在国仇私恨咱家一起报了!
魏忠贤脸上浮起森然冷笑,在一旁服侍的小太监见此笑容,只觉得房间里的温度都骤然降了不少,忍不住发起抖来。
没过一会儿。
魏忠贤诚惶诚恐的跪在朱由检面前。
不是装的,他是真怕。
“奴婢叩请皇上圣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启禀皇上,有关之前抄家事宜已大致准备妥当,然而奴婢这几日重新整理了下其中节点,发现将那些赃银尽数抄没后,不是最开始奴婢预估的五十万两,而是至少得有一百万两!”
原定计划本是五十万,不过把抄家范围稍稍扩大些,然后自己再掏点进去,凑个整数对魏忠贤来说难度不大。
朱由检点点头,鼓励了魏忠贤两句。
魏忠贤心头一暖,接着赶忙继续说道:“奴婢叩谢皇上圣恩,为皇上办事万死不辞!”
“不过奴婢此次前来,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事想请皇上决断。”
“奴婢手下曾有一干儿子叫做崔呈秀,乃现任兵部尚书,然其实在不通任何兵事,且其在工部尚书任上时曾大肆贪腐,奴婢手中已掌握其关键罪证。”
“若是将其定罪,奴婢带人至少能从其家中抄出百万之巨的赃银,陛下您看......”
朱由检开口道:“先不用动他,继续收集罪证即可。”
崔呈秀这个名字,朱由检在第一天上朝时就听见有人弹劾。
他回去后翻了翻此人履历,崔呈秀的命运实际在那时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
魏忠贤现在听见皇上这么说,便已明白崔呈秀是个死人了,暗自庆幸自己这次揣测上意揣测对了。
“奴婢领旨,奴婢回去之后必会更加尽心收集证据。”
朱由检点点头:“还有,明日朕会上朝,你安排个人去弹劾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
听见这话,魏忠贤不由得心中又喜又惊起来。
喜的是陛下这种直来直去的言语安排,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已然成为亲信太监的感觉,这让他非常受用。
惊的是没想到这么快陛下就要对锦衣卫动手了?
不过魏忠贤也知道这时不是多想的时候,在跪地说了声“奴婢领旨”后,他便匆匆离去办差了。
回到司礼监后。
魏忠贤才开始琢磨起陛下的吩咐。
以陛下的性子让自己派人去弹劾田尔耕,那必然是直接一步到位致其于死地。
这点倒也好办。
锦衣卫有个重大职能就是抄家,而田尔耕在这几年里可是没少捞这种油水。
揪着这点弹劾,田尔耕必然是死罪。
同时魏忠贤也清楚一点。
这些钱田尔耕拿的终究是小头,其背后的文官集团分的才是大头。
明日弹劾田尔耕后,整个利益集团必然会想尽办法保全其性命。
不过魏忠贤对此并不感到担忧,陛下想做的事,又岂是这些人能阻止的?
重要的是自己得多想想,明日朝会斗争时如何多在陛下面前表现表现自己的价值。
这才是头等大事。
......
魏忠贤离开后。
王承恩凑到朱由检身边,恭声说道:“启禀陛下,曹化淳已从南直隶赶到京城了。”
朱由检点点头:“带他过来。”
约莫半个时辰后。
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曹化淳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进入乾清宫。
一路上。
王承恩都在和他说陛下登基后各种行事风格发生了多么多么大的变化,仅仅几天时间内廷就已然风气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