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内操
直到走出大殿,徐应元都还有些头重脚轻的。
刚才临走出偏房时,他悄悄和王承恩眼神接触了下。
王承恩那意思分明是在说......陛下已经变了。
他又回想起陛下最开始那句让自己留下五千两......陛下确实变了!
直到此时,徐应元才如梦初醒。
陛下对咱可是够意思了,尚膳监可是个肥差!
一顿饱和顿顿饱他还是分得清的。
必须得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表现,把陛下交代的差事办好才行。
想明白这些后。
徐应元理了理官帽,飞也似的摸着黑跑去办差了。
......
大殿偏房之内。
徐应元离开之后,朱由检再度对王承恩吩咐道:
“去寻二百名十五六岁的忠心小太监来当朕的近卫,朕亲自操练他们。”
王承恩第一次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犹豫着开口道:“陛下,这样的话,朝中那些大人......”
“不必理会。”
朱由检当然知道这事瞒不过朝中文官。
实际上他也没准备藏什么。
身为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从法理上来说都是正确的。
别人就算是想阻止他,也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偷摸摸的来。
对此,他不在乎。
“奴婢遵旨。”
“还有。”朱由检继续说道:“连夜派个亲信去南直隶,把曹化淳叫回来,出任御马监提督。”
曹化淳,乃是信王府的旧人,可以信任,之前因得罪魏忠贤被贬去南京了。
朱由检对他的记忆是此人颇有才干,尤其是军事方面。
将他调回来执掌御马监,可以更好的操练禁军。
还可以制衡魏忠贤,让其更加勤奋的卖命。
朱由检一边说着这些,一边翻动着手中的书卷。
这次。
朱由检手里拿着的是京城中的官员名册。
随着书页翻动,他的目光停在了一个名为张维贤的官员身上。
此人,乃是现任京营提督。
张维贤,目前明前勋贵集团的代表人物,袭爵英国公,执掌京营大权。
勋贵集团,从理论来说与国同戚,天生保皇党。
而且张维贤此人目前不过三十出头。
这个年纪的勋贵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府与权谋,同时胸腔中的热血又还没完全凉透。
非常适合被皇帝引为亲信。
这也是刚才朱由检目光在其名册上停留的原因。
但具体能不能用,有没有用,还要朱由检亲自观察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王承恩看着陛下停下翻书的动作,也是试探着开口问道:
“陛下,可还有别的吩咐。”
朱由检在思索片刻后,最终还是合上书卷,道:“没了。”
“还有,吩咐下去,明日朕要上朝。”
朱由检放下手中名册。
然后开始通过系统、科学的方式来锻炼身体。
没有人比死过一次的朱由检,更了解一个健康的身体究竟有多么重要。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更别提要不了多久他就准备亲自上马砍人,没有一个健硕的身体怎么行?
自己现在这副十七岁的躯体底子非常不错,朱由检对此相当满意。
......
翌日。
五更三点。
在午门城楼鸣钟过后,百官由左右掖门进入皇宫。
而朱由检则乘舆从乾清宫至奉天殿。
在一系列礼仪过后,大明帝国的文武百官们终于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已有十日未见的新皇帝。
众人小心翼翼的窥看着圣颜。
虽说按照礼法来说这种小动作是不被允许的。
但若是礼法制定出来就能被完全遵守的话,那人类早就步入大同社会了。
有人想从新皇脸上猜猜他心情如何,有人目光中带着期待,有人的眼神里同样让人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虽说众人抱着各不相同的目的,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没能如愿以偿。
年轻的新皇不管是表情还是动作,都让人看不出一丝喜怒哀乐。
见此。
文武百官也不敢再大幅做出什么不合礼仪的小动作。
接着。
鸿胪寺官员开始唱报有事上奏的官员名单:礼部尚书来宗道、工部尚书薛凤翔、兵部尚书崔呈秀、户部尚书郭允厚、京营提督张维贤......
新皇登基来第一次正式上朝,所以有事需要上报的官员林林总总足有数十。
不过对于坐于龙椅之上的朱由检来说,他只稍稍在意了下张维贤的名字,其他一并不在意。
他并没有在朝堂上与这些官员过招的心思。
在他看来这种行为无异于成年人陪小孩子玩过家家。
政治的基础是军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没有军权的政治就是笑话。
难道仅凭所谓纵横捭阖就能让敌人敬起法式军礼吗?
很快。
礼部尚书来宗道第一个站了出来。
此人乃是靠着魏忠贤爬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阉党。
“臣礼部尚书来宗道,有事相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来宗道的折子主题内容是说先皇驾崩,该着手准备操办下祭祀典礼的事情了。
朱由检听完后,淡淡开口:“此事日后再议。”
来宗道、文武百官:?
他们想象过新皇会有许多种不同的回答,诸如务必要为皇兄的祭祀典礼操办得当之类的......
但您这再议......是什么意思?!
来宗道小心翼翼的瞥了眼站在皇帝身边的魏忠贤魏公公,只见魏公公目不斜视,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
见状,来宗道也不好再说什么,皇帝既然说再议了,那就再议吧。
难不成是刚才自己的折子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皇上说再议是让再改善改善?
带着这份疑惑,来宗道回班到自己所站位置之上。
接着,是工部尚书薛凤翔站了出来。
“臣工部尚书薛凤翔,有事相奏......”
薛凤翔身为工部尚书,奏折内容自然是与工事相关。
而目前最要紧的,便是先皇的陵寝修建问题。
薛凤翔说: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务全加起来,修建陵寝差不多要两三百万两银子。
薛凤翔话还没说完,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出来说没钱!
国库连年亏空,户部最多挤出来五十万两银子去操办此事。
剩下的......需要皇上自己从内帑掏。
就在两人争论之时,朱由检又以再议的名义打断他们。
文武百官:......
修陵墓的事也日后再议......那先皇臭了怎么办?
薛凤翔虽然错愕,但皇帝既已开口,那这事也只能日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