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60,我有一台娃娃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别人的儿子是来报恩的

“建军在县里给你找了份工作?”队长张振伟仿佛听故事,难以置信。

张振邦嘿嘿一笑:“他同学的大伯是玻璃厂的主任。”

得!这回张振伟懂了。

这便是人脉呀!

张振伟颇为羡慕,人家的儿子是来报恩的,他儿子是来报仇的,整天气他,就只会吃,一点都不懂事。

别看他是生产队的队长,看似是“村官”干部,但要是给他一个当工人的机会,他宁愿不要这队长。

主要是工人挣得多,还吃商品粮。

“行,以后咱们这有结余的农副产品都交给你,支持你的工作,你给我们争取一个好价钱。”张振伟没道理不答应。

这对他们也有好处,东西卖给供销社,价格确实有点低,几乎是按照最低标准收购的。

“振伟哥,那就谢啦!”

……

很快,此事就传遍整个村,众人的反应和张振伟差不多,有过之而不及。

没办法!现在的工人实在太吃香了。

“他振邦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有个好儿子?”

“人家就是有个好儿子,你有吗?你一根毛都没有。”

被怼的人一想到自己家的三个混账,气不打一处来,根本无力反驳,晚上少不了一顿打,看看人家建军,再看看你们,全是饭桶。

……

张建军的太爷、奶奶等人被人恭维得直乐,自己家有人当工人了,真是祖坟冒青烟。

“建军叔,我还能换糖吗?”大牛拖着一筐的木块过来。

没人知道,为了换糖,他甚至将一片好的木料锯成废料。

“可以。”张建军点头,从兜里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递给大牛。

大牛放下那一小筐的木料,兴奋地接过奶糖,然后一蹦一跳地跑远,连那个竹筐都不要了。

刘皓看向张建军,暗想:这又是什么操作?

用这些边角料换糖吃?

“你要这些干什么?”刘皓不解。

张建军笑了笑:“这你不用管,吃不吃?”

他又拿出一小把奶糖,有七八颗的样子,递给刘皓。

刘皓看到大白兔奶糖,也不追问张建军要那些边角料干什么,一手夺过奶糖,往自己兜里塞,然后剥一颗放嘴里。

真香、真甜!

“我们什么时候去捉黄鳝?”他转移话题。

“等天黑之后,现在黄鳝不出来的。不然,我让你带上你家的手电筒干嘛?”张建军耸了耸肩。

“所以白天没事干吗?”

白天?

这话提醒了张建军。

村里还有什么“特产”可以卖钱的?

他们村的河流不大,似乎没什么大鱼,反正张建军印象中是没有的。

山里?

山里的东西可就多了,像什么野猪、野鸡、野兔、竹鼠……

等等,竹鼠?

好像可以干它,那玩意不难捉。

“我们去竹山捉竹鼠,今晚加餐。你去把大雄喊过来,他家在那边。”张建军把那堆木料带回家,顺便弄点捉竹鼠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之所以进化成为高等生物,就是学会使用工具。

刘皓没见过竹鼠,很是好奇,马上往张建军所指的方向走去。

回到屋子后,见没有人,张建军瞬间将那堆木料收到娃娃机中,完成了充值,增加了9枚游戏币,十分满意。

他开始制作捕捉竹鼠的工具。

前世在短视频上没少看相关博主是如何捕捉竹鼠的,那玩意喜欢啃竹子,喜欢挖洞,如何把它们从洞里引诱出来是关键。

有博主模拟啃竹子的声音。

那声音在人类耳中有点刺耳,但据说在竹鼠耳中是求偶的信号。张建军不知道那是不是剧本,从视频看,确实很有效果。

张建军心想,多准备两种方案吧!一种不凑效就换一种。

大雄很快跟随刘皓而来。

“出发!”张建军也不拖泥带水,说干就干。

大雄帮忙扛把锄头。

实在弄不出来的,只能用笨办法,硬生生挖出来。

竹山并不远,村里人没少去砍竹子编箩筐、篮子、簸箕等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篾匠高手。

张建军的爷爷、大伯等人都会编制各种竹制品。

因为经常有人去,所以竹山是没什么危险的,上山的路也比较好走。

“这是什么果子?能吃不?”路上,刘皓感觉什么都很新鲜,看到路边紫色的果子就忍不住问。

大雄回答他:“能吃,有一点点甜。”

“是吗?那我尝尝。”刘皓摘了两颗紫黑色的,感觉成熟了吧!

张建军一眼就认出,那是龙葵。有许多区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喜爱长在田间地头,山间林下,每年春天发芽,春夏成果,果实一般秋季大量老练,老练之后是黑色的,能够直接食用。

“吃这个,你还不如吃那个,那个更甜一点。”张建军手一指。

不远处的草丛,也有果子,成熟的也是黑色的。

那是地稔,就是吃了之后,嘴巴和牙齿都会变黑,不太雅观而已。

途中,张建军他们还碰到了采摘野果的孩子。他也不吝啬,给那些人一人分了一颗糖,而孩子们礼尚往来,将自己采摘的野果分给张建军一部分。

野果哪有糖好吃呀?

“你们小心点,别被蛇咬了。”张建军提醒他们。

“建军哥(建军叔),我们会用棍子在前面打的。”

这就是打草惊蛇。

虽然孩子们不懂什么原理,但长辈是这么教他们的。

“行!你们也别摘野果了,摘那种花,尤其是那种还没开的。摘到之后,可以换糖,或者换钱。”张建军跟他们说道。

那是金银花,一种药材,张建军上次就看到同德堂收,五毛钱一斤,但那是干货。

此话一出,小孩哥、小孩姐炸锅了。

“建军叔,真的吗?”

吱吱喳喳的声音如同立体声在张建军耳边回传。

张建军连忙开口:“你们摘就行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又不是你们成叔。”

建成那货,就喜欢拿小孩子开刷,经常骗孩子,三岁小孩都知道他的话不能相信,都形成了口碑。

“对了,还有知了壳,你们看到也可以捡回去。”张建军又想到知了壳。

那玩意可不少,但村里人不知道它能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