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广东民俗全知道
本书全面收录及介绍广东各地区民间的习俗,内容涵盖广府、潮汕、客家等文化形态,从节庆、婚丧、时令、手工艺等领域全方位记录广东地区民俗的知识。本书文字通俗易懂,知识全面,是了解广东民俗文化的必备读物。民俗文化14.4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
对联知识一本通
“对联”,就是对句,也称联语,由上下两句相对相连的话语所组成。上句称作上联,也叫出句;下句称作下联,也叫对句。对联以其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照,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意义相连而得名。民俗文化13.1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民俗文化十讲
民俗文化因为经济、政治、地域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阶级性、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它在民间世代传承,有着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民俗文化16.8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家庭实用二十四节气一本通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地介绍关于节气的知识,包括节气的由来、气候特点与农事、农历节日、民俗与民间宜忌、饮食起居宜忌、健康食谱等,让大家了解每一个节气的含义和知识,从而科学地安排工作和生活。民俗文化12.4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园冶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民俗文化13.6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东海问俗:话说浙江海洋民俗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是由当时东西海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文化悠久而丰富,该书以海洋民俗为中心探讨浙江海洋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民俗文化12.7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一书通识五千年中华民俗(图文典藏版)
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让民俗文化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赶着这股国学chao流想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增加更多的乐趣,我们适时地编纂了这本《一书通识五千年中华民俗》。这本书以问题的形式,更直接地解答了读者心中的民俗疑惑;以诙谐有趣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轻松地学习民俗知识。本书从节日民俗、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民俗文化23.3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新年风俗志
《新年风俗志》是中国新年风俗研究的开山之作。自面世之初即受到东西方学界盛赞,周作人、顾颉刚、艾伯华(德国)先后作序推荐。该书“在最广阔的意义上将全中国新年风俗与新年习惯采集了起来,从而树立了此后关于中国民俗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榜样”。本书于1932年首次出版,时名《中国新年风俗志》,内容涵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1省共22个地区的新年风俗。1935年更名为《新年风俗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增加民俗文化7.2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经典民居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民俗文化6.8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七夕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民俗文化2.7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余音回响:老北京俗语民谣述闻
这本小书为广大北京市民以及民俗文化爱好者介绍了老北京的俗语民谣。俗语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对每个条目进行释义与分析,并给出该词语在原著中的例句。字形、字音遵从原著,释义力求简明扼要。民谣部分以材料类型为线索,对老北京的歌谣、儿歌、妈妈论儿、喜歌等民间口语材料进行了概述。这些民谣百年间在民众口中传承,大多不见于文献,历史难以考求。但是也正是由于不见于正史,对其的整理研究就愈显弥足珍贵。民俗文化12.3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春节与除夕(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神奇传说——春节由来、万年用漏壶测时间定春节、老人为赶走年兽放炮过年、喜迎新春——迎年习俗、小年的祭灶活动送灶神上天、为感激灶王消灾的扫尘活动、准备过年——采购年货、春节前要贴春联和福字、门神、窗花和年画的准备、节日的食品样样准备齐全等内容。民俗文化7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新鲜滋味(全三册)
本书为“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丛书之“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书系”中的一种,收录了近代京味儿小说家蔡友梅以笔名“损公”在《京话日报》上发表的名为“新鲜滋味”的系列小说二十六种,包括警世小说、社会小说、伦理小说、哀情小说、实事小说等类别。主要介绍了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状态、风俗文化、人情世故、世风民情,同时保留了大量早期北京话的特征,反映了北京话的历史变化,是研究早期北京话面貌以及北京话发展历史的重民俗文化70.9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传统的节日(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源于祭祀——腊八节、杂米粥意在警示后人勤俭、腊八节多种多样的传说故事、腊八粥起源于古时腊祭农神、腊八节中多样的风俗习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腊八粥、饮宴踏青——上巳节、节日起源及隋炀帝水饰流觞、上巳节在唐代的多样风俗、传统佳节中的饮食习俗、少数民族中的三月三节俗、曝晒红绿——天贶节等内容。民俗文化7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酒道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民俗文化6.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亦神亦祖:粤西南地区信仰构建的社会史
本书以超越地方史为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地区呈现的亦神亦祖祭祀现象。本书认为神明与祖先的形象与祭祀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礼仪来塑造认同。这个过程,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冲击,也深受文字运用、宗教科仪、建筑形制等因素的影响。民俗文化21.7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柳田国男文集(套装共十册)
柳田国男逝于1962年8月8日。半个世纪在民俗学领域的长期开拓,以及从历史维度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的不懈努力,凝结成其身后的庞大著述。伴随着上述使命感的变化,其民俗学著作的涉及面也甚广。《柳田国男文集》是从柳田国男卷轶浩繁的著述中精选了有助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篇目而成。本书为《柳田国男文集》第一辑和第二辑合集,共十册。《都市与农村》集中展现了柳田对日本社会城市与农村关系的认识!《独目小僧及民俗文化157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民俗文化2.8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重阳与登高(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岁月印记——节流衍化、先民们崇拜火神以祈福求寿、升仙信仰转而化成登高习俗、九月庆典固定在九月初九、食俗和佩俗在民间的传播、东汉重阳公主的美丽传说、重阳定名和登高的盛行、重阳糕和饮菊花酒形成定制、定为节日及墨客的诗情画意等内容。民俗文化7.1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端午与龙舟(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百变源流——端午起源、源于百越族的图腾祭祀、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迎涛而上迎接涛神伍子胥、避讳恶日与勾践练水军、一脉相承——习俗流布、粽子相关食材的历代变迁、粽子不同风味和多种样式、风格迥异的节日饮食习俗、经验衍化而成的基本风俗等内容。民俗文化6.8万字2.7万人气